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4行: 第14行: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于1991年由乐斯·U·奈特创立,他是一位曾参与[[1970年代]]{{link-en|美国环境保护运动|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活动家,认为人类灭绝将是地球[[生物圈]]和人性所面临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奈特是该团体的发言人,并发布新闻通讯。虽然团体有一个网站进行宣传,并且有在一些环境事件中发挥作用,但还是主要依靠外部媒体来传播信息。许多评论家将其视为无法接受的极端组织,不过也有一些作家称赞了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的视角。一些[[记者]]和学者认为,人类可以开发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将人口减少到可持续水平。其他人则坚持认为,无论这一种想法有多么优越,人类繁殖的本能都会有效防止人类在自愿情况下灭绝。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于1991年由乐斯·U·奈特创立,他是一位曾参与[[1970年代]]{{link-en|美国环境保护运动|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活动家,认为人类灭绝将是地球[[生物圈]]和人性所面临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奈特是该团体的发言人,并发布新闻通讯。虽然团体有一个网站进行宣传,并且有在一些环境事件中发挥作用,但还是主要依靠外部媒体来传播信息。许多评论家将其视为无法接受的极端组织,不过也有一些作家称赞了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的视角。一些[[记者]]和学者认为,人类可以开发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将人口减少到可持续水平。其他人则坚持认为,无论这一种想法有多么优越,人类繁殖的本能都会有效防止人类在自愿情况下灭绝。

== 历史 ==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由乐斯·U·奈特创办<ref name="te" /><ref name="ti" />,不过他本人对此予以否认,称自己不是创始人,只是给其命名<ref>{{cite web |title=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Les U. Knight |url=http://www.vhemt.org/les.htm |publisher=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accessdate=2013-10-19 |archivedate=2013-09-29 |deadurl=no |archiveurl=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929231252/http://www.vhemt.org/les.htm}}</ref>。他是一位生活在[[俄勒冈州]][[波特蘭 (俄勒岡州)|波特兰]]的中学代课教师<ref name="te"/>。奈特在一个大家庭中长大<ref name="sfc" />,1970年代,身为高校学生的他参与到了环境保护运动中,并将地球所面临的大部分危险都归因为人口过多。得出这样的结论后,他加入了{{link-en|人口零增长|Zero Population Growth}}组织<ref name="te" />,并在25岁那年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ref name="sfc">{{cite news |last=Dicum |first=Gregory |title=Maybe None |deadurl=no |archivedate=2013-06-18 |url=http://www.sfgate.com/homeandgarden/article/GREEN-Maybe-None-Is-having-a-child-even-one-3236285.php |accessdate=2013-10-19 |newspaper=San Francisco Chronicle |date=2005-11-16 |archiveurl= 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618100424/http://www.sfgate.com/homeandgarden/article/GREEN-Maybe-None-Is-having-a-child-even-one-3236285.php}}</ref>。之后他得出了人类灭绝将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最佳解决方案的结论<ref name="te" />。他还相信,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有人抱持着这样的理念<ref name="Ormrod">{{cite journal |last=Ormrod |first=James S. |title='Making room for the tigers and the polar bears': Biography, phantasy and ideology in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journal=Psychoanalysis, Culture & Society |year=2011 |volume=16 |issue=2 |doi=10.1057/pcs.2009.30}}</ref>{{rp|142}}。

1991年,奈特开始发布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新闻通讯<ref name="te" />,名为《这些退出的时代》({{lang|en|''These Exit Times''}})<ref name="ti" />。在通讯中,他要求读者以不再繁殖来实现进一步的人类灭绝<ref name="te" />。他还出版漫画作品<ref name="ta">{{cite news |title=Sites answer 300 million questions |url=http://www.timesargu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0061022/NEWS/610220322/1016/FEATURES07 |accessdate=2013-10-19 |newspaper=Barre Montpelier Times Argus |date=2006-10-22}}</ref>,包括一部名为《黑猩猩婴儿》的连环画,其中讲述了一位女性放弃生育,选择收养一只[[倭黑猩猩]]的故事<ref name="ti">{{cite news |last=Jarvis |first=Stephen |title=Live long and die out: Stephen Jarvis encounters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url=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live-long-and-die-out-stephen-jarvis-encounters-the-voluntary-human-extinction-movement-1372200.html |accessdate=2013-10-19 |newspaper=The Independent |date=1994-04-24}}</ref>。1996年,奈特为人类自愿灭绝运动创办了网站<ref name="Ormrod" />{{rp|143}},到2010年时已经有了11种语言版本<ref name="Weisman">{{cite book |last=Weisman |first=Alan |title=The World Without Us |year=2010 |publisher=HarperCollins |isbn=978-1-4434-0008-4}}</ref>{{rp|310}}。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的标识包括一个字母“{{lang|en|V}}”,代表“{{lang|en|voluntary}}”(意为“自愿”),还有一个反相的[[地球]](即南北方向倒转,南在上,北在下)<ref name="vhemtlogo">{{cite web |title=Symbolism of the logo for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url=http://vhemt.org/logo.htm |publisher=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accessdate=2013-10-19 |deadurl=no |archiveurl=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728184236/http://www.vhemt.org/logo.htm |archivedate=2013-07-28}}</ref>,组织声称,这个反相的地球代表着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所寻求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根本性转变,因为反相标志经常被用来代表危难<ref name="vhemtlogo" />。


== 基本思想 ==
== 基本思想 ==

2013年10月19日 (六) 13:55的版本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成立時間1991
類型NGO
法律地位社會運動
创始人
乐斯·U·奈特(Les U. Knight
標語希望我们长生并灭绝(May we live long and die out
網站vhemt.org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英語: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简称VHEMT,发音为vehement,直译是“激越”的意思[1]。因为据创始人乐斯·U·奈特所说,这是一个“激越”组织[2])是一场号召所有人放弃繁殖,最终逐步实现自愿性人类灭绝生態運動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的支持者认为,人类灭绝可以防止环境恶化英语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该团体指出,人口减少将显著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人类苦难的出现频率。团体还认为,非人类物种的灭绝和人类所需资源的短缺都是人类人口過多所造成危害的证据。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于1991年由乐斯·U·奈特创立,他是一位曾参与197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英语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活动家,认为人类灭绝将是地球生物圈和人性所面临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奈特是该团体的发言人,并发布新闻通讯。虽然团体有一个网站进行宣传,并且有在一些环境事件中发挥作用,但还是主要依靠外部媒体来传播信息。许多评论家将其视为无法接受的极端组织,不过也有一些作家称赞了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的视角。一些记者和学者认为,人类可以开发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将人口减少到可持续水平。其他人则坚持认为,无论这一种想法有多么优越,人类繁殖的本能都会有效防止人类在自愿情况下灭绝。

历史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由乐斯·U·奈特创办[2][3],不过他本人对此予以否认,称自己不是创始人,只是给其命名[4]。他是一位生活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中学代课教师[2]。奈特在一个大家庭中长大[5],1970年代,身为高校学生的他参与到了环境保护运动中,并将地球所面临的大部分危险都归因为人口过多。得出这样的结论后,他加入了人口零增长英语Zero Population Growth组织[2],并在25岁那年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5]。之后他得出了人类灭绝将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最佳解决方案的结论[2]。他还相信,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有人抱持着这样的理念[6]:142

1991年,奈特开始发布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新闻通讯[2],名为《这些退出的时代》(These Exit Times[3]。在通讯中,他要求读者以不再繁殖来实现进一步的人类灭绝[2]。他还出版漫画作品[7],包括一部名为《黑猩猩婴儿》的连环画,其中讲述了一位女性放弃生育,选择收养一只倭黑猩猩的故事[3]。1996年,奈特为人类自愿灭绝运动创办了网站[6]:143,到2010年时已经有了11种语言版本[8]:310。人类自愿灭绝运动的标识包括一个字母“V”,代表“voluntary”(意为“自愿”),还有一个反相的地球(即南北方向倒转,南在上,北在下)[9],组织声称,这个反相的地球代表着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所寻求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根本性转变,因为反相标志经常被用来代表危难[9]

基本思想

支持VHEMT的主要理念是,相信地球上没有人类会更好,这样,人类应当拒绝繁殖。[10]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打算强迫人们不去生育、去谋杀或是去自杀。[11] 他们的口号中阐述了这最后一点:“希望我们长生并灭绝”。[12]

历史

Les U. Knight被认为是将“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之名赋予此种哲学理念的人,[13]也是VHEMT.org的所有者,并且在各种出版物中被当作是创始人、事实上的领导人或“最佳代表”。[14][15][16]

支持

VHEMT认可两种程度的支持:

  • “志愿者”是相信最终人类灭绝的VHEMT目标,并已决定不要孩子(或不要更多的孩子,如果他们已经有了的话)的人。
  • “支持者”是认为“我们中的任何人故意多制造一个人在目前是不合理的,但让我们这个物种灭绝就走得太远了”的人。

VHEMT并不要求参与者声明他们是哪一类成员,也不要求作出绝对的选择。[17]

采访和媒体报道

已经有相当多关于Knight和VHEMT的媒体报道。

2001年,Knight在Hannity & Colmes节目出场,介绍了VHEMT的思想。在节目中他说,“只要存在一对正在繁殖中的‘智人’,对生物圈的威胁就太大了。”[18] 他还表示对人类自愿灭绝不抱希望,但说“这样做是件正确的事情。”

Knight也接受过MSNBCTucker Carlson的采访,其间他与主持人针对该运动的价值进行了辩论。[19] Knight强调了该运动的和平、非暴力的目标,并重申该运动的动机是环境保护

批评

VHEMT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因而主要影响的是较富有的国家。其中有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更新换代率,故已倾向于“人类灭绝”或至少人口处于减少状态。但据VHEMT所说[20],较富有的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影响最大。

超人类主义者和其他批评者不接受VHEMT关于人类已不再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假设,而是认为自然在人类中才开始变得有意识并自我反思。[21]从这个观点上看,对于那些要求珍视生物圈、寻求消灭生物圈万物之一的人来说,该假设不合逻辑的。此外,正如超人类主义者Nick Bostrom所证明的,只有人类能够避免存在着的对生物圈的威胁,例如小行星的撞击。[22]

参见

参考资料

  1. ^ Pesca, Mike. All Choked Up. NPR. 2006-05-12 [2013-10-1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Sui genocide. The Economist. 1998-12-17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3. ^ 3.0 3.1 3.2 Jarvis, Stephen. Live long and die out: Stephen Jarvis encounters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The Independent. 1994-04-24 [2013-10-19]. 
  4. ^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Les U. Knight.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5. ^ 5.0 5.1 Dicum, Gregory. Maybe Non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5-11-16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8). 
  6. ^ 6.0 6.1 Ormrod, James S. 'Making room for the tigers and the polar bears': Biography, phantasy and ideology in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Psychoanalysis, Culture & Society. 2011, 16 (2). doi:10.1057/pcs.2009.30. 
  7. ^ Sites answer 300 million questions. Barre Montpelier Times Argus. 2006-10-22 [2013-10-19]. 
  8. ^ Weisman, Alan. The World Without Us. HarperCollins. 2010. ISBN 978-1-4434-0008-4. 
  9. ^ 9.0 9.1 Symbolism of the logo for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10. ^ http://www.disinfo.com/archive/pages/dossier/id831/pg1/index.html (accessed 2007-04/15)
  11. ^ http://www.vhemt.org/death.htm (accessed 2007-04-15)
  12. ^ The 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http://www.vhemt.org/ (accessed 2007-04-15)
  13. ^ http://www.vhemt.org/aboutvhemt.htm (accessed 2007-04-17)
  14. ^ Beware the ecosexual | NEWS.com.au
  15. ^ Features : Radar Online : Appetite for Extinction
  16. ^ http://www.northjersey.com/page.php?qstr=eXJpcnk3ZjczN2Y3dnFlZUVFeXkyNSZmZ2JlbDdmN3ZxZWVFRXl5Njg5NTk4NCZ5cmlyeTdmNzE3Zjd2cWVlRUV5eTc=
  17. ^ How to join VHEMT
  18. ^ Sean Hannity. Televised on Hannity & Colmes (福克斯新闻频道) "Should Humanity Let Itself Die Out?",2001年8月14日.
  19. ^ Taking on the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 MSNBC. 
  20. ^ http://vhemt.org/economics.htm#worse (accessed 2007-08-21)
  21. ^ Transhumanist FAQ
  22. ^ Existential Risks Analyzing Human Extinction Scenarios and Related Hazards. 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 March 2002, 9.  参数|title=值左起第18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外部链接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