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獨白: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通过翻译页面“Internal monologue”创建
标签加入博客链接 内容翻译 内容翻译2
(没有差异)

2019年8月12日 (一) 22:26的版本

内心独白 ,也称为自我对话內在語言 ,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声音,在有意识的时候提供思想上的口頭独白[1]它通常与一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在规划,解决问题, 自我反思自我形象批判性思维情感[2]默讀 (在脑海中阅读)中尤为重要。此外,它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例如抑郁症。而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 ,會藉由策略调节认知行为以减轻症状。内心独白可能反映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信念。 [1]

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认为內在語言来自外部,就像精神分裂症幻听一樣 。此外,并非所有人都有口語的内心独白。无论是不是口語的,自由流动的思想和经验都被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也可以指文学中的相关技术

列夫维果茨基 制定的儿童发展理论中,在小时候的自我中心語言 (private speech)(自言自语)中,内心独白就有了前兆。 [3]

与自我的关系

內在語言与自我概念息息相关,而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也与语言发展有著緊密關聯。 [4]然而,有些内心独白或內在語言的例子被认为是在自我之外,例如幻听[5]把消极或批判的思想概念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批評,并化作某种神圣的干预。 [6] [7]这是被称为“ 思想插入 ”的一种错觉[8]

虽然不一定是外在的,但良心通常也被认为是“内心的声音”。

没有内心独白

並不是每个人都经历過内部独白,并且大多数人报告,至少在某些时候不涉及内部独白的经历。 [9]这在儿童中尤为普遍,并被引用为“思维语言”假设的证据,该假设提出了大脑的基础语言,或“心理語言”(mentalese),這与母语不相同。 [10]

目的

一项研究发现,内部言语最常见于涉及自我调节(例如计划和解决问题),自我反思(例如情绪,自我激励,外表,行为/表现和自传)以及批判性思维(例如评估、评判和批评)。 [11]

发展

20世纪20年代,瑞士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即大声说出自己是自我中心語言 从“社会言论”发展出来最初形式,并且隨儿童长大而消亡。 [12]在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心理学家利維·維谷斯基提出,自我中心語言是从社会语言发展而来的,后来成为一种内部独白,而不是消亡。 [13]这种解释已被广泛接受,并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3] [14]

社会起源到內在語言隐含着“内心对话 ”的可能性 - 一种“与自己内部合作”的形式。 [15] [16]然而,维果茨基认为內在語言具有自己的句法特点,与口头语言相比,大量使用缩写和省略(与书面语言相比更是如此)。 [17]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1998)寫道,社會語言“特別容易為自我檢查和自我批評的私人目的而被選擇”,儘管其他人在不同的理由上為相同的結論辯護。 [18]

神经学相关

内部独白的概念并不新鲜,但fMRI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在語言的机制,从而可以看到局部的大脑活动。

研究揭示了内部对话的神经激活与独白的神经激活的差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内在語言激活颞上回和左下额回 ,这是在任何语言都會被激活的标准语言系统。然而,对话内部语音暗示了几个额外的神经区域。研究表明,与思考其他思维有关的区域存在重叠。

关于內在語言的研究,Fernyhough说:“内在语言的新科学告诉我们,它只不过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自我对话的大部分力量来自于它在不同观点之间协调对话的方式。 “基于功能医学成像的解释,Fernyhough认为内部对话的语言系统与社会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位于靠近颞叶顶叶的交叉点的右半球 )相结合。神经成像似乎支持维果茨基的理论,即当个人与自己交谈时,他们正在进行实际的对话。有趣的是,个体并没有表现出与沉默独白相同的神经激活安排。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支持这两个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内部言语已经显示出在Heschl脑回的颞叶中更远的更重要的激活。

然而,必须谨慎地采用神经成像的结果,因为在自发的,自然的内部语音中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根据需要激活的区域不同。在研究中,要求个体根据需要与自己交谈,这与一个人心中内在言语的自然发展不同。内心独白的概念是一项难以捉摸的研究,对未来研究的许多含义具有主观意义。

参考

  1. ^ 1.0 1.1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self-talk
  2. ^ Beck, AT (2008) "The Evolution of the Cognitive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Its Neurobiological Correlates". Am J Psychiatry 165:969–977.
  3. ^ 3.0 3.1 David David Reed Shaffer; Katherine Kipp.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 Adolescenc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engage Learning. 2010: 290. ISBN 978-0-495-60171-5. 
  4. ^ Cameron, Claire. What Happens When You Can’t Talk to Yourself?. Nautilus. 19 November 2015 [21 December 2018]. 
  5. ^ Moseley, Peter. Talking to ourselves: the science of the little voice in your head. The Guardian. 21 August 2014 [21 December 2018]. 
  6. ^ Michal Beth Dinkler. Silent Statements: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peech and Silence in the Gospel of Luke. De Gruyter. 14 October 2013: 124. ISBN 978-3-11-033114-1. 
  7. ^ Nicky Hallett. The Senses in Religious Communities, 1600–1800: Early Modern 'Convents of Pleasure'. Routledge. 3 March 2016: 50. ISBN 978-1-317-01633-5. 
  8. ^ Martin, J.R. Out of Nowhere: Thought Insertion, Ownership and Context-Integration. Conscious and Cognition. 2013, 22 (1): 111–122. PMID 23262256. doi:10.1016/j.concog.2012.11.012. 
  9.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pristine-inner-experience
  10. ^ Charles Fernyhough. The Voices Within: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ow We Talk to Ourselves. Profile Books. 14 April 2016. ISBN 978-1-78283-078-8. 
  11. ^ Morin, Alain; Duhnych, Christina; Racy, Famira. Self-reported inner speech us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May 2018, 32 (3): 376–382. doi:10.1002/acp.3404. 
  12. ^ Dorrit Cohn. Transparent Minds: Narrative Modes for Presenting Consciousness in Fi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95–. ISBN 978-0-691-10156-9. 
  13. ^ David Punter. Writing the Passions. Routledge. 19 September 2014: 183. ISBN 978-1-317-88447-7. 
  14. ^ Jones, Simon R.; Fernyhough, Charles. Thought as action: Inner speech, self-monitoring, and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PDF).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June 2007, 16 (2): 391–9. PMID 16464616. doi:10.1016/j.concog.2005.12.003. 
  15. ^ Peter Lloyd; Charles Fernyhough. Lev Vygotsky: Critical Assessments. Taylor & Francis. 1999: 375. ISBN 978-0-415-11152-2. 
  16. ^ Maria C.M. de Guerrero. Inner Speech - L2: Thinking Words in a Second Language.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30 March 2006: 37. ISBN 978-0-387-24578-2. 
  17. ^ Vygotsky, L. S. Thinking and Speech (PDF). 1934: 203 (English). 
  18. ^ Peter Langland-Hassan; Agustin Vicente. Inner Speech: New Voi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October 2018: 21–22. ISBN 978-0-19-879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