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莱茵战役: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23行: 第23行:


这些邦国的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它们包括[[帝国自由市]](规模和影响也不同)、教会领地和诸如符腾堡这样的王朝政权。通过[[帝国行政圈]]的架构,各邦国圈层整合了资源、并促进了包括经济合作和军事保护在内的区域及组织利益。倘若没有像奥地利、普鲁士、[[萨克森选侯国|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这样的主要邦国的参与,这些小国便很容易受到入侵和征服——因为他们无法独力保卫自己。{{cfn|Walkery|loc=第1–3章}}{{NoteTag|从16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便被松散地整合为由教会、王朝和世俗政体组成的十个“行政圈”或区域集团,以协调经济、军事和政治行动。在战争时期,这些圈层会通过在当地居民中征兵(或招募志愿者)来向哈布斯堡军队提供兵力。部分圈层的协调工作比其它圈层更为努力;{{le|施瓦本行政圈|Swabian Circle}}便是帝国行政圈内组织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较为有效的集团之一。{{cfn|Vann}}{{cfn|Walkery}}}}
这些邦国的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它们包括[[帝国自由市]](规模和影响也不同)、教会领地和诸如符腾堡这样的王朝政权。通过[[帝国行政圈]]的架构,各邦国圈层整合了资源、并促进了包括经济合作和军事保护在内的区域及组织利益。倘若没有像奥地利、普鲁士、[[萨克森选侯国|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这样的主要邦国的参与,这些小国便很容易受到入侵和征服——因为他们无法独力保卫自己。{{cfn|Walkery|loc=第1–3章}}{{NoteTag|从16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便被松散地整合为由教会、王朝和世俗政体组成的十个“行政圈”或区域集团,以协调经济、军事和政治行动。在战争时期,这些圈层会通过在当地居民中征兵(或招募志愿者)来向哈布斯堡军队提供兵力。部分圈层的协调工作比其它圈层更为努力;{{le|施瓦本行政圈|Swabian Circle}}便是帝国行政圈内组织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较为有效的集团之一。{{cfn|Vann}}{{cfn|Walkery}}}}

=== 地缘 ===
[[File:Rhein-Karte.png|thumb|300px|莱茵河地图展示了杜塞尔多夫及其北部的锡格河与兰河、南部的斯特拉斯堡与曼海姆。冲突双方都认为莱茵河是重要的地理资源,是战斗人员之间的天然边界。控制莱茵河渡口的国家便控制了通往另一个国家的通道。]]
{{main|莱茵河}}

莱茵河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各邦与其邻国之间的天然边界。任何一方的任何攻击都需要控制过境点(渡口)。这条河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的[[托马湖]]附近,沿着与[[列支敦士登]]接壤的[[阿尔卑斯]]地区,向北流入[[博登湖]],并在那里穿过湖泊。从博登湖开始,这条河于[[莱茵河畔施泰因|施泰因]]流出湖泊,然后沿着德意志各邦和[[州 (瑞士)|瑞士各州]]的边界向西流动。在施泰因至[[巴塞尔]]之间绵延约150公里的河段,被称为“[[高莱茵]]”,它从[[莱茵瀑布]]附近的陡峭山坡上穿过,流经砾石层;在诸如[[劳芬堡]]的险峻地方之前,或是与河面逐渐扩大的[[阿勒河]]在[[科布倫茨 (阿爾高州)|阿尔高的科布伦茨]]汇合之后,它都是以急流的形式移动。{{cfn|Knepper|pp=5–19}}

在地势平坦的巴塞尔,莱茵河于{{le|莱茵之膝|Rhine knee}}处向北转了一个大弯,从而进入当地人所称的“莱茵河沟”({{lang|de|''Rheingraben''}})。这是一条宽约31公里的[[裂谷]]的一部分,它以东部(德国一侧)的[[黑林山|黑林山脉]]和西部(法国一侧)的[[孚日山脉]]为边界。在东部泛洪平原的最边缘,支流将纵深的隘道阻隔在山脉的西部斜坡带上;{{cfn|Knepper|pp=19–20}}这在1796年多雨的秋天变得尤为重要。再往北,河流变得更深更快,直到它扩大成一个[[三角洲]],注入[[北海 (大西洋)|北海]]。 {{cfn|Ersch|pp=64–66}}在1790年代,这一河段是荒凉且变化莫测的,军队需要冒着危险过河。河道蜿蜒穿过沼泽和草地,形成了树木和植被的岛屿,这些岛屿周期性会被洪水淹没。山洪暴发还可能会淹没农庄和田野。任何想要穿越这条河的军队都必须经由特定的地点:在1790年,系统性的[[高架桥]]和[[堤路|堤道]]使过河变得可靠,但它们只在[[凱爾 (德國)|凯尔]]、[[斯特拉斯堡]]、[[于南格|许宁根]]、巴塞尔和北部的[[曼海姆]]才有。有时,在凯尔和许宁根之间的[[新布里萨克]]也可以进行横渡,但由于桥头堡很小,因此并不可靠。{{cfn|Hansard|pp=249–252}}{{NoteTag|1790年代的莱茵河本身看起来与21世纪的情况有所不同;在19世纪,从巴塞尔到[[伊弗茨海姆]]的航道被“矫正”(拉直),以方便全年运输。在1927年至1975年间,运河的修建则使水位得到了更好的控制。{{cfn|Volk|pp=159–167}}}}只有在[[凯泽斯劳滕]]以北,这条河才有了明确的河岸,那里加固的桥梁可提供可靠的过境点。{{cfn|Gates|loc=第6章}}


== 来源 ==
== 来源 ==
第42行: 第50行:
* {{cite book |last=Walker |first=Mack |year=1998 |title=''German Home Towns: Community, State and General Estate, 1648–1871'' |location=Ithaca, N. Y. |publisher=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oclc=2276157|ref = {{sfnRef|Walkery}}}}
* {{cite book |last=Walker |first=Mack |year=1998 |title=''German Home Towns: Community, State and General Estate, 1648–1871'' |location=Ithaca, N. Y. |publisher=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oclc=2276157|ref = {{sfnRef|Walkery}}}}
* {{cite book |last=Vann |first=James Allen |title=''The Swabian Kreis: Institutional Growth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 1648–1715'' |volume=LII |publisher=Studies Presented to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presentative and Parliamentary Institutions |location=Brussels |year=1975 |oclc=923507312|ref = {{sfnRef|Vann}}}}
* {{cite book |last=Vann |first=James Allen |title=''The Swabian Kreis: Institutional Growth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 1648–1715'' |volume=LII |publisher=Studies Presented to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presentative and Parliamentary Institutions |location=Brussels |year=1975 |oclc=923507312|ref = {{sfnRef|Vann}}}}
* {{cite book |last=Knepper |first=Thomas P. |title=The Rhine. Handbook fo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eries |others=Part L |location=New York |publisher=Springer |year=2006 |isbn=978-3-540-29393-4|ref = {{sfnRef|Knepper}}}}
* {{cite book |last=Ersch |first=Johann Samuel |year=1889 |title=''Allgemeine encyclopäd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künste in alphabetischer folge von genannten schrifts bearbeitet und herausgeben'' |location=Leipzig |publisher=J. F. Gleditsch |isbn=978-3-7411-7213-7 |ref = {{sfnRef|Ersch}}}}
* {{cite book |editor-last=Hansard |editor-first=Thomas C. |title=''Hansard's Parliamentary Debates, House of Commons, 1803, Official Report'' |volume=I |location=London |publisher=HMSO |year=1803 |oclc=85790018|ref = {{sfnRef|Hansard}}}}
* {{cite journal |last=Volk |first=Helmut |title=''Landschaftsgeschichte und Natürlichkeit der Baumarten in der Rheinaue'' |journal=Waldschutzgebiete Baden-Württemberg|volume=X |pages=159–167|year=2006 |oclc=939802377|ref = {{sfnRef|Volk}}}}
* {{cite book |last=Gates |first=David |title=''The Napoleonic Wars 1803–1815'' |location=New York |publisher=Random House |year=2011 |isbn=978-0-7126-0719-3|ref = {{sfnRef|Gates}}}}
{{refend}}
{{refend}}

2021年4月19日 (一) 06:30的版本

在1796年7月至1797年2月的一系列莱茵军事行动中,两支反法同盟军队于卡尔大公的统率下,运用计谋击退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两支军队。这是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的一部分)的最后一场军事行动。

法国对奥地利的军事战略是要求三管齐下入侵包围维也纳,在理想的情况下可占领这座城市,迫使神圣罗马皇帝就范,以接受法国大革命的领土完整。法国人派出了由儒尔当率领的桑布尔与默兹军队英语Army of Sambre and Meuse,对抗北部的奥地利下莱茵军队;由让·维克多·莫罗率领的莱茵与摩泽尔军队英语Army of the Rhine and Moselle,迎战南部的奥地利上莱茵军队;而第三支军队,即意大利军队英语Army of Italy (France),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穿过意大利北部逼近维也纳。意大利军队的早期胜利最初迫使同盟指挥官卡尔大公将达戈贝特·西格蒙德·冯·武姆泽英语Dagobert Sigmund von Wurmser指挥的25000名士兵转移到意大利北部。这削弱了沿莱茵河巴塞尔北海间340公里战线的盟军力量。后来,儒尔当的桑布尔与默兹军队做了一次佯攻,诱使卡尔将军队进一步向北转移,让莫罗在6月24日的凯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Kehl (1796)中渡过莱茵河,击败了大公的帝国分遣队。7月下旬,法国军队深入德意志东部和南部,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的南部各邦签订了惩罚性的停战协议。到了8月,法军因战线扩张而过于分散,法国将领之间的竞争也使两军之间的合作变得复杂。由于两支法国军队独立作战,卡尔得以让马克西米利安·巴耶·冯·拉图尔德语Maximilian Baillet von Latour率领一支较弱的军队挡在最南端的莫罗前面,并籍此向身处北部的威廉·冯·瓦滕斯莱本德语Wilhelm von Wartensleben的部队转移了许多援军。

在8月24日的安贝格战役英语Battle of Amberg和9月3日的维尔茨堡战役英语Battle of Würzburg中,卡尔击败了儒尔当的北方军队,迫使法军后撤,最终撤退至莱茵河西岸。随着儒尔当战败并退入法国,卡尔派弗朗茨·冯·韦尔内克英语Franz von Werneck去监视桑布尔与默兹军队,以确保他们不会试图在莱茵河东岸夺回据点。在设法得到布鲁萨尔凯尔的莱茵河渡口后,卡尔又迫使莫罗向南后撤。冬季,奥地利人在对凯尔英语Siege of Kehl (1796–97年)许宁根的围城战英语Siege of Hüningen (1796–97)中瓦解了法国人的桥头堡,迫使莫罗的军队撤回法国。尽管卡尔在莱茵兰取得了成功,但奥地利人仍在意大利的战事英语Italian campaign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中不敌拿破仑,最终导致《坎波福尔米奥条约》的签署。

背景

欧洲的统治者最初将法国大革命视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其臣民之间的内部争端。随着革命性的言辞甚嚣尘上,欧洲的君主们声明他们的利益与路易及其家族的利益是一致的。1791年8月27日发布的《皮尔尼茨宣言》威胁称,如果法国王室发生任何不测,将会导致不明朗但相当严重的后果。流亡的法国保皇派也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普鲁士人和英国人的支持,继续煽动反革命。[1]

最后,在1792年4月20日,法国国民公会哈布斯堡君主国宣战,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推向战争状态。因此,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法国与大多数同它有陆地或水域边界的欧洲国家,加上大不列颠王国葡萄牙王国奥斯曼帝国展开了对抗。[1]

从1793年到1795年,法国人的成就各不相同。到1794年,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处于分裂状态。最激进的革命者肃清了军队中所有可能忠于旧制度的人。“大规模征兵英语Levée en masse”造就了一支由数千名未受过训练的文盲组成的新军队,这些人由军官指挥,他们的从军资格可能是来自对革命的忠诚,而非各自的军事头脑。[2]传统的军事组织被新成立的半旅英语Demi-brigade(由旧的军事编制和新的革命组织合并而成的编制)所破坏:每个半旅包括一支旧派王家部队和两支新的大规模征兵部队。在1795年的莱茵军事行动英语Rhine campaign of 1795中,这支革命军的损失令法国公众和政府倍感失望。[1]

更有甚者,到1795年,由于军队贪婪地依赖农村的物质支持以及普遍存在的无法无天和无纪律行为,再通过谣言和行动的传播,他们已经在整个法国引起了人们的憎恶。1796年4月以后,部队的军饷改用金属货币而非毫无价值的纸币支付,但仍有大量拖欠。法国督政府认为,战争应该自食其力,而不是用预算来支付、供养和装备军队。[3][4][5][6]因此,出于财政预算和国内治安的原因,一场将军队撤出法国的运动变得日益迫切。[1]

政治

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邦国在莱茵河东岸尤为密集。

位于莱茵河东岸的德意志各邦是欧洲中部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庞大领土的一部分,奥地利大公国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政体,其大公通常担任神圣罗马皇帝。法国政府将神圣罗马帝国视为主要的大陆敌人。[7]在1796年后期,帝国的领土由逾1000个政治实体英语List of states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组成,当中包括位于德意志西南部的布赖斯高(哈布斯堡)、奥芬堡罗特韦尔(自由市)、属于菲斯滕贝格霍亨索伦王室家族的领地、巴登藩侯国符腾堡公国,以及数十个教会政体。这些领土中有许多都并非彼此相邻的:一条村庄可能主要属于一个政体,但其中的一座农场、一所房子,甚至是一到两块田地,则可能属于另一个政体。这些政体的规模和影响各不相同,从小国政体英语Kleinstaaterei(面积不过数平方英里的小国,或包括几个不毗连的小地块)到巴伐利亚普鲁士这样相当广阔、界限分明的领土。[8]

这些邦国的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它们包括帝国自由市(规模和影响也不同)、教会领地和诸如符腾堡这样的王朝政权。通过帝国行政圈的架构,各邦国圈层整合了资源、并促进了包括经济合作和军事保护在内的区域及组织利益。倘若没有像奥地利、普鲁士、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这样的主要邦国的参与,这些小国便很容易受到入侵和征服——因为他们无法独力保卫自己。[8][註 1]

地缘

莱茵河地图展示了杜塞尔多夫及其北部的锡格河与兰河、南部的斯特拉斯堡与曼海姆。冲突双方都认为莱茵河是重要的地理资源,是战斗人员之间的天然边界。控制莱茵河渡口的国家便控制了通往另一个国家的通道。

莱茵河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各邦与其邻国之间的天然边界。任何一方的任何攻击都需要控制过境点(渡口)。这条河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托马湖附近,沿着与列支敦士登接壤的阿尔卑斯地区,向北流入博登湖,并在那里穿过湖泊。从博登湖开始,这条河于施泰因流出湖泊,然后沿着德意志各邦和瑞士各州的边界向西流动。在施泰因至巴塞尔之间绵延约150公里的河段,被称为“高莱茵”,它从莱茵瀑布附近的陡峭山坡上穿过,流经砾石层;在诸如劳芬堡的险峻地方之前,或是与河面逐渐扩大的阿勒河阿尔高的科布伦茨汇合之后,它都是以急流的形式移动。[11]

在地势平坦的巴塞尔,莱茵河于莱茵之膝英语Rhine knee处向北转了一个大弯,从而进入当地人所称的“莱茵河沟”(Rheingraben)。这是一条宽约31公里的裂谷的一部分,它以东部(德国一侧)的黑林山脉和西部(法国一侧)的孚日山脉为边界。在东部泛洪平原的最边缘,支流将纵深的隘道阻隔在山脉的西部斜坡带上;[12]这在1796年多雨的秋天变得尤为重要。再往北,河流变得更深更快,直到它扩大成一个三角洲,注入北海[13]在1790年代,这一河段是荒凉且变化莫测的,军队需要冒着危险过河。河道蜿蜒穿过沼泽和草地,形成了树木和植被的岛屿,这些岛屿周期性会被洪水淹没。山洪暴发还可能会淹没农庄和田野。任何想要穿越这条河的军队都必须经由特定的地点:在1790年,系统性的高架桥堤道使过河变得可靠,但它们只在凯尔斯特拉斯堡许宁根、巴塞尔和北部的曼海姆才有。有时,在凯尔和许宁根之间的新布里萨克也可以进行横渡,但由于桥头堡很小,因此并不可靠。[14][註 2]只有在凯泽斯劳滕以北,这条河才有了明确的河岸,那里加固的桥梁可提供可靠的过境点。[16]

来源

注释

  1. ^ 从16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便被松散地整合为由教会、王朝和世俗政体组成的十个“行政圈”或区域集团,以协调经济、军事和政治行动。在战争时期,这些圈层会通过在当地居民中征兵(或招募志愿者)来向哈布斯堡军队提供兵力。部分圈层的协调工作比其它圈层更为努力;施瓦本行政圈便是帝国行政圈内组织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较为有效的集团之一。[9][10]
  2. ^ 1790年代的莱茵河本身看起来与21世纪的情况有所不同;在19世纪,从巴塞尔到伊弗茨海姆的航道被“矫正”(拉直),以方便全年运输。在1927年至1975年间,运河的修建则使水位得到了更好的控制。[15]

脚注

  1. ^ 1.0 1.1 1.2 1.3 Blanning,第41–59页
  2. ^ Dupuy,第156页
  3. ^ Bertrand,第283–290页
  4. ^ Phipps,第184页
  5. ^ Clerget第62页
  6. ^ Smith,第111, 120页
  7. ^ Whaley,第17–20页
  8. ^ 8.0 8.1 Walkery,第1–3章
  9. ^ Vann
  10. ^ Walkery
  11. ^ Knepper,第5–19页
  12. ^ Knepper,第19–20页
  13. ^ Ersch,第64–66页
  14. ^ Hansard,第249–252页
  15. ^ Volk,第159–167页
  16. ^ Gates,第6章

参考资料

  • Blanning, Timothy.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340-56911-5. 
  • Dupuy, Roger. La période jacobine: terreur, guerre et gouvernement révolutionnaire: 1792–1794. Paris: Seuil. 2005. ISBN 978-2-02-039818-3. 
  • Bertrand, Jean Paul. R.R. Palmer , 编. From Citizen-Soldiers to Instrument of Powe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69-105537-4. 
  • Phipps, Ramsay Weston. The Armies of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 The Armées du Moselle, du Rhin, de Sambre-et-Meuse, de Rhin-et-Moselle II. Sevenoaks: Pickle Partners. 2011. ISBN 978-1-908692-25-2. 
  • Clerget, Charles. Tableaux des armées françaises: pendant les guerres de la Révolution. Paris: R. Chapelot. 1905. OCLC 252446008.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978-1-85367-276-7. 
  • Whaley, Joachim. Germany and the Holy Roman Empire: Maximilian I to the Peace of Westphalia, 1493–1648 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968882-1. 
  • Walker, Mack. German Home Towns: Community, State and General Estate, 1648–1871. Ithaca, N. 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 OCLC 2276157. 
  • Vann, James Allen. The Swabian Kreis: Institutional Growth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 1648–1715 LII. Brussels: Studies Presented to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presentative and Parliamentary Institutions. 1975. OCLC 923507312. 
  • Knepper, Thomas P. The Rhine. Handbook fo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eries. Part L. New York: Springer. 2006. ISBN 978-3-540-29393-4. 
  • Ersch, Johann Samuel. Allgemeine encyclopäd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künste in alphabetischer folge von genannten schrifts bearbeitet und herausgeben. Leipzig: J. F. Gleditsch. 1889. ISBN 978-3-7411-7213-7. 
  • Hansard, Thomas C. (编). Hansard's Parliamentary Debates, House of Commons, 1803, Official Report I. London: HMSO. 1803. OCLC 85790018. 
  • Volk, Helmut. Landschaftsgeschichte und Natürlichkeit der Baumarten in der Rheinaue. Waldschutzgebiete Baden-Württemberg. 2006, X: 159–167. OCLC 939802377. 
  • Gates, David. The Napoleonic Wars 1803–1815.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1. ISBN 978-0-7126-0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