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我意識: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0行: 第10行:


=== 健康 ===
=== 健康 ===
在健康和醫學中,身體意識是指一個人準確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內部感覺上的整體能力。本體感受和內感受都允許個人有意識地意識到多種感覺。[6] 本體感覺允許個人和患者專注於他們的肌肉和關節、姿勢和平衡的感覺,而內感覺用於確定內臟器官的感覺,例如波動的心跳、呼吸、肺痛或飽腹感。過度敏銳的身體意識、不敏銳的身體意識和扭曲的身體意識是存在於各種健康障礙和狀況中的症狀,例如肥胖、神經性厭食症和慢性關節痛。[7]例如,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存在對飽腹感的扭曲感知。
[[健康]][[醫學]]中,[[身體意識]]是指一個人準確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內部感覺上的整體能力。本體感受和內感受都允許個人有意識地意識到多種感覺<ref>{{cite journal |last1=Mehling |first1=Wolf E. |last2=Gopisetty |first2=Viranjini |last3=Daubenmier |first3=Jennifer |last4=Price |first4=Cynthia J. |last5=Hecht |first5=Frederick M. |last6=Stewart |first6=Anita |title=Body Awareness: Construct and Self-Report Measures |journal=PLOS ONE |date=19 May 2009 |volume=4 |issue=5 |pages=e5614 |doi=10.1371/journal.pone.0005614 |pmid=19440300 |pmc=2680990 |bibcode=2009PLoSO...4.5614M |doi-access=free }}</ref>。[[本體]]感覺允許個人和患者專注於他們的[[肌肉]][[關節]][[姿勢]][[平衡]]的感覺,而內感覺用於確定[[內臟]][[器官]]的感覺,例如波動的[[心跳]][[呼吸]]、肺痛或[[飽腹感]]。過度敏銳的身體意識、不敏銳的身體意識和扭曲的身體意識是存在於各種[[健康障礙]]和狀況中的症狀,例如[[肥胖]][[神經性厭食症]][[慢性關節痛]]。[7]例如,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存在對飽腹感的扭曲感知。


=== 人類發展 ===
=== 人類發展 ===

2023年3月7日 (二) 09:58的版本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指的是一種對自己本我的直觀感受[1][2]。不要將它與感質相混淆,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個人,並評估自己的環境身體生活方式時,自我意識就隨即出現[3]。自我意識也可以是一個人如何理解自己的性格感受動機慾望。以總體結果來說,擁有高強度的自我意識是對自己的現實生活有利的,但不一定是自私的。

神經生物學背景

關於大腦的哪一部份造成了我們的自我意識,以及我們在生物學上應該將何種生物電訊息定義為自我意識,這目前尚不明確。Ramachandran博士推測鏡像神經元可能是提供人類自我意識的神經,亦是自我意識在整個生物學之中的基礎[4]。在2009年為Edge Foundation撰寫的一篇文章中,Ramachandran 對他的理論給出了以下解釋:“……我還推測這些神經元不僅可以幫助模擬其他人的行為,而且可以轉向‘內向’——如它是——創建你自己的二階表示或元表示較早的大腦過程。這可能是內省的神經基礎,以及自我意識和其他意識的相互作用。顯然這裡存在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是……要點是兩者共同進化,相互豐富,創造出現代人類所特有的成熟的自我表現。[5]

從生理需求演變為哲學概念

身體(自我)意識與本體感覺和形象化有關。

健康

健康醫學中,身體意識是指一個人準確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內部感覺上的整體能力。本體感受和內感受都允許個人有意識地意識到多種感覺[6]本體感覺允許個人和患者專注於他們的肌肉關節姿勢平衡的感覺,而內感覺用於確定內臟器官的感覺,例如波動的心跳呼吸、肺痛或飽腹感。過度敏銳的身體意識、不敏銳的身體意識和扭曲的身體意識是存在於各種健康障礙和狀況中的症狀,例如肥胖神經性厭食症慢性關節痛。[7]例如,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存在對飽腹感的扭曲感知。

人類發展

人類發展中的身體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一個物理對象,具有物理屬性,可以與其他對象相互作用。測試表明,在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蹣跚學步的幼兒就已經意識到他們接收到的本體感受和視覺信息之間的關係。[8]這稱為第一人稱自我意識。

在18個月左右及以後,孩子們開始發展反思性自我意識,這是身體意識的下一個階段,涉及孩子們在倒影、鏡子和圖片中認識自己。[9]尚未獲得身體自我意識這一階段的兒童,往往會將自己的倒影視為其他兒童,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就好像他們在面對面地看著別人一樣。相比之下,那些達到這種覺知水平的人會認識到他們看到了自己,例如在反射中看到自己臉上的污垢,然後觸摸自己的臉將其擦掉。

在蹣跚學步的孩子變得具有反思性自我意識後不久,他們開始培養將自己的身體識別為時空中的物理對象的能力,這些物理對象會相互作用並影響其他對象。例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被放在毯子上,當被要求把毯子遞給某人時,他會意識到他們需要離開毯子才能提起它。[8]這是身體自我意識的最後階段,稱為客觀自我意識。

劇院

除了自我意識之外,戲劇還關注其他意識。劇院觀眾的體驗與個人的自我意識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由於演員和觀眾不得為了維持語境而“打破”第四堵牆,因此個人不得意識到對他或她的現實的人工或建構感知。這表明自我意識和應用於他人的社會建構都是人為的連續體,就像戲劇一樣。諸如《六個尋找作者的人物》或《綠野仙踪》等戲劇作品構建了第四堵牆的另一層,但它們並沒有破壞主要的幻覺。

科幻小說

在科幻小說中,自我意識描述了一種基本的人類屬性,這種屬性通常(取決於故事的情況)將人格賦予非人類。如果一台計算機、外星人或其他物體被描述為“有自我意識”,讀者可能會認為它將被視為一個完全的人類角色,具有與正常人相似的權利、能力和願望。[79]在科幻小說中,“ sentience ”、“ sapience ”和“ consciousness ”等詞的用法類似。

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為了具有“自我意識”,機器人可以使用內部模型來模擬自己的動作。[80]

另見

參考資料

  1. ^ Google def: Self-awareness is the ability to focus on yourself and how your actions, thoughts, or emotions do or don't align with your internal standards. If you're highly self-aware, you can objectively evaluate yourself, manage your emotions, align your behavior with your values, and understand correctly how others perceive you.May 11, 2018
  2. ^ Self-awareness - Definition of Self-awareness by Merriam-Webster. 
  3. ^ Jabr, Ferris. Self-Awareness with a Simple Brain.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2012, 23 (5): 28–29.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2-28. 
  4. ^ Oberman, L.; Ramachandran, V.S. Reflections on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 Their Evolutionary Functions Beyond Motor Representation. Pineda, J.A. (编). Mirror Neuron Systems: The Role of Mirroring Processes in Social Cognition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Humana Press. 2009: 39–62. ISBN 978-1-934115-34-3. 
  5. ^ Ramachandran, V.S. Self Awareness: The Last Frontier, Edge Foundation web essay. January 1, 2009 [July 26, 2011]. 
  6. ^ Mehling, Wolf E.; Gopisetty, Viranjini; Daubenmier, Jennifer; Price, Cynthia J.; Hecht, Frederick M.; Stewart, Anita. Body Awareness: Construct and Self-Report Measures. PLOS ONE. 19 May 2009, 4 (5): e5614. Bibcode:2009PLoSO...4.5614M. PMC 2680990可免费查阅. PMID 19440300. doi:10.1371/journal.pone.0005614可免费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