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的自然环境: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Yuexi Maria留言 | 贡献
新条目
标签添加文件 不中立语调 加入博客链接 可视化编辑
(没有差异)

2023年12月15日 (五) 06:07的版本

中国环境(中国的环境)包括多样的生物、气候和地质。快速的工业化、人口增长和松懈的环境监管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和大规模污染。[1]

地质情况

这一节摘自《中国地质学》

左上顺时针方向:漓江喀斯特珠峰北坡、大同黄土景观、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地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构造)由三个前寒武纪克拉通组成,周围环绕着许多造山带。现代构造环境是由印度与亚洲其他地区的持续碰撞主导的,从4000万到5000万年前开始。这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并继续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变形。[2]中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3]西部地区有地震的危险,全国各地有

罕见的孤立活火山。[4]

许多地质学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被发现了。然而,直到19世纪末欧洲的自然科学被采纳后,地质学才在中国成为一门科学。[5]

生物群

野生动植物

本节节选自《中国野生动物》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中国它是濒危和受保护的物种

中国幅员辽阔,种类繁多,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作为世界上17个物种多样性巨大的国家之一,[6]根据一项测量,中国有7516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4936种鱼类、1269种鸟类、562种哺乳动物、403种爬行动物和346种两栖动物[7]就物种数量而言,中国哺乳动物居世界第三,[8]鸟类居世界第八,[9]爬行动物居世界第七,[10]两栖动物居世界第七。[11]

许多动物物种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包括中国最著名的野生动物——大熊猫。总之,中国大约六分之一的哺乳动物物种和三分之二的两栖动物物种是中国特有的。[8][12]

金丝猴,另一种濒危的特有物种

中国的野生动物与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共享栖息地,并承受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压力。在中国,至少有840个物种受到威胁、脆弱或面临局部灭绝的危险,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如栖息地遭到破坏、污染以及为获取食物、皮毛和中药原料。[13]而偷猎濒危野生动物受到法律保护,截至2005年,中国有超过234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995万公顷(578,960平方英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14]

植物群

本节摘自《中国植物》

四川的大熊猫

中国的植物区系由多种多样的植物物种组成,包括超过39,000种维管植物、27,000种真菌和3000种苔藓植物。[15][16][17]超过30,000种植物原产于中国,占世界植物物种总数的近八分之一,其中包括数千种地球上没有的物种。中国的土地,延伸超过960万公里,包含了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气候。一些主要的气候包括海岸、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沙漠、高原和山脉。大陆漂移和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的事件也在创造气候和地理多样性方面发挥了作用,导致了高水平的地方性维管植物区系。[18]这些地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创造了种类繁多的不同植物群,不仅遍布中国,而且遍布世界各地。[19]

气候

俯瞰青藏高原的西门错湖

本节摘自《中国气候地理》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由于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巨大差异,中国的气候极其多样,从遥远南方的热带气候到遥远北方的亚北极气候,以及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的高山气候季风是由大陆和海洋吸热能力的差异造成的,主导着气候。在夏季,东亚季风从南方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了绝大部分的年降水量。相反,西伯利亚反气旋在冬季占主导地位,带来寒冷和相对干燥的条件。季风的进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雨季的时间。虽然该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但其气候模式复杂。 黑龙江内蒙古的北端属于亚北极气候;相比之下,海南岛的大部分地区和云南最南端的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冬天的温差相当大,但夏天的温差就小得多。例如,黑龙江漠河县1月份的24小时平均气温接近30°C(22°F),而7月份的相应数字超过18°C(64°F)。相比之下,海南大部分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温度超过17摄氏度(63华氏度),而七月份的平均温度通常在28摄氏度(82华氏度)以上。

降水几乎总是集中在温暖的月份,尽管年总降水量从青海西北部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不到20毫米(0.8英寸)到广东广西和海南的超过2000毫米(79英寸)不等。只有在新疆准噶尔地区的一些地方,降水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东亚)气候的特征。

年日照时间从四川重庆部分地区的不足1100小时到青海西北部的超过3400小时不等。日照的季节模式因地区而异,但总的来说,中国北部和青藏高原比南部阳光充足。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年降水
环绕在渤海周围的雪
河北石家庄附近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初覆盖
2010年春天的第一天,内蒙古刮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沙尘暴
2010年11月11日,一堵沙墙席卷了中国北方,覆盖了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华北平原山西吕梁山上空的
中国北部中心一次烟雾事件的自然彩色卫星图像
2004年2月,来自中国东部的烟雾扩散到邻近地区
2011年2月20日,浓重的雾霾笼罩在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1901年至2019年间中国的变暖条纹

本节摘自《中国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正在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20][21]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其能源基础设施主要以煤炭为主。其他行业,如新兴的建筑业和工业制造业,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然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按人均计算,中国的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等国家。[22]人们还注意到,高收入国家将排放密集型产业外包给中国。[23][24]根据从1751年到2017年测量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13%,约为美国累计排放量的一半。[25][26]

中国正在遭受全球变暖对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的负面影响,预计这种影响将继续增加。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脱碳努力,发誓要通过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在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27]中国的GHG排放量可能在2025年达到峰值,到2030年将回到2022年的水平。然而,这种途径仍然导致3度的温度上升。[28]

中国保护区

本节摘自《中国保护区名录》

这是中国国家指定保护区的列表。中国有多种形式的保护区。根据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每种类型的保护区可以进一步分为两到三个级别(国家级、省级和地/县级)。然而,"袖珍自然保护区"(社会性和群众性)、"禁猎区"、"禁渔区"、"禁伐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区"的最高级别实际上仅限于省级。县级地方政府还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草原”的划定和申报。

请注意,中国的许多保护区有多个官方指定,这些多重指定保护区的法定边界可能相同,也可能互不相同。例如,NSHA黄山的边界与NGP黄山的边界重合,而福建武夷山的NNR、NSHA和NFP则彼此相邻。在黑龙江省,呼中NFP 115,340.27公顷中的27,642.14公顷与呼中NNR试验区相交。

环境问题

主要文章: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长江边的一家工厂

快速的工业化、人口增长和宽松的环境监管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比如中国的大规模污染[29]截至2013年,位于地形碗中的北京拥有重要的工业,用煤取暖,受到空气逆温的影响,导致冬季污染水平极高。[30]

2013年1月,北京空气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细颗粒物浓度高达每立方米993微克,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每立方米不超过25微克。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位于中国。[31]

现在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销售的机动车中,很大一部分是电动自行车

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中国的六大类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水资源问题、土壤问题、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大型项目。31戴蒙德还说,“中国以其自然灾害的频率、数量、程度和损害而闻名”。[32]

许多中国公民开始怀疑空气污染是否是肺癌增加的原因。这个问题开始上升,因为中国的公民必须经常戴口罩,以避免吸入来自污染天空的有害颗粒。一些专家同意这是原因,但其他人说没有足够的证据。北京防控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表示,他已经看到一种叫做腺癌的癌症有所增加,腺癌是一种粘液,被认为是污染的副作用。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占全世界肺癌患者的32%。与此同时,随着肺癌的增加,胃癌、食道癌和宫颈癌在中国都有所下降。[33]

详情参见

  • 中国的环境政策

参考文献

  1. ^ 王, 爱德华.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失败或生存. 随着污染在中国恶化,解决方案屈服于内讧. New York, NY: Penguin Books. 2013. ISBN 978-0-241-95868-1. 
  2. ^ 亚洲-地质历史. [2019-4-8] (美国英语). 
  3. ^ 土地和矿产资源. www.china.org.cn. [2019-4-11] (美国英语). 
  4. ^ 韦勒·马文. 中国地质学概论 (英语). 
  5. ^ 张, 达政; Faul, Carol. 中国地质与地质教育史(至1949年). Earth Sciences History. 1988-01-01, 7 (1). ISSN 0736-623X. doi:10.17704/eshi.7.1.e6337776367421x4. 
  6. ^ 关于委员会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活动的报告. dx.doi.org. 2010-12-31 [2023-10-28]. 
  7.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 January 2000. 中国:2015年按类型划分的脊椎动物物种-统计数据. Washington, D.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0-01. ISBN 978-1-4519-3695-7. 
  8. ^ 8.0 8.1 IUCN倡议——哺乳动物——数据分析——2012年地理模式. dx.doi.org. [2023-10-28]. 
  9. ^ Deolalikar, Vinay. 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 2013 IEE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EEE). 2013-12. doi:10.1109/icdm.2013.94. 
  10. ^ 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 Mongabay.com. [2023-10-28]. 
  11. ^ 爬行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Mongabay. [2023-10-28]. 
  12. ^ IUCN倡议-两栖动物-数据分析-地理模式2012. dx.doi.org. [2023-10-28]. 
  13.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最濒危物种最多的20个国家. Treehugger. [2023-10-28] (英语). 
  14. ^ 自然保护区. www.china.org.cn. [2023-10-28]. 
  15. ^ 吴,张志勇,李鹏辉,洪大宇. [101b:focvp2.0.co;2 中国植物志。第22卷(禾本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和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出版社. 2007-04, 61 (1). ISSN 0013-0001. doi:10.1663/0013-0001(2007)61[101b:focvp]2.0.co;2. 
  16. ^ 世界真菌状况报告. 杂项信息通报(皇家花园,邱园)). 1906, 1906 (2). ISSN 0366-4457. doi:10.2307/4119492. 
  17. ^ Hu, R. 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 dx.doi.org. 2021-07-10 [2023-10-28]. 
  18. ^ 黄, 继红; 马, 克平; 黄, 建华. Liu, Jian , 编. 基于地理区域的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PLOS ONE. 2017-01-23, 12 (1). ISSN 1932-6203. PMC 5256866可免费查阅. PMID 28114417. doi:10.1371/journal.pone.0170276 (英语). 
  19. ^ 洪, 戴燕. 中国植物:中国植物志指南.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2017-03, 92 (1). ISSN 0033-5770. doi:10.1086/690891. 
  20. ^ 中国国家气候与发展报告. 《中国国家气候与发展报告》. World Bank. 2022-10. 
  21. ^ Theu, Jean; Chavula, Geoffrey; Elias, Christine. 中国国家信息通报3:第三部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 New York, NY: Springer New York. 1996. ISBN 978-1-4613-8473-1. 
  22. ^ 数据库-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公吨). dx.doi.org. 2020-03-09 [2023-10-28]. 
  23. ^ Malik, Arunima; Lan, Jun. 外包在推动全球碳排放中的作用.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016-04-02, 28 (2). ISSN 0953-5314. doi:10.1080/09535314.2016.1172475 (英语). 
  24. ^ Davis, Melton S. The New Negotiator. Wh你听说过外包工作,但外包污染?这是真实的,很难总结. London: Routledge. 2021-09-24: 289–296. 
  25. ^ Angulo, Alejandra J.; Vargas, Carlos A. 谁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Geophysics, Virtual, 25–28 October 2021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2021-12-24. doi:10.1190/iceg2021-058.1. 
  26. ^ 气候变化的严酷事实——通过数字. www.nature.com. 2019-09-18 [2023-10-28] (英语). 
  27. ^ 气候变化:中国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BBC News. 2020-09-22 [2023-10-28] (英国英语). 
  28. ^ Goodman, Joe. 客座博文:为什么中国将大幅超额完成2030年气候目标. Carbon Brief. 2022-05-19 [2023-10-28] (英语). 
  29. ^ Wong, Edward. 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环境损害成本快速增长.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3-29 [2023-10-28].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30. ^ Wong, Edward. 北京主要空气污染物增加2.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4-03 [2023-10-28].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31. ^ 雾霾笼罩城市,北京下令公务车停驶. Bloomberg.com. 2013-01-14 [2023-10-28] (英语). 
  32. ^ 戴蒙德, 贾雷德.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失败或成功. Wikipedia. 2023-10-07 (英语). 
  33. ^ 污染:在中国引发肺癌?.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03-10 [2023-10-28]. ISSN 0099-9660 (美国英语). 

了解详情

  • Mark Elvin。大象的撤退:中国环境史(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年)。
  • Martin Heijdra。"文本、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环境史的新认识."东方经济与社会史期刊42.4 (1999): 549-565
  • 包茂红。《中国环境史》环境与历史(2004年):475-499页。
  • Robert Marks。《中国:环境史》(Rowman & Littlefield,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