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動員令/第十八次動員令/存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文維基百科第十八次動員令

The 18th 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

主頁 討論頁 龍虎榜 整體貢獻 申報貢獻 說明書

動員令

你好,我是第一次參加,按按鈕參加後它導引我到開新一頁,請問那裡是去創建動員令的其中一條目嗎?謝謝 Jocosus2000留言2020年7月11日 (六) 01:39 (UTC)

建議提交優特評選時聲明為動員令作品

雖然本人不參加動員令,但出於減輕條目評選存檔工作壓力的理由,希望各位參與者如果把作品提交到優良條目、典範條目和特色列表評選,請同時聲明為動員令參賽作品。這對日後正確顯示條目里程碑和評選結果與各位的個人貢獻對比很有幫助。謝謝。--Super Wang※DC不是貪食蛇,請勿盲目刷分 2020年7月13日 (一) 08:27 (UTC)

有關「亟需撰寫的條目」小動員令

「亟需撰寫的條目」小動員令內容包括以下三項:

  • 基礎條目(第一至四級)。
  • 其他傳統百科全書擁有,而中文維基百科缺少的條目。
  • 在多於15種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存在,而中文維基百科缺少的條目。

上述的第二項及第三項有明確說明是中文維基百科缺少的條目,而第一項(基礎條目)沒有。

想確認一下,若擴充基礎條目中已有的條目,是否可以算在這個小動員令的範圍內?謝謝。--Wolfch (留言) 2020年7月11日 (六) 03:35 (UTC)

我的意見是DrizzleD所提及的那種情況或許也應該計算進去(因為存在改善加成)。@Wolfch你這種情況應該是可以的(而且還有改善加成),不過可能還是要主持人解釋一下。ꓢꓯꓠꓟꓳꓢꓮ 他從不掙扎 2020年7月11日 (六) 10:08 (UTC)
改善加成在原條目確實存在問題的時候才有。--DRIZZLE (按此給我留言 2020年7月11日 (六) 12:12 (UTC)
絕大部分現成的基礎條目都存在問題,多數是太短,有些是和其它語種的版本出現矛盾論述,很難不符合「原條目確實存在問題」這個條件。ꓢꓯꓠꓟꓳꓢꓮ 他從不掙扎 2020年7月11日 (六) 13:02 (UTC)
擴充基礎條目可以算。--Leiem留言·簽名·維基調查 2020年7月11日 (六) 14:16 (UTC)

有關電腦科學算不算自然科學的問題

我剛把USB殺手提至自然科學裏,但被駁回,原因是其不屬自然科學。但我翻查國立臺灣圖書館的分類,電腦科學是數學底下的分類,屬於本次動員令的自然科學類。那應該算還是不算?--S叔 2020年7月13日 (一) 16:39 (UTC)

說明

剛剛提布朗眼中的棒球賽,審核沒通過,因為「有關電影是否仍然存世一節,所引用來源並沒有刊發或修改日期,因此「截至2020年6月」一說不合理」。

這裡提出疑問的描述是「截至2020年6月,《布朗眼中的棒球賽》是否還有膠片存世尚無定論,很可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來源中支撐尚無定論說法是「Survival status: (unknown)」。以某部百多年來都沒有找到膠片的無聲短片,單純「尚無定論」這麼保守的結論根本不可能經常更新(也沒有必要),除非事實已經發生變化(已經確定是否存世),或者研究上在某個方向有突破(總之就是頁面內容多少有變化,而不僅僅是改一下更新日期)。所以在有別的來源可以推翻這個結論,或者有更可靠的來源,更新的日期替代之前,本着對已有可靠來源的good faith,完全可以認為內容沒有變化,就等於「到現在都沒有定論」。

沒有定論,和有結論的來源需求完全不同。說某個作品獲得任何獎項提名很簡單,找到這個獎項提名的來源。但要是說某個作品沒有獲得任何獎項提名,那怎麼辦?要求列出全世界所有獎項的來源,讓讀者(編者)一個一個看,全部看完,都沒有這部作品才算嗎?--7留言2020年7月13日 (一) 17:04 (UTC)

不認同無聊龍的説法,這和現時的辦法直接衝突。我建議這個問題(大問題)DC後交客棧處理,評分就麻煩各位主持人商議。ꓢꓯꓠꓟꓳꓢꓮ 他從不掙扎 2020年7月16日 (四) 09:02 (UTC)

fpicnum

我又來僭越了。本次動員令中有很多圖片同時參加了特色圖片評選,但我看過{{DC18/art}}的源碼,似乎沒有指向cat:正在進行特色圖片評選的第十八次動員令個人貢獻頁分類(該分類所含的項目數同時也展示在Wikipedia:動員令/第十八次動員令/個人貢獻上),而只能和不參選FP的一同算入「第十八次動員令產生的多媒體項目」,私以為是模板中fpicnum參數的問題。這有可能令參選FP的用戶少得分。如果大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請着手解決,謝謝。--Super Wang※DC不是貪食蛇,請勿盲目刷分 2020年7月16日 (四) 02:36 (UTC)

有關參加資格的意見

偶然在站外看到一項意見,紀錄一下[1]:

  • 自動確認資格不利新用戶報名。
  • 沒有團隊報名機制,導致無法招集志工群來集體完成條目。

--Temp3600留言2020年7月17日 (五) 03:55 (UTC)

物種條目不算自然科學主題嗎?

自然科學主題包括生物學範圍,所以在大動員令的物種條目應該算在自然科學主題。Lab06 N留言2020年7月17日 (五) 05:12 (UTC)

@Lab06 N算自然科學。--Leiem留言·簽名·維基調查 2020年7月17日 (五) 10:24 (UTC)

有關於需要擴充、編寫或重寫等完善措施的條目

做為第十八次動員令,請參考之,或者協助其DYK。

2001:B011:30E0:3459:D81A:280:7572:852C留言2020年7月17日 (五) 17:05 (UTC)

暫時不參與動員令事務

很抱歉,因為個人原因,我暫時不能處理動員令相關事務,非常抱歉辜負了社群的信任。--𝙱𝚘𝚛𝚜𝚌𝚑𝚝𝚜 ᴛᴀʟᴋ 2020年7月11日 (六) 16:10 (UTC)

有關亟需撰寫的條目

請問亟需撰寫的條目說明中「多於15種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包括正好15種嗎?--西安兵馬俑主義好!🏳️‍🌈🔞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2020年7月17日 (五) 10:52 (UTC)

如何區分中動員令自然科學與小動員令學理類?

感覺小動員令比中動員令都要大得多了,甚麼才叫「術語」?例如個別物種算不算?那麼個別化合物呢?還是只有所謂「總論」才計算在內才看起來比較合理?

  • "中"、"小"等目前只代表分數上的差別。「術語」最簡單來說,指「沒有實物的東西」,如工藝的說明、提煉金屬的過程、化學反應理論、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人體骨頭生長的機制等等。實際審核時,會考慮條目內這些部分的比例,所以也有可能不算學理的主題,因寫了大量學理類的內容,而可以算進去。--Temp3600留言2020年7月19日 (日) 15:07 (UTC)

關於條目改善工作

我從7/20號就開始修改金牛座KEPD 350飛彈的內容了。如果要計算修改長度的話應該是拿當前版本與2019年6月24日 (一) 12:10的版本進行比對吧? 為何系統會顯示長度未達標?—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enchen945對話貢獻)於2020年7月24日 (五) 13:17 (UTC)‎加入。]

關於亟需撰寫的條目的提問

請問小動員令中「亟需撰寫的條目」中的「在至少15種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存在,而中文維基百科缺少的條目」必須要在動員令開始前列於「WP:SA」中嗎?還是只需要翻譯後有15條跨語言鏈接即可?——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7月25日 (六) 13:04 (UTC)

許願池

雖然已經有維基百科:翻譯請求維基百科:條目請求,但會有人有興趣弄一個DC的許願池嗎?隨口一說。--Temp3600留言2020年7月22日 (三) 05:43 (UTC)

做為第十八次動員令,請參考之,或者協助其DYK。

此外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造成很多影響,舉凡藝術與文化遺產迪士尼英語Impact of the 2019–20 coronavirus pandemic on Disney音樂英語Impact of the 2019–20 coronavirus pandemic on the music industry被關閉公共場所和機構英語List of public venues and institutions closed during the 2019–20 coronavirus pandemic性別英語Gendered impact of the 2019–20 coronavirus pandemic人權LGBT社群醫護人員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ealthcare workers醫院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ospitals長期照護機構英語Impact of the 2019–20 coronavirus pandemic o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便是亟需撰寫以利消除模板上的綠字。或者其他有關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10000篇條目;其他傳統百科全書擁有,而中文維基百科缺少的條目;在多於15種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存在,而中文維基百科缺少的條目。

2001:B011:30E0:1FC5:80E4:9BE5:113A:AD32留言2020年7月25日 (六) 18:02 (UTC) (+)支持:總覺得中文維基百科有些條目殘缺不齊。

條目達到3500字

侵華日本關東軍護路守備隊盤山分隊舊址這個條目達到3500字以上,為什麼在動員令顯示長度不達標?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nj001對話貢獻)加入。

關於有效時間的投稿

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打算加入動員令,所以有個問題,請問一下,如果我在動員令有效時期,但沒有報名此動員令之前,創作了一條條目,那還可以算作是我的貢獻嗎?或者說,還可以作為可提交給此次動員令的條目嗎?——Kopperby留言2020年7月29日 (三) 14:26 (UTC)

翻譯圖片

我沒理解錯的話,「翻譯圖片」是指把原本只有英文標示的圖片加上或改為同等意思的中文標示?SANMOSA SPQR 2020年8月2日 (日) 06:54 (UTC)

日本國鐵301系電力動車組內的日語是列車車廂編號及列車班次名稱--Cyril Yoshi (留言信箱) 前來簽名吧! 齊來參與動員令! 2020年8月4日 (二) 00:11 (UTC)

有關翻譯圖片的pictranslength

Wikipedia:動員令/第十八次動員令的多媒體加分專項計分表有提到「翻譯圖片只計算z,為譯文位元組數」,此處的「譯文」是否是指實際翻譯文字的位元組數?還是翻譯後的圖片位元組數?謝謝--Wolfch (留言) 2020年8月11日 (二) 23:36 (UTC)

無來源內容的判斷標準

各位先進們好,在下第一次參與動員令,這次翻譯了一些個人專業領域內的詞條,但主持人將其中的一些判斷為無來源內容,我對判斷標準不是很明白,想在此發問。
以在下所新建的亨利·提密安卡一條為例,在英、中翻譯的階段我便已詳細確認過,不將不中立的、評價性質卻缺乏具體來源的文句翻譯過來,為何在其它條目行不通呢?再例如薩爾茨堡音樂節一條,當前的版本並沒有citation needed的模板,但仍然被視為具有無來源內容?想請問這個問題是不是有具體的釋例可供參考,謝謝大家!59cond12留言2020年8月18日 (二) 15:46 (UTC)

共和國勳章

如何增加圖片 Scott Sodapop留言2020年8月24日 (一) 22:20 (UTC)

關於新建條目的後續修改問題

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對於規則有些不太瞭解。個人創建了新條目,提交了動員令。評分之後,過了段時間(仍然處於動員令期間)個人又在該條目新增了一些內容。請問我能否直接修改「個人貢獻」中對應修改條目的「長度」。

如個人新建的《Re:LieF~致親愛的你~》在提交之後,評分有了,之後我又增加了原聲帶的內容。是可以自主修改條目的「長度」,還是需要在特定頁面申請復核呢?期間有其他人對條目進行小修改,他們的修改部分,是否要排除計算?--Nostalgiacn留言2020年9月6日 (日) 07:40 (UTC)

@Temp3600請問是在「特定頁面申請復核」,還是在「個人貢獻頁面」中ping人,還是到主持人討論頁留言?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算好在「個人貢獻頁面」列出在ping人核對。--Nostalgiacn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07:02 (UTC)
  • 標準的做法是在個人貢獻頁面移除該一項的 "O"。事實上...你上面的方法都可以。但最好還是不要去討論頁留言,避免其他主持人不知道,將分數改了回去。--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07:41 (UTC)
那我就這樣做吧,其實你一開始直接說標準做法就好了。--Nostalgiacn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23:52 (UTC)

延長DC數日

各位好。由於今年的主持人忙於回校上課,評審工作相對較緩慢。我們意識到,這樣可能對條目還沒有被評審的參與者造成不公(比如原來的驍將因為評審不過關而沒有了)。會否考慮延長數日,供主持人完成審核,並讓參加者有補救修訂條目的機會?--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06:37 (UTC)

這樣的好處是,這幾天主持人可以專心審核未審核的條目,以及大家提出的修正內容。--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12日 (六) 07:34 (UTC)


關於調整第十八次動員令部分時間節點的方案:

  • 動員令的正式結束時間不變。第十八次動員令仍將於2020年9月13日 (日) 23:59 (UTC)結束。所有在此後提報的新貢獻均視為無效。所有在此後提請的各類評選無論結果如何,本次動員令均不予計算。
  • 動員令的截稿時間推遲。考慮大部分參與者之實際情況,第十八次動員令的截稿時間推遲至2020年9月18日 (五) 23:59 (UTC),即動員令結束5日以後。在此期間:
    1. 任何未通過(含不達標、未審、待審)的貢獻,皆容許繼續修繕。在此期間,一旦該等條目經評審通過,成為達標貢獻,此後之任何修繕皆不予計算。
    2. 任何貢獻,皆容許增補多媒體類內容。此款之實施,不受上款之限制。
  • 優特典條目的評選等待期不變。凡參選優良條目、典範條目及特色列表且投票尚未完成之貢獻,容許等待至動員令結束時所處在的評選期結束,視當時的投票結果判定並審核貢獻:
    1. 如當選,則以當選時的最後版本為準。
    2. 如未能當選,則以動員令結束時的最後版本為準。如果該版本判定為為不達標,容許參與者在評審後5日內進行相應修繕。
  • 申訴期規定不變。在動員令結束7日內,參與者可以對其已經通過的條目提請一次重審;此等重審以動員令結束時的最後版本為準。

以上。--BoyuZhang1998留言2020年9月13日 (日) 15:54 (UTC)

@BoyuZhang1998Temp3600一個問題,典範條目和特色列表的評選時長達兩周,如果在動員令最後一天提交(比如本人),則評選結束時已超過動員令結束兩周,請問如何處理?(最後一天提交也沒辦法,因為之前已經評選上了優良條目,按照規定一個月之內不能再次提交任何評選,只能等到現在)謝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20年9月14日 (一) 09:07 (UTC)
只要在動員令結束前,將條目提報至動員令頁面就可以。你可在GA評選期間繼續改善條目。--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14日 (一) 11:21 (UTC)
@Temp3600了解了,所以只要在13號截止前提報了就沒事了對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20年9月14日 (一) 12:46 (UTC)
對,但要是現在仍然沒有提的就麻煩了。--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14日 (一) 13:5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