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路11號祥福洋行公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西路11號祥福洋行公寓
廣西路11號祥福洋行公寓,2015年8月
概要
地點青島市市南區
地址廣西路11-13號
起造1901年
竣工日1902年
技術細節
層數3層
設計與建造
發展商祥福洋行

座標36°3′47″N 120°19′04″E / 36.06306°N 120.31778°E / 36.06306; 120.31778

廣西路11號祥福洋行公寓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廣西路11號(含13號)的一座商住建築,建於1901-1902年,為德租時期地產公司祥福洋行所建,現為市南區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編輯]

1900年代前半葉,德國人阿爾弗雷德·希姆森(德語:Alfred Siemssen)創辦的祥福洋行地產公司在海因里希親王街(Prinz-Heinrich-Straße,今廣西路)提爾皮茨街(Tirpitzstraße,今莒縣路)路口的E街區建設了兩座三層商住建築,位於地塊東側的2號樓建於1901-1902年,即今廣西路11號-13號建築。其西側為建於1903-1904年的1號樓(今廣西路15-17號址)。該樓此後半個世紀內長期為商住用房。1914年日軍佔領青島後,祥福洋行地產被全部沒收[1]。有資料稱俄僑米維斯基夫婦曾在該樓二樓開設米維斯基圖書館,又稱猶太人協會(猶太總會)、世界語協會、世界語學校曾設於此樓內[2]。1949年後改為民宅至今[1][3]。2009年7月27日,該建築以「希姆森公寓舊址」之名列入市南區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名錄[4]

建築特色[編輯]

該建築地上3層,地下1層,外牆通體為清水紅磚牆。正立面為非對稱佈局,據推測為該樓尚未完工時西側擴建所致。該樓東側最初建設的部分,平面以臨街的主體建築與伸向後院的兩翼組成,正立面基本呈對稱佈局,臨街為連續拱券敞廊,主入口設於一層中央,設有磚雕裝飾與立柱,花崗岩柱頭上刻有中式太極圖紋樣[5],檐口中央起三角形小山牆,屋頂為歇山頂。接建的西側部分正立面大部分亦為拱廊,而西端為矩形長窗,窗眉以花紋精美的磚雕裝飾。西面另設一入口,建有門廊,上方屋頂處建有一座北德風格的裝飾性尖頂塔樓,該塔樓後因年久失修且無實用價值,於1960年代拆除。樓內設雕花扶手樓梯,一層為商業用途,二、三層為公寓。[1][3]

根據德租初期的城市規劃與建築規定,沿海街道後側的第一條平行街道,即廣西路,被規劃為商貿街區,該街區只允許建造封閉式三層樓房,臨街立面必須與街道平行,該建築即為順應該規定所建[1]。有評論認為,該樓的紅磚外牆抵消了高大的三層建築給人的壓迫感,透露出生機與活力。[6]

圖集[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A. E. 希姆森、H. S. 希姆森、H. A. 施塔克. 《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46930. 
  2. ^ 魯海. 《青岛老楼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6-7. }
  3. ^ 3.0 3.1 袁賓久. 《青岛老建筑之旅》.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70-2126-6. 
  4. ^ 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 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青島市市南區政務網. 2019-07-03. 
  5. ^ 克里斯托夫·林德. 家乡的田园风光和殖民统治的要求:在青岛的建筑艺术. 漢斯-馬丁·辛茨; 克里斯托夫·林德 (編). 《青岛——德国殖民历史之中国篇:1897-1914》. 由亨克爾; 景岱靈翻譯.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36-7267-3. 
  6. ^ 李明 撰文; 袁賓久 攝影. 《塔楼上的青岛》.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436-4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