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1894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毅

張毅(1894年—1927年[1]),仁甫,男,天津府天津縣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福建軍閥,1923年—1926年割據漳州一帶[2]

生平[編輯]

張毅原為福建鎮守使李厚基手下的軍人。

1913年,袁世凱命令劉冠雄(福建人),率一支部隊進駐福建,接管由清政府認命的福建地方官孫道仁權利。劉冠雄所率領的進駐福建部隊,是中央陸軍第四師第七旅,當時的旅長是李厚基,張毅恰是這支部隊裏的一個入伍時間不久的新兵。部隊乘船由水路進入福建,從此開啟了張毅在福建14年的軍旅生涯。

1923年7月,歸附陳炯明任命的潮汕邊防督辦黃大偉,所部移駐漳州,成為「聯軍辦事處」政權的支柱之一。

1924年2月,張毅歸附福建督辦周蔭人,被任命為廈門鎮守使兼福建陸軍第1師師長,但廈門先後為臧致平海軍實際控制,張毅始終未能到廈門就任。同年,張毅再次入據漳州,師部設在原汀漳龍道署。4月15日,張毅部在漳州馬坪街(今延安南路)開設農工銀行;在巷口設鼓鑄所,鑄造仿廣東的雙角銀輔幣;設防務局,勒徵地稅;設鴉片煙館,並征罌粟稅和鴉片稅;設妓館、賭場,征花捐和賭捐。

1926年,張毅下令向漳州各縣預征民國十五年(1926年)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5年田賦,至9月17日,運走搜刮的民財還剩280餘萬銀元。1926年10月11日,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張貞部攻入雲霄縣,張毅部向漳浦平和撤退。11月17日,張毅撤離漳州。12月5日,張毅向何應欽投降,後被槍決[3]

家庭[編輯]

張毅成家後育有一子,名為張承志。起名的初衷是希望兒子繼承自己的志向。

張毅去世後其子張承志隨母親移居天津,張承志與第一位夫人並沒能留下子嗣,夫人也因難產而離世。張承志的第二位夫人是馮國璋的孫女馮維,兩人育有四男一女,取名為張星、張遷、張宏、張揚、張杰。張毅的後人至今多數仍生活在天津。

造幣[編輯]

漳州雙毫

1924年,張毅與台灣商人陳長福、陳長庚等合夥,在漳州城區大路頭設立信託公司。並以銀元改鑄「福建省造」銀輔幣,這種兩角的銀輔幣(史稱「漳州雙毫」)製作不精,其成色開始為銀七銅三,但很快就減為銀三銅七,市民以其質劣多不收用。1927年,福建漳州造幣廠鑄造革命軍東路總指揮入閩紀念幣;張毅在漳州城區大路頭造幣廠鑄造的民國十三年劣質2毫銀幣,貶值為16枚才換銀元1枚。張毅統治漳州3年余,鑄銀毫獲巨利,而漳州地區民眾受害不淺[4][5]

註釋[編輯]

  1. ^ 汪照元. 近代人物. 《芗城区志》. 方志出版社. 1999. ISBN 7-80122-478-7. 
  2. ^ 漳州市區新華西路與新華南路十字路口的百年變遷
  3. ^ 漳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漳州市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11. ISBN 7-5004-2625-9. 
  4. ^ 探秘——「民國時期福建造幣廠與所鑄銀幣!」
  5. ^ 來新夏等《北洋軍閥史 下冊》1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