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山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嘴山鴉
加那利群島拉芭馬島的紅嘴山鴉亞種(學名P. p. barbarus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山鴉屬 Pyrrhocorax
種:
紅嘴山鴉 P. pyrrhocorax
二名法
Pyrrhocorax pyrrhocorax
(Linnaeus, 1758)[2]
地圖中的綠色地區為其大概分佈地
Pyrrhocorax pyrrhocorax

紅嘴山鴉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為鴉科山鴉屬鳥類,俗名紅嘴老鴰、紅嘴烏鴉。分佈於歐洲西部、南部和東部地區、地中海沿岸、亞洲西部和南部地區、非洲北部和東部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內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四川山東西藏雲南等地,一般棲息於較開闊的河灘地、山坡耕地、平原耕地山間溝坎、半荒漠草地等處、繁殖期在巢周圍500-1000m 地域內活動以及築巢於溝坎土崖壁的凹陷或縫隙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英國。[2]

這種山鴉全身覆蓋漆黑的羽毛,特徵為長而彎曲的鮮豔的紅嘴,紅色的鳥爪和尖銳的叫聲。其特有的扇形展開的尾翼讓它們可以以高超的雜技技巧在空中翱翔。紅嘴山鴉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有返回原宗地(一般為峭壁上的洞穴或裂縫)繁殖的習慣。它們會用樹枝建巢,一般一次產三個鳥蛋。它們常常在沉積地或是短草草原捕食,它們的主食為小型無脊椎動物

雖然紅嘴山鴉同時受到捕食和寄生的威脅,但是使它們在歐洲數量銳減和分佈地區分散的主要原因來自農業推廣,儘管如此,紅嘴山鴉在全球範圍內仍屬於無危鳥類。

它們的英語名字衍生寒鴉,原來被稱為縱火犯,同時和聖托馬斯·貝克特康沃爾郡有深厚的關係。不少國家出版過以紅嘴山鴉為主題的郵票,包括印刷了四種不同版本郵票的曼島和當地並沒有紅嘴山鴉的岡比亞

分類學[編輯]

對紅嘴山鴉首次作描述的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其著作《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中將紅嘴山鴉命名為戴勝山鴉。[3]它最終被英國鳥類學家Marmaduke Tunstall於1771年在其著作《鳥類百科》中分類於現在的屬:「山鴉屬」。[4]Pyrrhocorax衍生於古希臘語πύρρος (purrhos), "火焰的顏色"和κόραξ (korax), "渡鴉"。 [5]和紅嘴山鴉同屬的同時也是它的唯一的血親的是黃嘴山鴉, Pyrrhocorax graculus[6]和山鴉血緣最接近的是典型的烏鴉寒鴉,特別是其亞種Coloeus分支下的達烏里寒鴉[7]

山鴉的英語名稱"Chough"原本是根據寒鴉(學名:Corvus monedula)的叫聲為其取的擬聲詞名稱,和寒鴉非常相似的紅嘴山鴉則由於早先在康沃爾郡非常常見而被人稱作"康沃爾寒鴉"然後再簡稱為"寒鴉"(中文譯名為了和寒鴉相區別同時取其居住地的特點而譯為山鴉)。[8]澳大利亞白斑翅山鴉(Corcorax melanorhamphos)儘管和山鴉屬具有相似的外形和習性,但是實際上和山鴉血緣卻非常的輕微,可以說它們是趨同演化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9]

亞種[編輯]

雖然它們之間的區別非常輕微,紅嘴山鴉總共有8個不同的亞種[10]

  • 紅嘴山鴉指名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同時也是紅嘴山鴉的亞種中最小的種類,它們是不列顛群島鳥類特有種,遍佈於愛爾蘭曼島,以及威爾斯蘇格蘭的西部地區,[10]相隔幾十年,最近它們又從新在康沃爾郡出現了。[11]
  • 紅嘴山鴉紅眼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erythropthalmus), 被路易斯·讓·皮埃爾·吉恩於1817稱作「紅眼鵑鵙」(學名 Coracina erythrorhamphos),[12]它是屬於紅嘴山鴉歐洲板塊地區(希臘除外)的亞種,和指名亞種相比較體型較大,而且羽毛稍稍反綠光。[10]
  • 紅嘴山鴉拉芭馬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barbarus), 被查爾斯·沃里耶於1954年命名,分佈於北非加那利群島拉芭馬島。和紅眼紅嘴山鴉相比較,它的體型還要更大,有更長的尾翼和翅膀,它們的主羽上有更加鮮豔的綠色反光。無論相對還是絕對意義上,它們都是擁有最長鳥嘴的種類。[13]
  • 紅嘴山鴉貝利藝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baileyi),被奧斯丁·L·蘭德和查爾斯·沃里耶於1955年共同命名,[14]它是一種生活在埃塞俄比亞兩個不同地區的暗色羽毛的亞種,有可能在各自生活的地區被描述為不同的亞種。[10]
  • 紅嘴山鴉多基利斯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docilis),被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於1774年描述為多基利斯烏鴉(學名為Corvus docilis),[15]分佈於從希臘阿富汗的大片地區。它的體型較非洲亞種更大,但嘴反而比較小,它的主羽上有更加艷麗的綠斑。[10]
幼年的紅嘴山鴉青藏亞種,攝於海拔3,800米(12,500英尺),蒂拉·洛塔尼,印度
  • 紅嘴山鴉青藏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himalayanus),被約翰·古爾德於1862年命名為喜馬拉雅鴉(學名Fregilus himalayanus),[16]分佈於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和中段南側的南亞次大陸以及中國大陸新疆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等地,一般棲息於活動於2000-4500m 左右的寬闊耕地、高山灌叢及亞高山草甸等處,與西邊的多基利斯亞種為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17]它是紅嘴山鴉的體型最大的亞種,有很長的尾羽和帶藍色或紫藍色斑點的主羽。[10]
  • 紅嘴山鴉西疆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centralis),被埃爾文斯特雷塞曼於1928年命名,[18]分佈於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國大陸新疆等地。[19]其體型比青藏亞種小,羽毛的顏色也沒有青藏亞種那麼發藍。[10]它和最後一種亞種的區別卻非常輕微。[13]
  • 紅嘴山鴉北方亞種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brachypus)。分佈於西伯利亞蒙古以及中國大陸新疆寧夏甘肅陝西、內蒙古內蒙古、河南、東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多棲息於活動於400-2500m 的溝坎、崖畔、平原和山坡耕地周圍。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北京[20]它和西疆亞種非常相似,只是它的鳥嘴較西疆亞種向下傾斜。[10]

紅嘴山鴉還有一種史前亞種,P. p. primigenius,是紅嘴山鴉在冰河時期生活於歐洲大陸的亞種,是阿爾豐瑟米耶納-埃德瓦爾德斯於1875年根據其在法國西南地區的發現命名的。[21][22]

參考文獻[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yrrhocorax pyrrhocorax.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9. [4 November 2009].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嘴山鸦.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拉丁文) Linnaeus, C.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Tomus I. Editio decima, reformata.. Holmiae. (Laurentii Salvii). 1758: 118. U. atra, rostro pedibusque rubris 
  4. ^ (拉丁文) Tunstall, Marmaduke. Ornithologia Britannica: seu Avium omnium Britannicarum tam terrrestrium, quam aquaticarum catalogus, sermone Latino, Anglico et Gallico redditus. London, J. Dixwell. 1771: 2. 
  5. ^ Chough Pyrrhocorax pyrrhocorax [Linnaeus, 1758]. BTOWeb BirdFacts. British Trust for Ornithology. [2008-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4). 
  6. ^ ITIS Standard Report Page: Pyrrhocorax.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 
  7. ^ Goodwin, Derek; Gillmor, Robert. Crows of the World. London: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976: 151. ISBN 0565007718. 
  8. ^ Cocker, Mark; Mabey, Richard. Birds Britannica. London: Chatto & Windus. 2005. ISBN 0-7011-6907-9.  406–8
  9. ^ ITIS Standard Report Page: Corcorax.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2).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Madge, Steve; Burn, Hilary. Crows and jays: a guide to the crows, jays and magpies of the world. A&C Black. 1994: 133–5. ISBN 0-7136-3999-7. 
  11. ^ The Cornish Chough. Cornwall County Council.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12. ^ (法文) Vieillot, Louis Jean Pierre. Nouveau dictionnaire d'histoire naturelle. 1817. volume 8, 12. 
  13. ^ 13.0 13.1 Vaurie, Charles. Systematic Notes on Palearctic Birds. No. 4 The Choughs (Pyrrhocorax).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May 1954, (1658). 
  14. ^ Rand, Austin Loomer; Vaurie, Charles. A new chough from the highlands of Abyssinia.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1955, 75: 28. 
  15. ^ (德文) Gmelin, Johann Friedrich. Reise durch Russland. 1774. volume 3, 365. 
  16. ^ Gould, John. [Two new species of hummingbird, a new Fregilus from the Himalayas and a new species of Prion].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62: 125. 
  17.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嘴山鸦青藏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8. ^ (德文) Stresemann, Erwin. Die Vögel der Elburs Expedition 1927.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928, 76: 344. doi:10.1007/BF01940684. 
  19.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嘴山鸦西疆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0.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嘴山鸦北方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1. ^ Milne-Edwards, Alphonse; Lartet, Édouard & Christy, Henry (eds.). Reliquiae aquitanicae: be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archa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of Pèrigord and the adjoining provinces of Southern France. London : Williams. 1875: 226–247. 
  22. ^ (法文) Mourer-Chauviré, Cécile. Les oiseaux du Pléistocène moyen et supérieur de France. Documents des Laboratoires de Géologie de la Faculté des Sciences de Lyon n° 64.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