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之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榮耀之戰
  • Jet Li: Rise to Honor
類型清版動作遊戲第三人稱射擊
平台PlayStation 2
開發商索尼互動娛樂福斯特城工作室英語SCE Foster City Studio
發行商索尼電腦互動娛樂
製作人吉姆·華萊士(Jim Wallace)
設計師飯島哲也
程式比爾·威爾斯(Bill Willis)
美術朱莉安·廖(Julian Liao)
音樂黃英華
模式單人
發行日
  • 北美:2004年2月17日
  • 歐洲:2004年4月8日

榮譽之戰(英語:Jet Li: Rise to Honor是2004年於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的電子遊戲。遊戲主角為武打演員李連杰,動作指導由元奎擔任[1]

遊戲系統[編輯]

遊戲呈現模擬動作片的電影化場景,不設家在畫面,且各關卡被分割為「幕」。仿DVD的章節選擇選單可讓玩家回溯因通關的「幕」。遊戲採用第三人稱視角,大部分關卡採用清版動作遊戲設計,玩家須使用右搖桿直接對敵人發動打擊。遊戲還有一些設有無限彈藥武器的關卡。在這些關卡中,玩家不斷積累腎上腺素,用來在近戰中發動必殺技。另外在武器關卡中,玩家可以像《英雄本色》一樣使用子彈時間模式,還能夠躲在垃圾桶或牆壁後面[2]

劇情[編輯]

袁傑(Kit Yun,李連杰飾)是香港臥底警察,受命為父親的至交蔣老大(Boss Chiang)當打手。臥底任務接近一年,蔣老大決定金盆洗手,生意夥伴老關(Kwan)沒有強烈反對,然而找來一群黑社會追殺他。儘管阿傑出手,蔣老大還是被一名神秘的狙擊手狙殺了。

蔣老大彌留之際,囑託阿傑將一個裝有幫派資訊的信封交給和他關係疏遠的女兒米歇爾(Michelle)。米歇爾是阿傑的童年玩伴,在三藩市生活。阿傑在重重阻撓下,把信封交給他。阿傑和米歇爾還在三藩市遇到共同好友阿齊(Chi)。三人之後遭到當地黑幫頭目比利·孫(Billy Soon)手下追擊,阿傑和阿齊最終成功與米歇爾會合,然而卻被俘虜。阿傑最終得知老關僱傭比利尋找信封的下落,還讓他將三人殺掉。阿傑和阿齊成功逃跑,擊敗比利並救出米歇爾。經過一場鏖戰,被打敗的比利想用手槍射米歇爾,不料被阿齊肉身擋下子彈,阿傑一怒之下殺掉比利。阿齊中槍身亡後不久,米歇爾決定回到香港斬斷老關的活動。

剛回到香港,米歇爾就在長洲港被韓國狙擊手張元(Won Jang)打槍打傷。不久後米歇爾被送往醫院,途中遭到老關手下綁架。阿傑前去尋找,最終來到蔣老大之前持有的一座摩天大樓。阿傑一路殺到老關面前,卻被老關徒手擊敗。警方隨後到場逮捕老關,老關想向阿傑的上司維克多·劉(Victor Lau)開槍,但被阿傑搶去武器,維克多見機開槍打中了老關的胸部,擊斃了他。

在蔣老大的葬禮上,維克多接觸米歇爾和阿傑,要求他們把信封燒掉。維克多後來透露,自己派人殺掉了老將和阿傑的父親,並從幫派中牟取暴利。信封被燒不久後,阿傑展示了一封寫有維克多自首證詞的電報,之後在徒手格鬥中擊敗了維克多。維克多之後被香港警方拘留,阿傑和米歇爾講了他們逝去父親的故事。阿傑告訴米歇爾,老蔣的信封實際上寫的是維克多的罪證,被他藏在了沒人知道的地方,而維克多叫他們燒掉的信封是假的。遊戲結尾,阿傑把老蔣的信封交給米歇爾,表示「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It is better to die with honor than to live without)。

評價[編輯]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Metacritic68/100[3]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電子遊戲月刊6.33/10[4]
Eurogamer5/10[5]
Game Informer7/10[6]
GamePro5/5顆星[7]
Game RevolutionD+[8]
GameSpot6.6/10[9]
GameSpy2/5顆星[10]
GameZone6.4/10[11]
IGN5.8/10[12]
美國PlayStation官方雜誌3/5顆星[13]
辛辛那提詢問者報英語The Cincinnati Enquirer3.5/5顆星[14]
娛樂周刊B[15]

遊戲獲得了匯總媒體Metacritic的「一般」評價[3]

花花公子》打出88%的評價,認為:「這不是一款你會無限重玩的遊戲,這是你親歷的故事。通關的時候,你或許會把它壓在書架上,再也不碰它,就像一本好書一樣,但這不意味着這不是一本有趣的書[16]。」《娛樂周刊》打出B級的評分,表示「每個關卡都有優秀的電影畫面和大手筆特技表演,但缺乏構思的控制方案會令人沮喪」[15]。然而,《辛辛那提詢問者報英語The Cincinnati Enquirer》打出3.5/5星評價,認為「控制阿傑的操作實際上非常直觀,即便使用複雜的多方向戰鬥方案」[14]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Kubin, Jacquie. Merging Trends in the World of Gaming.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3-10-28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2. ^ bboygtamatrix. A very nice Beat 'em up game .... Gamespot. 2010-12-14 [2020-08-14]. 
  3. ^ 3.0 3.1 Rise to Honor for PlayStation 2 Reviews. Metacritic.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4. ^ EGM staff. Rise to Honor.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No. 177. March 2004: 120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3-27). 
  5. ^ Bramwell, Tom. Rise To Honour. Eurogamer. 2004-03-26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Reiner, Andrew. Jet Li Rise to Honor. Game Informer. No. 131. March 2004: 98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14). 
  7. ^ Bro Buzz. Rise to Honor Review for PS2 on GamePro.com. GamePro. March 2004: 62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9). 
  8. ^ Gee, Brian. Rise to Honor Review. Game Revolution. March 2004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2). 
  9. ^ Gerstmann, Jeff. Rise to Honor Review. GameSpot. 2004-02-17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6). 
  10. ^ Turner, Benjamin. GameSpy: Rise to Honor. GameSpy. 2004-02-16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Bedigian, Louis. Jet Li Rise to Honor - PS2 - Review. GameZone. 2004-02-19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6). 
  12. ^ Lewis, Ed. Rise to Honor. IGN. 2004-02-17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4). 
  13. ^ Nguyen, Thierry. Rise to Honor. Official U.S. PlayStation Magazine. March 2004: 101 [2015-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3-16). 
  14. ^ 14.0 14.1 Saltzman, Mark. Fighting machine Li kicks foes to curb. The Cincinnati Enquirer. 2004-02-24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5). 
  15. ^ 15.0 15.1 Keighley, Geoff. Rise To Honor. Entertainment Weekly. No. 751. 2004-02-13: L2T 18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16. ^ Rise to Honor. Playboy. February 2003: 3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