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工程局舊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要塞工程局舊址
要塞工程局舊址,2019年12月
概要
地點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
地址常州路7號
竣工日1898-1899年間
技術細節
層數2層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推測)馬克斯·克諾普夫

座標36°03′42.5″N 120°19′31″E / 36.061806°N 120.32528°E / 36.061806; 120.32528

要塞工程局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常州路7號,建於1898-1899年間,最初為青島德租時期軍事設施建設負責部門駐地,為青島現存最早的德國建築之一[1][2]。現為市南區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編輯]

要塞工程局舊址建築群最初為鄰近清軍總兵衙門左營的一片中式平房。德軍占領青島後的1898年,此處建成兩座呈「T」字形排列的平房,其中一處可能為哈利洋行青島分行的臨時商業建築(即今青島清真寺[3]

約1898-1899年間,要塞工程局(Fortifikation,舊譯「炮台局」)的二層辦公樓在兩座平房東側建成[3],其建築師可能是當時由德國派遣到青島的第一位專業建築師馬克斯·克諾普夫。要塞工程局隸屬於膠澳總督府,負責駐青德軍的炮台、堡壘、工事等軍事設施的建造,其第一任負責人為1898年2月到達青島的穆勒(Müller)上尉,任職期間設計了棣德利石紀念碑與伊爾蒂斯兵營,參與了團島炮台衙門炮台等炮台的改擴建及第一第二第四步兵堡壘的建造。1908年12月31日,穆勒以少校軍階退役回國,總督府為紀念其貢獻,將市區通往台東鎮、台東鎮通往四方的兩條街道命名為穆勒上尉街(Hauptmann-Müller-Straße,今登州路部分路段及威海路全段)和穆勒少校街(Major-Müller-Straße,今人民路南段)。[4][5]

1900年代初以後,包括要塞工程局二層樓、原哈利洋行平房及兩座樓之間的平房在內的整個院落均為要塞工程局所使用。1907-1908年間,原哈利洋行平房後側的平房部分被拆除以增建二層後樓。1914年日軍占領青島後要塞工程局用途不詳。1929年,原哈利洋行平房及二層後樓改為清真寺。原要塞工程局二層辦公樓現為民居[3]。2012年11月6日列入市南區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名錄[6]

建築特色[編輯]

要塞工程局舊址南立面及院門,可見院門帶有福字、壽字紋的石料

要塞工程局舊址樓高二層,磚木結構,主立面向東。屋頂類似於歇山頂,檐部出檐較大,最初使用中式灰瓦,現為紅瓦。外牆邊角、窗楣等處以清水紅磚裝飾,與同時期建成的歐人監獄極為類似。其院門門垛、圍牆轉角、院內地面、入口石階等處使用了不少帶有中式福字、壽字紋的石料,樓內樓梯扶手採用中式木雕獅子和祥雲龍紋。青島德租時期早期建築大量運用中式元素的現象,一方面是由於德國本土專業建築師與西式建築材料的缺乏,另一方面可能是出於德國業主對「異國藝術」的欣賞。作為青島現存最早的德國建築之一,該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3][4]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劉棟. 德国要塞工程局:最早的德式建筑之一. 青島日報. 2020-05-27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3). 
  2. ^ 龐為. 揭秘青岛欧式老建筑 常州路上德国要塞工程局你知道吗. 青島新聞網. 2020-05-28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3). 
  3. ^ 3.0 3.1 3.2 3.3 袁賓久. 《青岛老建筑之旅》.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70-2126-6. 
  4. ^ 4.0 4.1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5. ^ 王法艷. 探访要塞工程局旧址:111岁德式老楼有中国味. 半島都市報. 2010-08-20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6. ^ 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 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青島市市南區政務網.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