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特色條目評選/新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朝[編輯]

新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68,956位元組)

投票期:2013年8月24日 至 2013年9月7日
說明:繼評選五代十國評選唐朝,相隔半年,現在輪到新朝參選特色條目了。新朝是兩漢之間的小朝代,由於改革頻繁、天災戰亂不斷,沒有特定史書可以參考,在政治、軍事、人口、文化等資料比較匱乏。本條目參考《漢書》、歷史書籍與現代研究,敘述自王莽崛起到漢光武帝統一全國期間的歷史,盡可能詳細勾勒這個時代的種種面相。其出處皆有列上,觀點中立,並且有附上圖片。煩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8月24日 (六) 04:13 (UTC)[回覆]

符合特色標準[編輯]

如果認為這個條目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yesFA}},說明支持的理由並簽名;
  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敘述如上--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8月24日 (六) 04:17 (UTC)[回覆]
  2.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完備,條理清晰。新朝由於其存在時間短,要找到大量資料加以佐證實在不易。--SCA3580 (提出意見|查閱飛行記錄) 2013年8月25日 (日) 15:29 (UTC)[回覆]
  3.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資料詳盡。--totoleung留言2013年8月25日 (日) 17:35 (UTC)[回覆]
  4.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資料精要,尚算完備。CVS留言2013年8月26日 (一) 01:12 (UTC)[回覆]
  5.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又是一條優秀的中國歷史條目。--B2322858留言2013年8月26日 (一) 09:35 (UTC)[回覆]
  6.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實,參考文獻和連結也相當多--A2093064留言 2013年8月26日 (一) 11:08 (UTC)[回覆]
  7.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實、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詳盡而不亂,值得一贊。--飄絮映雪 2013年8月27日 (二) 03:06 (UTC)[回覆]
  8.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支持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2013年8月27日 (二) 11:38 (UTC)[回覆]
  9.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結構、文獻資料等,都達到特色條目標準。期望入選特色條目。Lijianqu留言2013年8月27日 (二) 14:17 (UTC)[回覆]
  10.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完整詳細。--Huandy618留言2013年8月28日 (三) 01:35 (UTC)[回覆]
  1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全面精實,文句通暢。——♠白布¤飄揚§§ 2013年8月31日 (六) 04:06 (UTC)[回覆]
  12.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完備,來源充足-- 慕尼黑啤酒  暢飲  2013年8月31日 (六) 11:09 (UTC)[回覆]
  13.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很完整、清楚、詳盡。--Kingskon留言2013年8月31日 (六) 18:21 (UTC)[回覆]
  14.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可以看出作者Jason22用心的成果。--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9月4日 (三) 12:14 (UTC)[回覆]
  15.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建議將中國歷史模板置放在漢朝歷史事件模版之後。--老陳留言2013年9月5日 (四) 01:30 (UTC)[回覆]
  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作者用心寫好條目。-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3年9月8日 (日) 09:49 (UTC)[回覆]
↑該用戶投票因超過時限而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

不符合特色標準[編輯]

如果認為這個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noFA}},說明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之處並簽名;

#大哥!至少主條目中那些紅字應該要先填上吧,不然人家怎麼看主條目,怎麼參見啊?--劉嘉留言2013年8月24日 (六) 05:21 (UTC)[回覆]

  1. (:)回應以經將紅字處理掉了--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8月24日 (六) 14:58 (UTC)[回覆]

中立[編輯]

如果對這個條目的提名持中立態度,使用#{{中立}},說明理由並簽名;

意見[編輯]

參考特色條目標準寫作指南,給予意見並簽名。
  • 軍事制度一節,『,將北軍精兵數萬人東,內其妻子宮中以為質。』,大意是不是『將數萬北軍精兵派遣東去(去哪兒?),並且將它們的妻子(是妻子不是妻+子?)留在宮中作為人質?這句似乎應適當翻譯一下。--SCA3580 (提出意見|查閱飛行記錄) 2013年8月25日 (日) 15:11 (UTC)[回覆]
  • 特別欣賞外交一章,建議考慮將不同的地理外交範圍分置不同標題之下,例如北方、西域等等,比較清晰;文學與文字一章只介紹文學,似乎未有介紹當朝文字變革,建議將此一章分柝,並且針對進行補充。CVS留言2013年8月26日 (一) 01:12 (UTC)[回覆]
  • 條目整體太拘泥於中國傳統史家的認識,而沒有充分反映現代歷史學家的的新認識,比如《劍橋中國秦漢史》質疑王莽毒死漢平帝,認為發兵30萬伐匈奴並未給邊境人民帶來困苦並震懾了匈奴的威脅,新朝諸多經濟政治政策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很大程度上對前漢的繼承,等。班固對新莽的敵視和偏見,對後人的影響實在太大,充實不同於班固的觀點和分析,非常必要。Lijianqu留言2013年8月26日 (一) 04:41 (UTC)[回覆]
    • (:)回應,感謝閣下提供另一個多元觀點的資料,我會參考《劍橋中國秦漢史》,謝謝你。--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8月26日 (一) 14:24 (UTC)[回覆]
    • (:)回應,其實有部分可以參考,OK的都加到新朝條目內了。但有些不是很認同:
      • 「降低貨幣成色在中國歷史上並非創舉。武帝從公元前119年起就已採取這個措施,甚至採用皮革錢」,但是武帝沒有廢漢五銖錢。王莽是廢了五銖錢,再另外增加2-28種(黃金、銀貨、龜寶、貝貨、錢貨與布貨)各式貨幣(最後變成2種),貨幣通貨膨脹又廢除一些貨幣,使得民間都改回漢五銖錢。
      • 「即使新面額的錢會引起不信任,但其影響一定是有限的。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貨幣。商人和士紳們可以用小額的錢交易,小額錢的幣值和金屬價值幾乎是一致的,他們可以向土地投資以保護其資本。」,就算新莽的貨幣大多流通在商人和士紳,但是幣值大跌對他們還是有影響。貧苦農民賣土地,還是會用到貨幣。
      • 「王莽並非第一個改變官銜或郡縣名稱的皇帝。公元前144年,當七國之亂後政府改組時,前漢已採用新的官名。公元前104年,當修改曆法並認為一個新時代開始時,它再次改變官銜」。但是王莽是把全國官名和郡縣名全改掉了,並且增加一堆冗官如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部監、監、卒正、連率等等。地名就不用說了。更改的依據不是真實需求,而是周禮和陰陽學。
      • 但是其他像是土地改革、五均六莞我覺得講的很正確,所以都加進去了--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8月26日 (一) 15:31 (UTC)[回覆]
  • 疆域圖的顏色和圖片注釋顏色不一致。--Nndd留言2013年8月26日 (一) 13:11 (UTC)[回覆]

入選:15支持,0反對。--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9月8日 (日) 10:4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