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芳明: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ag 錯誤修正
标签加入博客链接
第129行: 第129行:
*[[許南村]]編,2002,《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台北:人間。
*[[許南村]]編,2002,《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台北:人間。
*張瑞芬,2003,《美麗而艱難:陳芳明的生命經驗與散文美學》。《聯合文學》19,no. 8:117-25。
*張瑞芬,2003,《美麗而艱難:陳芳明的生命經驗與散文美學》。《聯合文學》19,no. 8:117-25。

==外部參考==
<references/>


==相關條目==
==相關條目==
第142行: 第145行:
*[http://mag.udn.com/mag/people/itempage.jsp?f_SUB_ID=3536 名人對談》陳芳明 楊照]
*[http://mag.udn.com/mag/people/itempage.jsp?f_SUB_ID=3536 名人對談》陳芳明 楊照]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9/01/09/366668.html 2008開卷好書獎BV:陳芳明-昨夜雪深幾許]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9/01/09/366668.html 2008開卷好書獎BV:陳芳明-昨夜雪深幾許]




[[Category:1947年出生|C陳]]
[[Category:1947年出生|C陳]]

2012年1月28日 (六) 13:32的版本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47-06-10) 1947年6月10日77歲)
高雄市
政党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学历
经历

陳芳明(1947年6月10日),當代台灣文學史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施敏輝」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陳芳明在1990年代以前流亡海外多年,曾經是美國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寫手。返國後,任教於靜宜大學;後來應許信良之邀,投身政治,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在許信良為負責縣市長選舉未達預期目標而辭職後,一同去職,應資訊工程學者李家同之邀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教。

陳氏近期在文學上與曾經有所批判的余光中洛夫修好。2006年,因不滿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表現,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持續以「台灣獨立」意識,批判陳水扁總統。2008年國民黨國會形成一黨獨大後,陳氏繼續支持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與許信良等皆親臨會場。

簡介

求學

陳芳明,高雄市人,國小與謝新達是同學、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在《鏡子與影子》評論集(志文出版社)裡批判余光中,後遠赴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但在成為博士候選人後,台灣發生美麗島事件,多名友人因此被捕。他決定放棄博士論文,和許信良到洛杉磯辦美麗島週報。[來源請求]

任教

1980年1983年,陳芳明在海外主辦批判式政治刊物,而被列入黑名單限制返國;直到1989年,才返回台灣。陳芳明返台後,赴前往民主進步黨中央任職文宣部主任(許信良時任黨主席),曾先後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陳氏所構想的理念「清廉、勤政、愛鄉土」,目前高懸於民進黨中央黨部會議室。

陳芳明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2005年8月起,出任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1],主要教授台灣文學史文學理論等課程。

2007年11月8日陳芳明在《聯合副刊》發表「花蓮」一文,表示對余光中的仰望。隨後,張德本將所撰「歷史鐵證不容逃避!—我為何抗議余光中」,刊登在陳芳明主持的政治大學台文研究所「台灣文學部落格」上,2007.11.11晚間該所研究生江林信將該文及相關所有留言刪除。並封鎖張德本之帳號,讓他無法登入發表文章。此舉引起張德本為文批判陳芳明學術的霸道態度。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

反思本土

2006年5月30日,陳芳明在《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發表〈記得清廉、勤政、愛鄉土?〉,對他所曾奉獻過的民進黨有嚴厲的批判:

  • 做為知識份子,只能扮演永遠反對者的角色。我可能對民進黨的信心動搖,但是對它的批判我不能有絲毫懈怠。對民進黨的批判,正是對我自己的自我鞭笞。

2006年11月27日,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發表〈別再掛受難勳章 別再談受害道德〉,批判:

  • 站在權力最高點的民進黨,卻不斷製造『台灣社會還未解放』的假象,持續燃燒歷史悲情,並且努力不懈地開發被壓迫的情緒。[2]

2007年6月13日,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發表〈追求正常化國家〉,主張:

  • 讓本土成為積極的、開放的本土,而不是審判式、排他性的本土,批評民進黨「把自身建黨的記憶等同民主運動歷史的全部……反而使本土觀點淪於永恆的危機。[3]

2007年7月15日,陳芳明加入連署親綠學者715聲明,表示:

  • 「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

2008年4月17日,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拜會台獨色彩濃厚的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兩人就台語推廣、本土化、轉型正義等議題交換意見。馬英九表示,陳芳明對本土化和轉型正義的看法和他「不謀而合」,他對台語推廣的想法更讓他印象深刻。由於馬英九過去請益的對象,都是藍營大老,而陳芳明具有明顯的偏綠,甚至是偏獨的色彩,雖然他是綠營中少數敢直言批判民進黨執政當局的學者,但馬英九的拜會還是非常受到注目。馬英九表示,對陳芳明有關台語教學的主張,讓他印象深刻『他覺得你就用中文寫出來,用河洛話來唸,其實就是台語文學,不需要刻意地用羅馬音去拼,那樣反而有害於它(台語)的推廣。像這樣一個很開放的態度,也許我孤陋寡聞,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讓我感到「空谷足音,蛩然而喜」的感覺......』。 從來不曾用台語發表過任何一篇作品的陳芳明這種論見,引起詩人陳秋白「所長的見解?」的批判。

- - 2008年5月,陳芳明將在其任教的政大,為余光中舉行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余氏在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中,在「聯合副刊」發表「狼來了!」一文,搆陷[來源請求]台灣寫實主義作家關懷同情農、工、漁民的焦點主題,就是毛澤東所謂的:「工農兵文學」,就是要搞階級鬥爭。陳氏曾在「鏡子與影子」評論集(志文出版社)裡負面批判余光中。

評價

  • 楊渡〈有「轉型」,沒有「正義」!〉一文批評:

以陳芳明來說,他寫的《謝雪紅》(按:應是指《謝雪紅評傳》),根本是對謝雪紅的扭曲。不信,你自己去看看謝雪紅的《我的半生記》和楊克煌寫的《我的回憶》。

  • 陳映真〈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一文批評:

陳芳明的存在,也彰顯了部分台灣學術界中的嚴重的學風問題。做研究不老實,不認嚴肅,強以不知為知,對知識上的錯誤強辭飾辯,不下堅苦工夫,磨牙打混,沒有人民觀點,沒有第三世界的視角。在日本殖民體制下生產現代知識分子歷史中,我們缺乏既有精深專業知識,又有批判、抵抗的人格與風骨的大知識人的典範。於是若陳芳明那樣可以「著作等身」,專業上不牢靠,立場多變,優遊學宮的學者,成為我們社會的奇景。這樣的學風,是不是應該清理清理了。」

[4]

著作目錄

陳芳明已出版的書籍數量極多,以下簡單分成“文學類”、“歷史類”和“政治評論”三大類列出他的重要作品。這分目錄僅限於專書,不收入期刊論文以及書籍篇章。

文藝作品、文學評論及文學史

  • 陳芳明,1973,《含憂草》。台北:大江出版社。
  • ______,1974,《鏡子和影子》:現代詩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
  • ______,1977,《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
  • ______編,1986,《楊逵的文學生涯》。Irvine,Calif.:台灣出版社。
  • ______,1994,《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1996,《危樓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1998a,《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
  • ______,1998b,《風中蘆葦》(陳芳明散文集1)。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1998c,《夢的終點》(陳芳明散文集2)。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1998d,《時間長巷》(陳芳明散文集3)。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1998e,《掌中地圖》(陳芳明散文集4)。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2001,《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2002,《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
  • ______,2003,《陳芳明精選集》。台北:九歌出版社
  • ______,2005,《孤夜獨書》。台北:麥田出版。
  • ______,2008,《昨夜雪深幾許》。台北:印刻出版。
  • ______編,2008,《余光中60年詩選》。台北:印刻出版。
  • ______編,2008,《余光中跨世紀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社。
  • ______,2009,《晚天未晚》。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 ______,2009,《2007陳芳明:夢境書》。台北:爾雅出版社
  • ______,2009,《楓香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歷史評論及研究

  • 陳芳明,1973,宋代史學的忠君觀念。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施敏輝(陳芳明筆名)編,1985,台灣意識論戰選集。Irvine,Calif.:台灣出版社。
  • ______,1988a,台灣人的歷史與意識。台北:敦理出版社。
  • ______編,1988b,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Irvine,Calif.:台灣出版社。
  • ______,1991a,謝雪紅評傳:落土不凋的雨夜花。台北:前衛出版社。
  • ______編,1991b,台灣戰後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台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 ______,1992,探索台灣史觀。台北:自立晚報
  • ______,1998,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
  • ______,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
  • ______,2009,謝雪紅評傳。台北:麥田出版。
  • ______,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

政治評論

  • 陳芳明,1989a,鞭傷之島。台北:自立晚報。
  • ______,1989b,在時代分合的路口:統獨論爭與海峽關係。台北:前衛。
  • ______,1989c,在美麗島的旗幟下:反對運動與民主台灣。台北:前衛。
  • ______,1990a,台灣對外關係的窺探。台北:自立晚報。
  • ______,1990b,台灣內部民主的觀察。台北:自立晚報。
  • ______,1991a,福爾摩莎情結。台北:前衛。
  • ______,1991b,李登輝情結。台北:前衛。
  • ______,1992,荊棘的閘門。台北:自立晚報。
  • ______,1993,和平演變在台灣。台北:前衛。
  • ______,1996,在世紀與世界的邊緣。台北:前衛。
  • ______,2007/11:陳水扁下台,台灣就有救了…。

和陳芳明相關的研究文獻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明成,2002,《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筱峰,1994,〈國家認同的轉向:以戰後台灣反對人士的十個個案為例〉。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頁323-6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Shu, Wei-Der. 2005. Chapter Ten: Case Study (6):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of Fang-ming Chen. In Transforming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Diaspora: An Identity Formation Approach to Biographies of Activists Affiliated with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684-777. Ph.D. diss., Syracuse University.
  • 許南村編,2002,《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台北:人間。
  • 張瑞芬,2003,《美麗而艱難:陳芳明的生命經驗與散文美學》。《聯合文學》19,no. 8:117-25。

外部參考

  1. ^ 國立政治大學新設台灣文學研究所明天揭牌
  2. ^ 別再掛受難勳章 別再談受害道德
  3. ^ 追求正常國家
  4. ^ 〈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