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明翰 (阿拉巴马州)
伯明翰 Birmingham | ||
---|---|---|
市 | ||
City of Birmingham | ||
![]() | ||
| ||
綽號:"魔術之城"、"南方匹茲堡" | ||
![]() 伯明翰在阿拉巴馬州傑斐遜縣的位置 | ||
坐标:33°31′03″N 86°48′34″W / 33.5175°N 86.8094°W | ||
國家 | ![]() | |
州 | ![]() | |
縣 | 杰斐逊和谢尔比县 | |
法人地位 | 1871年12月19日 | |
語源 | 英國伯明翰 | |
政府 | ||
• 类型 | 市長議會制 | |
• 市長 | 威廉·A·貝爾(D) | |
面积 | ||
• 市 | 400 平方公里 (148.61 平方英里) | |
• 陸地 | 400 平方公里(146.07 平方英里) | |
• 水域 | 7 平方公里(2.54 平方英里) | |
海拔 | 196 公尺(644 英尺) | |
人口(2010)[1] | ||
• 市 | 212,237人 | |
• 估计(2014)[2] | 212,247 | |
• 排名 | 全美第101 | |
• 密度 | 546.66人/平方公里(1,415.85人/平方英里) | |
• 市区 | 749,495(全美第55) | |
• 都會區 | 1,143,772(全美第49) | |
居民称谓 | 伯明翰人(Birminghamian) | |
时区 | CST(UTC-6) | |
• 夏时制 | CDT(UTC-5) | |
郵政編號 | 35201至35298 | |
電話區號 | 205 | |
州際公路 | I-20、I-22、I-59、I-65和I-459 | |
機場 | 伯明翰-沙特尔斯沃思国际机场 | |
FIPS編碼 | 01-07000 | |
GNIS編碼 | 015817 | |
網站 | 官方网站 |
伯明翰(英語:Birmingham,/ˈbɜːrmɪŋhæm/,BUR-ming-ham)是美国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城市,也是杰斐逊县的县治所在,其中有一部分位于谢尔比县。根据2010年的人口调查,伯明翰都会区人口为大约1,128,047,约占亚拉巴马州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伯明翰建于1871年,当时是以工业城市来建设的,有一部分参与建设伯明翰市的原住居民是英格兰裔[3],因此它的名字也正源自于英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伯明翰。如今,伯明翰与亚特兰大、迈阿密和新奥尔良一起,都是美国东南部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以Elyton镇为首的三个由农场组成的镇合并成了现在的伯明翰市。从Elyton镇开始,逐渐兼并了附近的几个小城镇,形成了一个以采矿业、钢铁业和铁路建设为主要行业的工业和铁路运输中心。以一个作家的观点,这个城市为了与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城市竞争,它当初被设计成一个生活成本低,没有工会组织,并且来自亚拉巴马州农村的非裔美国人能够被钢厂雇佣的城市。[4]
地理与气候[编辑]
伯明翰大属典型的副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相对和缓,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代表美国东南部内陆地区的气候。冬季温和,微潮,时而偏向温暖,日最高气温低于或等于0 °C(32 °F)的平均日数为1.2天,日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0 °C(32 °F)的平均日数为47天,低于或等于−10 °C(14 °F)的平均日数为1.2天;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达30 °C(86 °F)的日数年均有109天,达35 °C(95 °F)的有18天。[5]最冷月(1月)均温7.1 °C(44.7 °F),极端最低气温−23 °C(−10 °F)(1899年2月13日)。[5]最热月(7月)均温27.5 °C(81.5 °F),极端最高气温42 °C(107 °F)(1930年7月29日)。[5]无霜期平均为231天(3月25日至11月11日)。[5]年均降水量约1,440毫米(56.6英寸);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733毫米(28.86英寸)(2007年),最多为2,078毫米(81.82英寸)(1929年)。[5]年均降雪量为3.6厘米(1.4英寸),[5]但许多冬季的积累降雪量微少以致难以测量,1992–93年的降雪量最多,积累降雪量为33厘米(13.0英寸)。[5]
亚拉巴马州伯明翰-沙特尔斯沃思国际机场(1991–2020年正常值,1895年至今极端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7 (81) |
28 (83) |
32 (90) |
33 (92) |
37 (99) |
41 (106) |
42 (107) |
41 (105) |
41 (106) |
38 (101) |
31 (88) |
27 (80) |
42 (107) |
平均最高温 °C(°F) | 21.9 (71.5) |
24.0 (75.2) |
27.7 (81.8) |
29.8 (85.6) |
32.6 (90.7) |
34.9 (94.9) |
36.1 (97.0) |
36.2 (97.2) |
34.6 (94.2) |
30.7 (87.3) |
26.1 (79.0) |
22.6 (72.7) |
37.0 (98.6) |
平均高温 °C(°F) | 12.5 (54.5) |
15.1 (59.1) |
19.5 (67.1) |
23.9 (75.0) |
27.8 (82.0) |
31.2 (88.1) |
32.8 (91.0) |
32.6 (90.6) |
29.9 (85.9) |
24.4 (76.0) |
18.3 (65.0) |
13.8 (56.9) |
23.5 (74.3) |
平均低温 °C(°F) | 1.6 (34.9) |
3.6 (38.4) |
7.2 (45.0) |
11.2 (52.1) |
16.1 (61.0) |
20.3 (68.5) |
22.3 (72.1) |
21.8 (71.3) |
18.5 (65.3) |
12.2 (53.9) |
6.1 (43.0) |
3.3 (37.9) |
12.0 (53.6) |
平均最低温 °C(°F) | −9.0 (15.8) |
−6.4 (20.4) |
−3.6 (25.6) |
1.6 (34.9) |
7.3 (45.1) |
14.2 (57.6) |
18.0 (64.4) |
17.1 (62.7) |
10.1 (50.1) |
2.4 (36.3) |
−3.5 (25.7) |
−6.1 (21.0) |
−10.3 (13.4) |
历史最低温 °C(°F) | −21 (−6) |
−23 (−10) |
−17 (2) |
−3 (26) |
2 (36) |
6 (42) |
11 (51) |
11 (51) |
3 (37) |
−3 (27) |
−15 (5) |
−17 (1) |
−23 (−1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28 (5.03) |
126 (4.95) |
144 (5.66) |
129 (5.08) |
125 (4.91) |
121 (4.78) |
138 (5.42) |
110 (4.35) |
102 (4.00) |
85 (3.34) |
107 (4.23) |
124 (4.87) |
1,438 (56.62)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1.0 (0.4) |
0.76 (0.3) |
1.3 (0.5)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51 (0.2) |
3.6 (1.4) |
平均降水天数(≥ 0.01 in) | 10.5 | 10.8 | 11.2 | 9.2 | 9.8 | 11.2 | 11.9 | 10.6 | 7.0 | 7.1 | 8.4 | 10.4 | 118.1 |
平均降雪天数(≥ 0.1 in) | 0.2 | 0.1 | 0.1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1 | 0.5 |
平均相對濕度(%) | 70 | 68 | 64 | 66 | 71 | 73 | 74 | 73 | 73 | 71 | 72 | 71 | 71 |
月均日照時數 | 149.8 | 159.8 | 219.1 | 247.6 | 282.6 | 280.7 | 264.3 | 260.7 | 223.8 | 231.9 | 166.3 | 154.4 | 2,641 |
可照百分比 | 47 | 52 | 59 | 63 | 66 | 65 | 60 | 63 | 60 | 66 | 53 | 50 | 59 |
数据来源:NOAA(1981–2010年相对湿度;1961–1990年日照)[5][6][7][8] 伯明翰国际交换站,1895年4月–1929年12月在气象局,1930年1月起在伯明翰-沙特尔斯沃思国际机场。[9] |
人口[编辑]
歷史人口數 | |||
---|---|---|---|
調查年 | 人口 | %± | |
1880年 | 3,086 | — | |
1890年 | 26,178 | 748.3% | |
1900年 | 38,415 | 46.7% | |
1910年 | 132,685 | 245.4% | |
1920年 | 178,806 | 34.8% | |
1930年 | 259,678 | 45.2% | |
1940年 | 267,583 | 3.0% | |
1950年 | 326,037 | 21.8% | |
1960年 | 340,887 | 4.6% | |
1970年 | 300,910 | −11.7% | |
1980年 | 284,413 | −5.5% | |
1990年 | 265,968 | −6.5% | |
2000年 | 242,840 | −8.7% | |
2010年 | 212,237 | −12.6% | |
2016年估計 | 212,157 | [10] | 0.0% |
2015 Estimate[12] |
人種[编辑]
按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當地人口組成為:[13]
友好城市[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7).
- ^ Population Estimat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5-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2).
- ^ Pickett, Albert James; Owen; Thomas McAdory. (Volume 1 of 2). History of Alabama, and Incidentally of Georgia and Mississippi,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Originally published: 1851. Charleston, S.C.: Walker & James. 1851: 391, 686 [2012-07-04]. ISBN 978-1880216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英语). 无效
|display-authors=(Latter author added the last 100 pages of work's currently-prevalent format as "Owen's Annals of Alabama, 1819–1900", at the request of The Webb Book Company, Birmingham, for a 1900 reprint)
(帮助)Pickett, Albert James; Owen; Thomas McAdory. (Volume 1 of 2). History of Alabama, and Incidentally of Georgia and Mississippi,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Reprint: 2003. Montgomery, Ala.: River City Publishing. 2003: 391, 686 [2012-07-04]. ISBN 978-1880216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英语). 无效|display-authors=(2003 Reprint: with a foreword by Wayne Greenhaw and an introduction by Phil Beidler)
(帮助) - ^ The Most Segregated City in America: City Planning and Civil Rights in Birmingham, 1920–1980, p. 14.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 ^ Station: BIRMINGHAM AP, AL US USW00013876 (csv).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 WMO Climate Normals for BIRMINGHAM/WSFO AL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BIRMINGHAM, ALABAMA (KBHM)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5).
- ^ ThreadEx. [2014-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 ^ Population and Housing Unit Estimates.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 ^ U.S. Decennial Census. Census.gov. [201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 ^ Population Estimat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 ^ Birmingham (city), Alabama. State & County QuickFacts. U.S. Census Bureau.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9).
相關[编辑]
![]()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
![]() |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
![]() |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