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莉·萨克斯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8年12月10日) |
内莉·萨克斯(德语:Nelly Sachs,1891年12月10日-1970年5月12日),德國猶太裔诗人、剧作家。1966年与以色列作家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評審認為其傑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觸動人心的力量詮釋了以色列人的命運。萨克斯在德国柏林出生,1940年為躲避納粹黨在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而流亡瑞典。她的作品皆以德文創作,戰後發表許多與納粹黨在歐洲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有關的詩作。
主要作品[编辑]
- 著有《在死亡的寓所中》、《星晨黯淡》、《逃亡與變遷》、《無人再知曉》、《進入無塵之境》、《死亡依然在慶生》、《熾熱的謎語》、《尋找生者》等詩集。
- 創作詩劇《艾利》。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编辑]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薩克斯》,九五出版,1981年。
参考资料[编辑]
-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
- 诺贝尔官方网站内莉·萨克斯自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内莉·萨克斯 |
德語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内莉·萨克斯 - Guide to the Papers of Nelly Sachs
- Red Yucca – German Poetry in Translation (trans. by Eric Plattner)
- 在Find A Grave上的内莉·萨克斯
- Map showing location of Maaßenstraße and Nelly-Sachs-Park in Berlin-Schöneberg.
- A selection of works by Sachs from the Sophie database
1901年-1925年 1926年-1950年 1951年-1975年 1951年:拉格奎斯特 | 1952年:莫里亞克 | 1953年:邱吉爾 | 1954年:海明威 | 1955年:拉克斯內斯 | 1956年:希梅內斯 | 1957年:加繆 | 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 | 1959年:夸西莫多 | 1960年:圣琼·佩斯 | 1961年:安德里奇 | 1962年:史坦貝克 | 1963年:塞菲里斯 | 1964年:萨特 | 1965年:肖洛霍夫 | 1966年:阿格農、薩克斯 | 1967年:阿斯圖里亞斯 | 1968年:川端康成 | 1969年:貝克特 | 1970年:索忍尼辛 | 1971年:聶魯達 | 1972年:伯爾 | 1973年:怀特 | 1974年:雍松、馬丁松 | 1975年:蒙塔萊
1976年-2000年 1976年:貝婁 |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 | 1978年:辛格 | 1979年:埃里蒂斯 | 1980年:米沃什 | 1981年:卡內蒂 | 1982年:馬奎斯 | 1983年:戈爾丁 | 1984年:塞弗爾特 | 1985年:西蒙 | 1986年:索因卡 | 1987年:布羅茨基 | 1988年:馬哈富茲 | 1989年:塞拉 | 1990年:帕斯 | 1991年:戈迪默 | 1992年:沃爾科特 | 1993年:莫里森 | 1994年:大江健三郎 | 1995年:希尼 | 1996年:辛波絲卡 | 1997年:福 | 1998年:薩拉馬戈 | 1999年:格拉斯 | 2000年:高行健
2001年-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2018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