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禮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0月3日) |
此條目缺少或没有列出参考或来源,或者有未能查证的内容。 (2024年5月22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4年5月22日) |
吳守禮 | |
---|---|
罗马拼音 | Ngo Shu-Leh |
字 | 從宜 |
出生 | 1909年3月17日 日治臺灣台南州臺南市 |
逝世 | 2005年10月14日 中華民國(臺灣) |
母校 | 臺北帝國大學 |
职业 | 語言學家 |
研究领域 | 臺灣話、中國文學 |
知名作品 |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 |
吳守禮(1909年3月17日—2005年10月14日),字從宜,生於日治臺灣台南州台南市,語言學家,主要研究中國文學和臺灣話,亦擅長華語。
生平
[编辑]吳守禮出生在臺南市,父親吳筱霞為地方士紳,喜愛漢詩文,常與文友相唱和。吳守禮在詩文薈萃的臺南吳園出生、成長,後因父親職務之故,隨其遷居於彰化和台中等地。畢業於臺中州立第一中學校(今臺中一中)之後,先後進入臺北高等學校與臺北帝國大學就讀。[1]
吳守禮在臺北高校文科乙類,主修德文,認識到德意志學者「為學問而學問」的治學精神。在進入臺北帝大的文政學部文學科東洋文學專攻(日本的東洋學主要指漢學)後,在日本漢學家神田喜一郎的指導下,接觸了考據學與校勘學的研究方法,以及京都漢學派的學風。[2]
畢業之後,吳守禮留在文政學部擔任副手,持續研究數年後,接受神田教授的推薦,前往京都東方文化研究所(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參與所藏文獻及圖書的整理工作,在學習北京話的同時,一邊觀察京都派的研究方法。
戰爭期間回到臺灣,進入當時臺北帝大剛成立的南方人文研究所,開始著手於福建歷史及語言的研究,並在終戰當日,完成日文版《福建語研究導論:民族與語言》,戰後將其譯為中文,發表於《人文科學論叢 第一輯》(1949)。
戰後初期,吳守禮曾任職於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協助臺灣方音符號的推廣,同時在臺灣大學擔任副教授,主要教授國語課程。
先後完成《臺灣省通志稿 卷二 人民志語言篇》(1954)與《荔鏡記戲文研究 校勘篇》(1961)等學術專著之後,吳守禮更投入早期閩南戲曲荔鏡記各版本文獻的蒐集、整理與考證的研究工作,而這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成就。
2000年,以九十二歲高齡,出版苦心編纂二十二年的權威字典《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全書收錄近一萬三千字,約六萬條詞目,總字數近五百萬字[3]。
著作
[编辑]字辭典
[编辑]- 《綜合閩南臺灣語基本字典初稿-手寫本》,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0月
-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詞性分析、詳注廈漳泉音》,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ISBN 9789573240884
- 《台語正字》,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2005年6月,ISBN 9579759243
- 《綜合臺灣閩南語基本字典-部分臺國對照》,從宜出版社,2014年12月,ISBN 9789574308590 (註1)
閩臺方言史資料研究叢刊
[编辑]- 《閩南方言研究集(1)》,從宜出版社,1995年3月,ISBN 9576382785
- 《福客方言綜誌》,從宜出版社,1997年12月,ISBN 9579725411
- 《閩南方言研究集(2)》,從宜出版社,1998年3月,ISBN 9576384990
- 《清順治刊荔枝記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1年12月,ISBN 9869997309
- 《清光緒刊荔枝記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1年12月,ISBN 9869997317
- 《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1年12月,ISBN 9869997481
- 《明萬曆刊荔枝記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1年12月,ISBN 986999749X
- 《明萬曆刊金花女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2年7月,ISBN 9574103323
- 《明萬曆刊蘇六娘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2年7月,ISBN 9574103331
- 《清乾隆刊同窓琴書記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3年8月,ISBN 9574111970
- 《清光緒新刊宣講戲文校理》,從宜出版社,2005年10月,ISBN 9574131025
- 《什音全書中的閩南語資料研究》,從宜出版社,2006年1月,ISBN 9574133613
- 《清道光咸豐閩南歌仔冊選注》,從宜出版社,2006年3月,ISBN 957413461X
- 《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分類詞彙》,從宜出版社,2007年1月,ISBN 9789574142569
註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二冊)》,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11日,ISBN 9789573240884
- 吳守禮口述,鄭麗玲整理,〈我與臺灣語研究〉,收入陳奇祿等著《從帝大到臺大》,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7年1月一版修訂三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