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公
出生許子賓
1933年
美屬菲律賓
逝世1987年6月15日(1987歲—06—15)(54歲)
 英屬香港油麻地廣華醫院
筆名許國、許抵死
職業作家電影編導傳媒工作者
語言粵語國語
創作時期1969年至1987年
體裁三及第、怪論
代表作《哈公怪論》、《哈公語錄》

哈公(1933年—1987年6月15日),原名許子賓許國潮汕人,一說是閩南泉州人(潮州話泉州話都屬於閩南語系,和泉州話有很多字發音完全相同),香港作家、電影編導、傳媒工作者,80年代香港聞名的「怪論作家」。

哈公曾在一篇怪論中形容香港和台灣是掛在中國體外的兩顆睾丸,對中國至關重要。[1]

生平

[编辑]

生於菲律賓,四歲隨母回中國,母親死得很早,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佔領菲律賓時,父親加入了游擊隊,在呂宋打日本軍。哈公童年以至少年的生活相當艱苦。

1951年6月畢業於廣州華南聯合大學企業管理糸,畢業後不久即來香港;1957年進入左派的長城電影公司,曾任會計,後來做編劇、助理導演,眞正接觸了拍攝電影的工作;1967年曾參加左派發動的示威,當過「鬥委」(反抗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1968年脫離左派陣營,加入邵氏任編劇;1972年獨立拍片,1975年因為經營失敗到《明報》工作;1987年初創辦《解放月報》並離開《明報》。

1987年6月因肝疾病逝。

電影公司

[编辑]

先後在長城和邵氏兩家電影公司任編劇、導演,並曾獨立製片。據統計,哈公先後製片達一百多部。在長城任編導期間,曾與武俠小說家、《明報》創辦人金庸(本名查良鏞)共事。

明報

[编辑]

1975年,出任《明報》旗下「明窗」出版部經理,金庸的十二部武俠小說再版就是由哈公精校。哈公並寫怪論,專欄起初名《哈囉》,未幾改名《滾鼓堂怪論》,後期改名《哈公怪論》。《哈公怪論》中常透過哈婆、小哈女等家庭人物針砭時弊。他的港式幽默作品結集為《哈公怪論》(1981)、《哈公語錄》(1981)等書。

八十年代開始寫怪論,後期取代病逝的高雄(本名高德雄、或作高德熊,1918—1981)的怪論專欄。高雄筆名三蘇,自六十年代起在《明報》寫《怪論連篇》,文言白話廣東話三結合,世稱「三及第」,筆調幽默,針砭時事,嬉笑怒罵,十分生鬼。高雄逝世後,哈公接手《怪論》專欄,哈囉「升格」為哈公,專欄後來乾脆改名《哈公怪論》。哈公也擅寫三及第,哈公怪論跟三蘇怪論,文字都是嬉笑怒罵,所不同者,三蘇只針砭時事,較少涉及政治,哈公則多談政治,取態較尖銳。

1984年5月25日,香港電視播出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怒斥耿飆黃華「九七後中共不在香港駐軍是胡說八道」的新聞後,哈公寫了一篇〈八道胡說〉怪論,指名道姓諷刺鄧小平,文章被總編輯抽起,認為不符合報社方針,哈公罷寫九天抗議。

1985年5月,總編輯潘粵生認為哈公〈律政司應自律〉一文批評香港政府律政司,違反了《明報》的編輯方針,不宜發表,哈公因而罷寫。《哈公怪論》由祈彈(徐東濱)寫的《祁彈怪論》取代。

《明報》在副刊開闢《自由論壇》版之後,《哈公怪論》恢復刊登。1987年2月,哈公一篇攻擊大陸領導人的怪論再次被抽起,哈公從此不再為《明報》撰稿,也不再在《明報》工作。

解放月報

[编辑]

1986年秋,創辦雜誌《解放月報》,並出任社長。雜誌1987年1月創刊,半年後,哈公因肝疾病逝。[1]

香港作家協會

[编辑]

八十年代中期,哈公籌辦工會為「寫稿佬」(文字工作者)爭取福利,工會初名「爬格子動物協會」,後經勸諭從眾議易名「香港作家協會」(簡稱「作協」)。1987年初,哈公病癌入院,未幾病逝,後得倪匡胡菊人黃維樑、梁小中(筆名石人)、張文達五人成立「作協」,公推倪匡為首任會長,胡菊人為副。[2]

電影作品

[编辑]
  • 《千里追蹤》(1969),編劇:許國, 程剛
  • 《月夜煞星》(1971),編導, 許國
  • 《借刀殺人》(1971)編導:許國
  • 《雙釘記》(1971),編劇:陳蝶衣、許國
  • 《唐山二兄大笨俠》(1972),導演:許國,監製:許子賓;台灣布袋戲舞台藝術紀錄片;
  • 《男人不宜觀看》(1972),編導:許國
  • 《鐵指唐手》(1974),導演:許國;彩色電影武術片;
  • 《血盟千里》(1974),導演、編劇:許子賓,時裝彩色電影故事片;
  • 《艷窟神探》(1975) ,編劇:許國,警匪片;
  • 《癲馬靈猴》(1982),編劇:許國,武術片。
  • 《酒色財氣》(—),編導, 許國
  • 《霸道》(—),編導, 許國.
  • 《他媽的》(—),編劇:許國
  • 《嶺南七虎》(—),編劇:許慧根,拳擊打鬥巨片

根據線上目錄,香港電影資料館典藏了一些哈公編寫的電影劇本和執導的電影。

注釋

[编辑]
  1. ^ 1.0 1.1 創刊社長哈公—開放雜誌. [2016-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2. ^ 沈西城:從作協說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蘋果日報 2016年6月05日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