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少年運動會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12月) |
國際少年運動會(簡稱少運會、少運;英語譯名:International Children's Games,簡寫為ICG)是以城市為組團參賽單位的國際組織,也是國際奧委會(IOC)所承認的正式組織,選手參賽年齡限制在12至15歲,舉辦年分不定,目前共有35個會員城市。
夏季國際少年運動會[编辑]
冬季國際少年運動會[编辑]
屆數 | 年份 | 舉辦地 | 舉辦城市 |
---|---|---|---|
第一屆 | 1994年 | ![]() |
拉夫內納科羅什凱姆 |
第二屆 | 1995年 | ![]() |
科希策 |
第三屆 | 1999年 | ![]() |
馬里博爾 |
第四屆 | 2009年 | ![]() |
蒙特勒/沃韋 |
第五屆 | 2011年 | ![]() |
基隆拿 |
第六屆 | 2013年 | ![]() |
烏法 |
第七屆 | 2016年 | ![]() |
因斯布魯克 |
第八屆 | 2019年 | ![]() |
普莱西德湖 |
第九屆 | 2021年 | ![]() |
平昌 |
相關問題[编辑]
2006年[编辑]
在泰國曼谷舉行的賽事中共有37國、82個城市參賽,兩千一百多名選手報名,競爭激烈。大會團體成績排名,第一名曼谷,第二名北京,第三名首爾,第五名臺北。
其中在2006年8月26日游泳池畔的頒獎典禮上,中華臺北隊陳儀柔(獲得50公尺自由式金牌)、劉士瑋(獲得50公尺蛙式金牌)在贏得游泳金牌上台領獎時,北京代表隊隊員先後強行搶走在觀眾席和台北市教育局人員手中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接著陳儀柔與劉士瑋身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准備上台領獎時,又被人搶走旗幟,雙方因此爆發口角衝突。而事後,大會也決定,未來任何城市選手在頒獎禮上都不得攜帶旗幟。
外部連結[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