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塘螈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塘螈属
化石时期:早白垩世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有尾目 Urodela
科: 小鯢科 Hynobiidae
属: 塘螈属 Laccotriton
Gao、Chen、Xu,1998
模式種
†东方塘螈 L.subsolanus
Gao、Chen、Xu,1998

塘螈属(学名:Laccotriton,来自"Lacco"池塘+"triton"蝾螈)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的史前有尾目小鲵科物种,发现于中国河北

鉴别特征[编辑]

该属为一种具有宽头圆吻的蝾螈类,上颌骨及鼻骨发育, 肩胛和乌喙骨愈合成单一结构,肢骨完全骨化无退化现象。因为其额骨前侧突未伸入鼻骨区,该物种区别于进步的隐鳃鲵类鳗螈类两栖鲵类。该物种标本无外鳃结构且具完全骨化的肢骨,说明塘螈属是一类变态发育的蝾螈类。该物种体型较小,吻臀长度在40至50毫米之间,且其尾长近于与躯干长度相等。头顶膜质骨缺失后顶骨、后眶骨、颧骨棒骨和上颞骨。这些骨骼的退化缺失是蝾螈类甚至是滑体两栖类所共有的特征。鼻骨、额骨和顶骨成对,具有三对呈直线排列膜质骨鼻骨、额骨、顶骨构成的头骨顶盖。与其它蝾螈类相同,由于眶后骨缺失,颞区完全开放。一对前额骨发育,构成眶孔前缘。额骨中线明显,但无囱窗发育。顶骨形成脑颅后区顶盖,且与额骨一起构成眶孔内缘。[1]

参考文献[编辑]

  1. ^ Gao; Chen; Xu. 中国中生代有尾两栖类化石的首次报导。 (PDF). 中国地质.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