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
失独老人是指因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政策,仅生育一名子女的夫妻,在子女离世后,不能再生育亦不收养子女的老人。
背景
[编辑]数量
[编辑]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户。中国参政党之一的致公党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 .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将达7 .6万户。[1]这意味着中国失独老人至少已超过200万。
另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者杨支柱的测算,即使是最保守估计,那些无法再生育的彻底失独家庭也在250万户左右。[2]
北京大学人口学者穆光宗也做过计算,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即使按独生子女1亿人来计算,失独家庭的数量也将达540万户左右。[3]
而如果按照有些人口学者(如:人口学家易富贤)提出的目前独生子女数量为1.5亿人,甚至超过2亿人,失独家庭的数量将更加庞大。有媒体报道称,按常规死亡率计算,1975年~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就意味着,中国或达2000万父亲和母亲成为失独者。[4]
现状
[编辑]中国全国政协的调查显示,失独老人中50%的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癌症、瘫痪等重大疾病的有15%;60%以上患有抑郁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过自杀倾向;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50%的“失独”家庭经济困难,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20%的“失独”家庭靠低保生活。[5]失去孩子后,失独老人们变成了游离在社会外的“特殊群体”。害怕与人沟通、神经变得脆弱而敏感,工作也难以为继。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建立对失独老人的抚恤、养老、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等专项安抚制度。
失独老人的诉求则是,希望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由政府给失独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独群体的机构,让失独者知道出了问题该去找谁。[6]
心理
[编辑]失独家庭被喻为“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的失去,对家庭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失去独生子女后,老人们便缺乏心灵寄托,抑郁、自闭、精神压力加剧就会接踵而至,害怕与人沟通,神经变得脆弱而敏感,工作生活受严重影响,甚至难以为继。失去目标和理想的失独老人也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7]容易陷入精神抑郁、自我封闭甚至出现自杀倾向。[8]
著名人士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 南都网. [2013年3月3日]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連結]
- ^ 中国的“失独家庭”究竟有多少?. 新快网. [2012年5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 ^ “失独”老人养老困局. 第一财经网. [2012年7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中文(中国大陆)).
- ^ 百万“失独”家庭呼唤关爱填补缺失. 人民网. [2013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失独老人.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7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8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失独老人需要心理救助. 中国老年报. [2012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9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失独家庭”现状与困境. 中国妇女报. [2014年3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9日)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