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谊 (舒王)
李谊 | |||||||||||
---|---|---|---|---|---|---|---|---|---|---|---|
舒王 | |||||||||||
國家 | 唐 | ||||||||||
職官 | 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 | ||||||||||
封爵 | 舒王→普王→舒王 | ||||||||||
初名 | 李谟 | ||||||||||
出生 | 不詳 | ||||||||||
逝世 | 永貞元年十月三日/805年10月28日 | ||||||||||
| |||||||||||
李谊(?—805年10月28日),原名李谟,唐德宗之子,获封为舒王。曾卷入皇位继承人选的斗争,在宪宗即位后不久去世。
生平
[编辑]參與軍國事務
[编辑]李谟的生父為唐代宗次子李邈。李邈早逝,代宗命令太子李适秘密收养李谟作为第二子。[1]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皇帝位,是为唐德宗。长子李诵被立为太子;李谟获封为舒王,拜开府仪同三司。建中元年(780年),德宗考虑到舒王在诸王中年龄最大,任命他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大使(以孟皞为留后),接受军国大事的历练。二年(781年),尚父郭子仪临终,舒王代表皇帝前往探视。[2][3][4]
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围困哥舒曜于襄城,大败前来救援的李勉。朝廷震动,诏命舒王为扬州大都督,持节任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兼诸军行营兵马元帅,改名李谊,率一众官员前去南方带兵回援。军中议论,安史之亂时哥舒翰以元帅身份战败,而舒王同为元帅,称呼中也有“舒”字,于是德宗将其封号改为普王。普王还没来得及出发,本来受命去援救襄城的泾原士兵突然发动兵变,拥立朱泚为主帅,进攻长安。普王乃跟随德宗逃往奉天。朱泚攻打奉天城,普王日夜不停传递诏令、慰劳守城军士。兵变平息後,随德宗返京,恢复舒王封号,仍旧开府仪同三司、任扬州大都督。[4][3][5]
卷入废立风波
[编辑]贞元三年(787年),太子妃萧氏之母、郜國公主被告发与多人私通,德宗大怒,严厉斥责太子,有意改立舒王为储君。宰相李泌坚决反对,认为不应废子、立侄,就算废除太子,也应该立皇孙为继承人。[1]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驾崩。因太子在不久前中风,宦官势力试图借此阻碍其继位,改立其他人。翰林学士衛次公坚决主张由太子继位,必不得已也应该立太子之子、广陵王李淳。最终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三月,李淳被立为太子。八月,顺宗禅位,为太上皇;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值此政局动荡之际,一位名叫罗令则的长安道士前往普润,自称奉太上皇诏,劝说秦州刺史劉澭参与政变、另立皇帝,结果被劉澭下狱。十月初三,舒王去世,憲宗罷朝三天。同月,罗令则在长安被处死。[6][7][3]王芸生、章士釗、卞孝萱等認爲,舒王之死属非正常死亡,跟罗令则之事有關,罗令则劝说劉澭擁立的就是舒王。[8][9]
家庭
[编辑]舒王生有二子:寧塞郡王、太僕卿李涉,清河郡王、太府卿李汭。[10]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唐紀四十九 . 資治通鑑. 1084.
- ^ 德宗本紀上 . 舊唐書. 945.
- ^ 3.0 3.1 3.2 德宗順宗諸子列傳 . 舊唐書. 945.
- ^ 4.0 4.1 十一宗諸子列傳 . 新唐書. 1060.
- ^ 哥舒曜列傳 . 新唐書. 1060.
- ^ 唐紀五十二 . 資治通鑑. 1084.
- ^ 憲宗本紀上 . 舊唐書. 945.
- ^ 章士钊. 柳文指要. 上海: 文汇出版社. 2000: 130-131 [1971]. ISBN 7805317755.
- ^ 卞孝萱. 唐人小说与政治. 厦门: 鹭江出版社. 2003: 251-53. ISBN 9787806710975.
- ^ 宗室世系表下 . 新唐書.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