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鹊
灰树鹊 | |
---|---|
指名亞種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鸦科 Corvidae |
属: | 树鹊属 Dendrocitta |
种: | 灰树鹊 D. formosae
|
二名法 | |
Dendrocitta formosae | |
異名 | |
|
灰树鹊(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又名树鹊,俗稱山八哥[4],鸦科树鹊属,是亞洲的一種樹鵲,屬於中型且尾巴較長的鴉科鳥類。此物種由羅伯特·斯文豪於1863年首次描述。牠們廣泛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山麓地區,橫跨印度次大陸,並延伸至中南半島、中國南部及台灣。不同地區的樹鵲羽色有差異,並因此劃分出多個亞種。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5]
樹鵲是雜食性鳥類,主要生活在茂密的樹林中。牠們有時會與噪鶥,特別是白喉噪鶥,組成混種群,尤其是在早晨時,牠們會共同在山林中穿梭,尤其是杜鵑、橡樹和其他闊葉樹中。
描述
[编辑]樹鵲體長36—40 cm(14—16英寸),體重89—121 g(3.1—4.3 oz)。[6] 牠與其他Dendrocitta屬鳥類大小相同,與之區分的特徵是整體呈灰色。分布於西部的亞種具有灰色臀部及一些灰色的尾羽,而東部的亞種則具有白色臀部和黑色尾羽。其臉部和喉嚨呈深黑色,形成模糊的面罩。身體下側為灰色,腹部越接近肛門越白。背部和肩胛呈棕色,頭頂和頸部呈灰色,黑色的翅膀上有顯著的白色腕斑。肛門部位呈棕紅色,外側尾羽及中央尾羽末端為黑色。[7] 喙為黑色,腿呈黑棕色,眼睛則是紅色或紅棕色。雌雄鳥外觀相似。幼鳥的顏色較暗淡,頸背較棕,所有羽毛末端帶有棕紅色。[6]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泛,具有多個區域性型態,這些型態在顏色和尾巴長度上略有不同。例如,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西部山麓的occidentalis亞種尾巴較長,himalayana亞種則分布於從喜馬拉雅中部到泰國和越南的地區。印度半島的東高止山脈有一個斷裂的族群,稱為sarkari,其喙較小或較窄,有時被歸入himalayana。[8][9][10] 東南亞的亞種包括assimilis、sapiens、sinica、formosae(台灣的指名亞種)及insulae(海南島)。
有學者建議,此物種可能與馬來樹鵲(Dendrocitta occipitalis)和加里曼丹樹鵲(Dendrocitta cinerascens)構成複合種。[11]
亚种
[编辑]- (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assimilis Hume, 1877)。
- 灰树鹊指名亚种(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臺灣特有亞種。
- 灰树鹊云南亚种(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himalayensis Jerdon, 1864)。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12]
- 灰树鹊海南亚种(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insulae Hartert, 1910)。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13]
- (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occidentalis Ticehurst, 1925)
- 灰树鹊四川亚种(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sapiens (Deignan, 1955))。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等地。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峨眉山。[14]
- (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sarkari Kinnear & Whistler, 1930)
- 灰树鹊华南亚种(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sinica Stresemann, 1913)。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贵州、东抵江苏、浙江、福建、南达广东等地。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青风岭。[15]
分布與棲地
[编辑]其分布範圍涵蓋喜馬拉雅山脈山麓、東高止山脈(印度)、孟加拉、[1] 緬甸、泰國、中國、海南、台灣及中南半島北部。[6] 在喜馬拉雅山脈,牠們可見於海拔達2,400米(7,900英尺)的高度,而在中國東南部則分布於400米(1,300英尺)到1,200米(3,900英尺)之間。[16]
樹鵲主要是棲居於樹上的鳥類,分布於多種棲地,包括森林、農耕地及人類居住地。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耕地、亚热带或热带严重退化的前森林、温带森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2]
行為與生態
[编辑]樹鵲主要在樹上覓食,但有時也會從地面取食,特別是在農耕地區。牠們的食物範圍廣泛,包括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漿果、花蜜、穀物及其他種子,亦會捕食小型爬行動物、鳥蛋及雛鳥。牠們有時會加入混種覓食群。[17]
在印度的喜馬拉雅山脈山麓,牠們主要在海拔2000至6000英尺之間繁殖,繁殖季節為5月至7月。牠們的巢為淺杯狀,由毛髮襯墊,築於樹叢、灌木或竹子叢中,每窩產3-4顆蛋。[18] 蛋呈白色、淡棕色或淡綠色,上有棕色或灰色斑點。雄鳥和雌鳥共同築巢並餵養幼鳥。[6]
其叫聲被描述為粗糙刺耳,但如同其他物種一樣,牠們的聲音變化多端,既有刺耳的k-r-r-r-r聲,也有更悅耳的聲音,類似棕腹樹鵲的叫聲。這些叫聲包括tiddly-aye-kok、ko-ku-la以及類似犬吠的braap...braap...braap叫聲。[7]
狀態
[编辑]全球族群數量不明。在中國,估計有10,000至100,000對繁殖鳥,而台灣的繁殖族群數量估計亦為10,000至100,000對。[1] 海南的族群可能因棲地破壞而面臨威脅。[6] 由於分布範圍廣泛,且族群減少速度不快,IUCN紅色名錄將其評估為無危物種。[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BirdLife International. Dendrocitta formosa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705839A94037364 [19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705839A94037364.en .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树鹊.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 ^ Swinhoe, R.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Ibis. 1863, 5 (3): 250–311 [202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 ^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 (编). 故宮鳥譜 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7: 62–63. ISBN 957-562-308-8.
山八哥,黑睛黃暈,灰臉,黑嘴,頂前及頷下有黑茸毛,頭頂、臆、腹俱灰色,背毛醬紅色,近尾灰白色,黑肩膊,黑翅,淺黑翮根露白毛,黑尾,尾根裏毛深赭色,黑足爪。
- ^ Dendrocitta formosae. BirdLife.org. [201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6.0 6.1 6.2 6.3 6.4 Madge, Steve. Crows and Jays. A&C Black. 2010: 113–114. ISBN 9781408131695.
- ^ 7.0 7.1 Rasmussen PC; JC Anderton. Birds of South Asia: The Ripley Guide. Volume 2..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Lynx Edicions. 2005: 595–596.
- ^ Abdulali, Humayun. On the validity of Dendrocitta formosae sarkari, Kinnear & Whistler. Journal of the Bombay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1980, 77 (1): 142–143 [2024-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Biswas, Biswamoy. The birds of Nepal. Part II. Journal of the Bombay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1963, 60 (3): 638–654 [2024-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Ali, S; S D Ripley.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5 2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225–228.
- ^ Dickinson, E.C.; S. Eck & J. Martens. Systematic notes on Asian birds. 44.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the Corvidae. Zoologische Verhandelingen (Leiden). 2004, 350: 85–109 [2024-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树鹊云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树鹊海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树鹊四川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树鹊华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MacKinnon, John; Phillipps, Karen.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66–267. ISBN 9780198549406.
- ^ Chen, Chao-Chieh; Hsieh, Fushing. Composition and foraging behaviour of mixed-species flocks led by the Grey-cheeked Fulvetta in Fushan Experimental Forest, Taiwan. Ibis. 2002, 144 (2): 317. doi:10.1046/j.1474-919X.2002.00020.x.
- ^ Hume, AO. The nests and eggs of Indian birds. Volume 1. R H Porter. 1889: 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