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贱民
Ayyankali Statue.jpg Young Ambedkar.gif K. R. Narayanan.jpg RamNathKovind 2.png
總人口
2億(估計值)
分佈地區
 印度約1.7億(2000年)[1][2]
 尼泊尔約450萬(2005年)[3]
 巴基斯坦約200萬(2005年)
 斯里蘭卡不詳(2008年)[4]
 孟加拉国不詳(2008年)
語言
印地語泰卢固语马拉地语坦米爾語孟加拉语印度語言
宗教信仰
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
相关族群
印度-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

达利特梵語दलित羅馬化:dalita意思是「碎散」;英語:Dalit);漢語習慣以賤民代指。是歷史上印度尼泊尔卡斯人廓尔喀种姓制度的最低階層。

印度獨立以後,印度最弱勢的社會經濟群體正式用語稱為在冊種姓英语Scheduled Castes and Scheduled Tribes,被賦予保留地位、保證政治代表、晉升優先、大學配額、免費且有津貼教育、獎學金、銀行服務、各種政府計劃。在現代文學,在冊種姓的意思經常與達利特全同。[5][6]

若官方機構使用達利特作為標籤,全國在冊種姓委員會英语National Commission for Scheduled Castes認為將是違憲的,因為印度憲法第17條已將實踐賤民制度列作非法[7]

達利特一詞涵蓋的範圍模糊,常因地方有所改變。旃陀羅穆薩哈爾恰馬爾等族群,在印度可能歸類為賤民。不少地方如尼泊爾甚至有包羅萬象的趨勢,用作指所有被壓迫的人民。

達利特主要以「穢不可觸」(Untouchable、印地語अस्पृश्यता印地語अछूता)為其特徵。達利特(Dalit)的字源可追溯至梵文,字面意思為地面、被控制的。[原創研究?]

起源與歷史[编辑]

賤民的來源不可考[原創研究?]他們可能是印度雅利安人來到印度次大陸以前的原住民,也可能是罪犯或戰俘,抑或是不理種姓制度限制而進行跨種姓婚姻(逆婚)的人們及其後人等。[原創研究?]

賤民的工作種類多數具有基層性,與死亡、排泄物、血污有關(如任何涉及皮革製品、屠宰或清理垃圾、動物屍體和廢棄物等。賤民亦曾作為勞動力清洗街道、廁所、下水道),從事這些活動被認為是個人污染,這種污染被認為具有傳染性。因此,賤民通常被分開,禁止參與印度教社會生活。例如:他們不能進入寺廟或學校,必需留在村外。印度教從未承認他們是印度教徒(意指不受梵天的庇佑,而非指不受印度教社會的拘束),因他們不是再生族。佛陀的弟子中亦有印度賤民,著名的擔糞人尼提,其身份即為賤民[8]。印度的賤民地位非常的低,他們被視為骯髒的、不可接觸的人,絕對嚴格禁止與其他種姓接觸,甚至常常發生賤民因接觸其他種姓而被虐待甚至殺害的事情。[9]

由於這種賤民制度的嚴苛,使不少被劃分為賤民的人過着苦不堪言的生活。身為賤民,亦阻止了其他人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在印度,有報告一位女子只是因為給了一位達利特人一杯水,而被公公婆婆帶到河裡脫光衣服,並被送到廟裡接受酷刑和悔過的紀錄[10]。因此,聖雄甘地當年爭取印度獨立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廢除種姓制度。

許多印度教精神領袖斷言,雖然種姓制度存在於一些印度教文本,但它僅作為一種分工,並不意味著分層或基於種姓歧視的社會群體。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纳斷言:一個人的種姓,是由他的責任而不是出身決定。此外印度教經文並沒有提到或存在一個賤民種姓的歧視,因此可能是從長期以來社會階層及宗教習俗中的文化所產生。

人物[编辑]

印度憲法之父阿姆倍伽尔本身就是賤民出身,他在爭取到應有的教育機會之後,成功考取大律師的執照,並受到尼赫魯總理的支持(儘管尼赫魯總理本身是婆羅門),舉辦了多次賤民集體皈依佛教的活動,生前令超過50萬賤民得以脫離種姓制度之枷鎖。

人口[编辑]

根據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按邦和聯盟領土劃分的印度預定種姓分佈圖。[11]

根據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在冊種姓社區存在於印度各地,佔該國人口的16.6%。[12]北方邦21%、西孟加拉邦11%、比哈尔邦8%[13]在旁遮普邦佔比最多,約為32%[14]。而米佐拉姆邦最低,大約為零。[11]

參考[编辑]

  1. ^ Sainath, P., Dalits in India 2000: The Scheduled Castes more than a half century after Independence, Asia Source, 2000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5) 
  2. ^ Broken People. Human Rights Watch. 1998 [2008-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3. ^ Damal, Swarnakumar, Dalits of Nepal: Who are Dalits in Nepal (PDF), International Nepal Solidarity Network, 2005 [2009-0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2-18) 
  4. ^ Satyani, Prabhu. The Situation of the Untouchables in Pakistan. ASR Resource Center. 2005 [2008-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5. ^ Roychowdhury, Adrija. Why Dalits want to hold on to Dalit, not Harijan, not SC. The Indian Express. 2018-09-05. 
  6. ^ Dalit.. Merriam-Webster.com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 [2022-10-06]. 
  7. ^ Constitution of India. Ministry of Law, Government of Indi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8. ^ 除糞人尼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大紀元:印度種姓制度陰影不散 賤民遇害事件頻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存档副本. [2007-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11. ^ 11.0 11.1 Census of India 2011, Primary Census Abstract Dokuwiki ppt.png PPT, Scheduled castes and scheduled tribes,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Government of India (28 October 2013).
  12. ^ SCs, STs form 25% of population, says Census 2011 data. The Indian Express. 2013-05-01 [2017-07-19]. 
  13. ^ Sivakumar, B. Half of India's dalit population lives in 4 states. 印度时报. 2013-05-02 [2017-07-19]. 
  14. ^ Scheduled Caste Population in Punjab. Welfare Department.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