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六國侯爵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漢氏留言 | 贡献2018年2月14日 (三) 13:3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下表列出十六國時期可考的侯爵。

郡侯

前涼

前秦

後秦

后涼

北燕

縣侯

拓跋部

漢趙

後趙

成漢

前涼

前燕

後燕

前秦

後秦

南燕

後涼

南涼

北涼

西秦

列侯

漢趙

後趙

前秦

鄉侯

前燕

前秦

後秦

亭侯

拓跋部

前涼

前燕

前秦

南涼

關內侯

拓跋部

後趙

前燕

前秦

後秦

南涼

  • 二千石長吏清高有惠化者[67]

名號侯

漢趙

後趙

前燕

前秦

後秦

後燕

關中侯

拓跋部

漢趙

關外侯

後趙

  • 殿中將士及故東宮高力萬餘人[93]

部落侯

前秦

西秦

參考文獻

  1. ^ 《資治通鑑 卷一百 晉紀二十二》:“玄靚以混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酒泉郡侯,代瓘輔政。”
  2. ^ 《晉書 卷一百十一 載記第十一》:“堅徙暐及其王公已下并鮮卑四萬餘戶于長安,封暐新興侯,署為尚書。”
  3. ^ 《晉書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軍還,以功進封清河郡侯”
  4. ^ 4.0 4.1 4.2 《資治通鑑 卷一百〇二 晉紀二十四》:“賜楊安爵博平縣侯;以鄧羌為使持節、征虜將軍、安定太守,賜爵真定郡侯;郭慶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幽州刺史,鎮薊,賜爵襄城侯。”
  5. ^ 《十六国春秋 前秦录》:“以邓羌为散骑常侍、安定太守、真定郡侯,邑三千户,赏潞川之功。”
  6. ^ 《資治通鑑 卷一百〇三 晉紀二十五》:“秦都督北蕃諸軍事、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卒。”
  7. ^ 7.0 7.1 《晉書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沮渠蒙遜鎮西將軍、沙州刺史、西海侯,李玄盛安西將軍、高昌侯。”
  8. ^ 《晉書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署盛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益寧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益州牧、武都侯。”
  9. ^ 《晉書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遼東侯彌姐亭地率其部人南居陰密,劫掠百姓。”
  10. ^ 《晉書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歷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尚書左右僕射、清河侯。”
  11.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以楊氏父桓為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涼都尹,封金城侯。”
  12. ^ 《晉書 卷一一六 晉紀三十八》:“斛律至和龍,燕王跋賜斛律爵上谷侯,館之遼東,待以客禮,納其女為昭儀。”
  13. ^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稍遷至右將軍,封定襄侯。”
  14. ^ 14.0 14.1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雄連有戰功,稍遷至左將軍、雲中侯。澹亦以勇績著名,桓帝末,至信義將軍、樓煩侯。”
  15. ^ 《晉書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忠鎮軍將軍、安平侯”
  16. ^ 《魏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劉聰以虎為魏郡太守,鎮鄴三臺;又封繁陽侯,食邑三千戶。”
  17. ^ 《晉書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及為右長史、大執法,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
  18. ^ 《晉書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拜建節將軍,徙封脩成[武]侯,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
  19. ^ 《魏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遷光烈將軍,進爵為侯”
  20.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加范長生為天地太師,封西山侯,復其部曲不豫軍征,租稅一入其家。”
  21.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貶廣為臨邛侯,廣自殺。”
  22. ^ 22.0 22.1 22.2 《晉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伯父長寧侯祚性傾巧……命廢耀靈為涼寧侯而立祚……耀靈弟玄靚為涼武侯。”
  23. ^ 《十六国春秋 前凉录》:“天锡即位,备礼改葬于愍陵,追谥威王,封子廷坚为金泽侯。”
  24. ^ 《染华墓志》:“曾祖叡,仕燕散骑常侍、海冥县侯。”
  25. ^ 《資治通鑑 卷九十五 晉紀十七》:“封高詡為汝陽侯。”
  26.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慕容垂之圍鄴,以翼為後將軍、冀州刺史、真定侯。”
  27. ^ 《魏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從堅征伐,頻有戰功,歷寧、幽、兗三州刺史,封益都侯,邑五百戶。”
  28. ^ 28.0 28.1 28.2 28.3 《晉書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以中山太守王兗為平東將軍、平州刺史、阜城侯,苻定為征東將軍、冀州牧、高城侯,苻紹為鎮東將軍、督冀州諸軍事、重合侯,苻謨為征西將軍、幽州牧、高邑侯”
  29. ^ 《晉書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既而城陷,兗及固安侯苻鑒並為驎所殺。”
  30.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表杜進為輔國將軍、武威太守,封武始侯,自餘封拜各有差。”
  31.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堅不從,以為冠軍將軍,封賓都侯,食華陰之五百戶。”
  32.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垂在堅朝,歷位京兆尹,進封泉州侯,所在征伐,皆有大功。”
  33. ^ 《資治通鑑 卷一百 晉紀二十二》:“特進、姑臧侯樊世,本氐豪”
  34. ^ 《資治通鑑 卷一百〇三 晉紀二十五》:“秦西縣侯雅”
  35. ^ 《資治通鑑 卷一百〇三 晉紀二十五》:“平原公暉使武平武侯毛當討斌。”
  36. ^ 《資治通鑑 卷一百〇六 晉紀二十八》:“纂與其弟尚書永平侯師奴帥秦衆數萬走據杏城,其餘王公百官皆沒於永。”
  37. ^ 《晉書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萇僭號,追諡魏武王,封襄孫延定為東城侯。”
  38. ^ 《晉書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乃以勃勃為安遠將軍,封陽川侯,使助沒奕于鎮高平,以三城、朔方雜夷及衛辰部眾三萬配之,使為伐魏偵候。”
  39. ^ 《魏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二年,興遣散騎常侍東武侯姚敞、尚書姚泰奉其西平公主於太宗,帝以后禮納之。”
  40. ^ 《十六国春秋 南燕录》:“以默为御史中丞,封永熙侯。”
  41. ^ 《晉書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呂光遣使署為假節、冠軍大將軍、河西鮮卑大都統、廣武縣侯。”
  42. ^ 《資治通鑑 卷一一四 晉紀三十六》:“昌松侯俱延為太尉。”
  43.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業封蒙遜臨池侯。”
  44. ^ 44.0 44.1 《晉書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署從兄伏奴為鎮軍將軍、張掖太守、和平侯,弟挐為建忠將軍、都谷侯”
  45.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以其弟挐為護羌校尉、秦州刺史,封安平侯,鎮姑臧。”
  46.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署文支鎮東大將軍、廣武太守、振武侯”
  47. ^ 《张略墓志》:“征西镇酒泉后都护留府、安弥侯”
  48. ^ 《資治通鑑 卷一一七 晉紀三十九》:“西秦王熾磐遣襄武侯曇達等將騎一萬,擊南羌彌姐、康薄于赤水,降之”
  49. ^ 《資治通鑑 卷一一八 晉紀四十》:“以買德為都官尚書,封河陽侯。”
  50. ^ 50.0 50.1 50.2 50.3 《晉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武陵王遵為彭澤縣侯……馮該為魚復侯……其康樂、武昌、南昌、望蔡、建興、永脩、觀陽皆降封百戶,公侯之號如故……封邁重安侯,一宿又殺之。”
  51. ^ 51.0 51.1 51.2 51.3 51.4 《晉書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聰大悅,封沈等為列侯。”
  52. ^ 52.0 52.1 《晉書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韜懼,與隴西太守梁勛等降于曜,皆封列侯。”
  53. ^ 53.0 53.1 《晉書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張閬、辛晏率眾數萬降于曜,皆拜將軍,封列侯。”
  54. ^ 54.0 54.1 《資治通鑑 卷九十一 晉紀十三》:“拜王脩及其副劉茂皆為將軍,封列侯。”
  55. ^ 《晉書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晉鎮北將軍劉隗降于勒,拜鎮南將軍,封列侯。”
  56. ^ 《晉書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索頭郁鞠率眾三萬降于季龍,署鞠等一十三人親趙王,皆封列侯,散其部眾于冀青等六州。”
  57. ^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晉書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皆就拜將軍、郡守,封列侯。”
  58.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以滅宇文之功,封都鄉侯。”
  59. ^ 《晉書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進封順鄉侯,增邑一千戶。”
  60. ^ 《晉書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揚武、安鄉侯康宦驅略白鹿原氐胡數百家奔上洛,太守宋林距之。”
  61. ^ 61.0 61.1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義陽亭侯衛謨、協義亭侯衛鞬”
  62. ^ 62.00 62.01 62.02 62.03 62.04 62.05 62.06 62.07 62.08 62.09 62.10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始操所與宗室鄉親入國者:衛懃,安樂亭侯;衛崇、衛清,並都亭侯;衛泥、段繁,並信義將軍、都亭侯;王發,建武將軍、都亭侯;范班,折衝將軍、廣武亭侯;賈慶,建武將軍、上洛亭侯;賈循,都亭侯;李壹,關中侯;郭乳,關內侯。皆為桓帝所表授也。”
  63. ^ 《晉書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祖弇,仕張軌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
  64. ^ 《十六国春秋 前凉录》:“以著述之功封平乐亭侯。”
  65. ^ 65.0 65.1 《晉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及僭號,署為進謀將軍、太史令、關內侯,尋加奉車都尉、西海太守、領太史令、開陽亭侯”
  66. ^ 《晉書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從王猛滅慕容暐,封都亭侯。”
  67. ^ 67.0 67.1 《晉書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二千石長吏清高有惠化者,皆封亭侯、關內侯。”
  68. ^ 《晉書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封保安亭侯。”
  69. ^ 《晉書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旦召假以為振忠都尉,爵關內侯。”
  70. ^ 《晉書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尚方令解飛作司南車成,季龍以其構思精微,賜爵關內侯,賞賜甚厚。”
  71.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祖悅,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
  72. ^ 《晉書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累有戰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賜爵關內侯者二千餘人,以洪為關內領侯將。”
  73. ^ 73.0 73.1 73.2 73.3 《晉書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沖軍潰,堅獲免,嘉其忠勇,並拜五校,加三品將軍,賜爵關內侯。”
  74. ^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苻堅以庫仁為陵江將軍、關內侯”
  75. ^ 《十六国春秋 后凉录》:“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76. ^ 《晉書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緯言之於萇,萇大悅,賜詵爵關內侯。”
  77. ^ 《晉書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賜超爵關內侯”
  78. ^ 《赵府君墓志铭》:“祖鱼,姚奉车都尉、关内侯”
  79. ^ 《晉書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及至平陽,聰以帝為光祿大夫、懷安侯”
  80. ^ 《晉書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劉曜僭號長安,光等逼洪歸曜,拜率義侯。”
  81. ^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362頁·十六國官印·一·北漢官印:「親趙侯印」
  82. ^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368頁·十六國官印·三·後趙官印:「歸趙侯印」
  83. ^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369頁·十六國官印·三·後趙官印:「率義侯印」
  84. ^ 《資治通鑑 卷九十九 晉紀二十一》:“賜冉智爵海賓侯”
  85. ^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以儼為光祿勳、歸安侯。”
  86. ^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堅封天錫重光縣之東寧鄉二百戶,號歸義侯。”
  87. ^ 《护国定远侯墓志》
  88. ^ 《晉書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乞伏乾歸以窮蹙來降,拜鎮遠將軍、河州刺史、歸義侯,復以其部眾配之。”
  89. ^ 《晉書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事敗,奔于姚興,興拜始平太守、歸義侯。”
  90. ^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前將軍、思悔侯段璣、輿子興、讚子泰等,因眾心動搖,夜於禁中鼓譟大呼。”
  91. ^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卒於左將軍、關中侯。”
  92. ^ 《晉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歷位尚書、光祿大夫、太子少師,位特進,金章紫綬,爵關中侯。”
  93. ^ 《晉書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閔既為都督,總內外兵權,乃懷撫殿中將士及故東宮高力萬餘人,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爵關外侯,賜以宮女,樹己之恩。”
  94. ^ 94.0 94.1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轂尋死,分其部落,貳城已西二萬餘落封其長子璽為駱川侯,貳城已東二萬餘落封其小子寅為力川侯,故號東、西曹。”
  95. ^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堅拜奚安遠將軍、漒川侯。”
  96. ^ 96.0 96.1 96.2 《晉書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署密貴建義將軍、六泉侯,裕苟建忠將軍、蘭泉侯,提倫建節將軍、鳴泉侯。”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