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族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宜蘭第一公民留言 | 贡献2020年2月25日 (二) 12:11 →‎註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里族社巴賽族:Lichoco)為17世紀之前,活躍於今臺北市內湖區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一支系。因為平埔族稱基隆河為「里族河」(licouquie),因此將偎河而居的此族社,稱為里族社。

社群演變

文獻中,記載里族社最詳盡的是1632年的《大臺北古地圖》,該文獻詳盡描繪該族社於內湖低漥地區的撈獵情形,也敘述干欄屋的住宅模樣。該社領地雖遭西班牙侵略與表面服從荷蘭,不過此兩時代均無實際統治該族社。

1650年,里族社人口銳減,大幅遷於塔塔悠社。17世紀末的清初時期,曾發動小規模暴動。18世紀,幾乎全面漢化[1]

註釋

  1. ^ "第二章 基隆河流域──一號至十七號地圖解讀"[1],《大臺北古地岸圖考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