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陶曉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Ohtashinichiro留言 | 贡献2020年4月8日 (三) 11:52 (// Edit via Wikiplus)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陶曉清
节目主持
国籍 中華民國
出生 (1946-01-27) 1946年1月27日78歲)
 中國
职业廣播節目主持人
配偶亮軒(馬國光)
儿女馬世芳 馬世儀
出道日期1965年
奖项
金曲奖
特別貢獻獎
2000年

陶曉清(1946年1月27日),台灣資深廣播人,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之妻,音樂人馬世芳之母。她引領1970年代台灣民歌運動,被譽為「台灣民歌之母」。

民歌運動的推手

1965年,陶曉清開始在國民黨的中廣主持《中廣熱門音樂》,於節目中介紹當時的西洋流行音樂。當時台灣音樂界,以慷慨激昂的愛國歌曲與懷念故土的鄉愁民謠為主軸。陶曉清的節目,引進新穎的西方流行歌曲,為廣大青少年所青睞,一時蔚為風潮。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9年,中美斷交,台灣國際地位慢慢降低,而青少年們仍沉浸在西式音樂文化之中,「舊上海」式的歌曲,與日本及西洋的翻譯歌,仍是當時主流。在這種氛圍之下,創作屬於「中國人」的歌曲,這種想法慢慢開始萌芽。75年,陶曉清在中廣開闢了《熱門音樂》節目,其中另闢一個「中西民歌」時段,介紹由青年學子自行創作的歌謠。這些實驗性的歌曲,得到了聽眾的迴響喜愛。75年,楊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拉開了民歌運動的序幕。76年在李雙澤的高呼之下,「唱自己的歌」成為風潮,歌謠創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此時,陶曉清以電台廣播人的身份,聯合了廣播界與藝文界人士,召開「中國現代民歌」演唱會,包含了胡德夫、楊弦、楊祖珺吳楚楚等民歌運動健將。陶曉清並策劃了「第一屆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與《我們的歌》專輯出版。陶曉清參與其中的民歌運動,逐漸成為1970年代中期後,台灣流行音樂界的發展方向之一。

1988年,陶曉清參與的中廣青春網成為台灣第一個以青少年為主要族群的音樂頻道。1992年,陶曉清自中廣退休,結束廣播人生涯,並赴加拿大進修心理成長方面的課程。1993年,創辦「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00年,獲頒金曲獎的特殊貢獻獎。2017年,獲頒廣播金鐘獎的特殊貢獻獎。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