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萊塔尼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User-AS0502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9日 (六) 15:1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
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1867年—1918年
Austria
国旗
Austria
国徽
格言:Indivisibiliter ac Inseparabiliter
「不離不棄」
国歌:
皇室頌歌:
帝皇頌
Gott erhalte, Gott beschütze / Unsern Kaiser, unser Land!
內萊塔尼亞(粉紅色) 在奧匈帝國的位置, 而帝國中其他部份分別為外萊塔尼亞 (綠色) 和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 (藍色)
內萊塔尼亞(粉紅色) 在奧匈帝國的位置, 而帝國中其他部份分別為外萊塔尼亞 (綠色) 和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 (藍色)
地位奧匈帝國的組成國
首都維也納
常用语言德語捷克語波蘭語克羅地亞語塞爾維亞語烏克蘭語羅馬尼亞語斯洛文尼亞語意大利語
宗教羅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遜尼派
政府君主立憲制
奧地利皇帝 
• 1867–1916
法蘭茲·約瑟夫一世
• 1916–1918
卡爾一世
奧地利帝國首相列表 
• 1867–1871
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貝烏斯特
• 1918
海因里希·拉馬西
立法机构帝國議會 (奧地利)
上議院(奧地利)
下議院(奧地利)
历史时期新帝國主義
1867年3月30日
1918年10月31日
1918年11月11日
• 君主制廢除
1918年11月12日
面积
1910300,005平方公里
人口
• 1910
28571934
货币
ISO 3166码AT
前身
继承
奧地利帝國
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

內萊塔尼亞Cisleithania,德語:Cisleithanien匈牙利語Ciszlajtánia, 捷克語Předlitavsko)是奧匈帝國的北部與西部領土的泛稱,由奧地利所擁有。

內萊塔尼亞意為萊塔河以西,與萊塔河以東的匈牙利王國外萊塔尼亞相對。

內萊塔尼亞繼承了過去奧地利帝國的土地,由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皇帝之名统治。

內萊塔尼亞的首都設在維也納。1910年,人口有28,571,900人(包括了位於帝國南境的布科維納達爾馬提亞)。

領土

以下15塊領地屬內萊塔尼亞。

內萊塔尼亞下屬王國和領地及其德文名及首都
王國 德文名稱 首都 #
下奧地利 Niederösterreich 維也納 (Vienna) 8
上奧地利 Oberösterreich 林茨 14
波希米亞 Böhmen 布拉格 1
布科維納 Bukowina 切爾尼夫齊 2
卡林西亞 Kärnten 克拉根福 3
卡尼鄂拉 Krain 盧布爾雅那 (Ljubljana) 4
達爾馬提亞 Dalmatien 扎達爾 (Zadar) 5
加利西亞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利沃夫 (Lviv) 6
濱海省份 Küstenland 的里雅斯特 (Trieste) 7
摩拉維亞 Mähren 布爾諾 (Brno) 9
薩爾茨堡 Salzburg 薩爾茨堡 10
西里西亞 Schlesien 奧帕瓦 (Opava) 11
施蒂利亞 Steiermark 格拉茨 12
提羅爾 Tirol 因斯布魯克 13
福拉爾貝格 Vorarlberg 布雷根茨 15

人口

內萊塔尼亞民族比例(1910)
民族 佔總人口比例
德國人 33%
捷克人 22%
波蘭人 15%
烏克蘭人 12%
斯洛文尼亞人 5%
意大利人 3%
克羅地亞人 3%
其他 7%
Source: Allgemeines Verzeichnis der Ortsgemeinden und Ortschaften Österreichs nach den Ergebnissen der Volkszählung vom 31. Dezember 1910 (ed. by K.K. Statistische Zentralkommission, Vienna, 1915) (the latest Austrian gazetteer, register of political communities, giving the results of the 1910 ce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