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鳥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ya eki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16日 (六) 23:27 →‎邵族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鳥占,是一種曾經盛行於漢族南島民族希臘羅馬等族群與地區的占卜術。

漢族

中國的鳥占不會遲於唐代,[1],是用鳥的飛鳴占卜吉凶。

宋代邵雍的《梅花易數》也有提及鳥占[2]。方法有數所見鳥的數目、看鳥的方向、聽鳥的鳴叫次數、聽鳥的叫聲、看鳥的品種等。[3]

藏族

以烏鴉叫聲來占卜的方法是從印度傳到西藏。[4]敦煌文獻中至少有六個古藏文的鳥占文獻,方法是根據烏鴉叫的時辰與方向(八方及上方,共九個方向)來得知神諭[5]:317-318丹珠爾中的《烏鴉叫聲》(Kakajariti)也是鳥占。[5]:317[6]藏人當代民俗的鳥占是根據《烏鴉叫聲》而非敦煌文獻。[5]:336-337

南島民族

臺灣

古時,在出草戰爭祭祀建築、開墾等重要活動進行前,臺灣原住民族多會以占卜判定吉凶。在行動過程中,若占卜鳥顯現凶兆,族人通常會立刻停止活動,並於隔日清晨再度進行占卜。通常,各族不會捕捉此類被視為「聖鳥」或「靈鳥」的鳥類[7]

鄒族

鄒族的占卜鳥為繡眼畫眉鄒語:Oazomu)。相傳,繡眼畫眉是由一位名為Oazomu勇士變成;該勇士在彌留時告訴族人他後會變成繡眼畫眉,所以族人在出征或狩獵前須諦聽其鳴聲以辨凶吉。此後,族人凡是狩獵或出草,必須先在野外過夜,並於隔日清晨諦聽第一聲繡眼畫眉鳴叫;若該鳴叫顯現為愉悅則表大吉,反之則必須返家。在占卜過程中,繡眼畫眉的鳴聲是否連續、急慢,還有音調、次數、飛向、次序與距離等都是判斷凶吉的根據。[8]

邵族

邵族以繡眼畫眉(邵語:M'asu-niʔ)的動態、鳴叫聲、飛行方向等判斷吉凶禍福,並以遇到Squ-io鳥為凶兆。在占卜過程中,繡眼畫眉若在右邊即是代表凶運,而在左邊則是表示吉運。

相傳,邵族有一名驍勇善戰且備受尊敬的勇士,族人在他死後感到非常懷念,於是他就變成繡眼畫眉,且每每在族人遇到困境時現身指引遠離厄運的方向,也因此被族人奉為靈鳥。[9]

排灣族

排灣族會以一種稱作「海亞夫」的鳥之鳴聲音調及長短判斷狩獵是否能夠滿載而歸。據調查,喜鵲樹雀斑文鳥(或錦鳴)、繡眼畫眉、鷦鷯褐頭鷦鶯(或灰頭鷦鶯)、臺灣畫眉小彎嘴畫眉等都曾被排灣族奉為鳥占神鳥。[7]

泰雅族

菲律賓

菲律賓民答那峨島上的巴哥布語族也曾盛行鳥占。[7]

參見

外部鏈結

參考資料

  1. ^ 《新唐書·李靖傳贊》. “世言 靖 精風角、鳥占、云祲、孤虛之術,為善用兵。” 
  2. ^ 《梅花易數》. “風覺鳥占者,謂見風而覺,見鳥而占也,然非風鳥而占而謂之。風覺鳥占者,凡卦屬物,皆謂之風覺鳥占也。如易數,總謂之觀梅之類也。有謂之風覺鳥占者,不曉其義也。” 
  3. ^ 《梅花易數》. 「見鳥而占者,數其隻數,一隻屬乾,二隻屬兌之類。看其方所者,即如离南坎北之類。听其聲音者,如鳥呼一聲屬乾,二聲屬兌之類。此為起卦聲音也。若夫鳴呼之喧唎者主口舌,鳴呼之悲咽者主憂戚,鳴呼之唎亮者主吉慶也。此乃取斷吉凶之聲音。故察其鳴呼可斷吉凶也。察其名義者,如鴉報凶,鵲報喜,鸞鶴為祥瑞,雕鶚為妖孽之類也。” 
  4. ^ Brandon Dotson. Hunting for fortune. Wild animals, goddesses and the play of perspectives in early Tibetan dice divination. Animals in the religion and cultur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2019, 50. 
  5. ^ 5.0 5.1 5.2 Ai Nishida, Bird Divination in Old Tibetan Tex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stitute :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Languages, 2014-03-01, 51 
  6. ^ Brian Baumann. Divine Knowledge: Buddhist Mathematics According to the Anonymous Manual of Mongolian Astrology and Divination. BRILL. 2008-02-28: 581. ISBN 978-90-474-2836-7. 
  7. ^ 7.0 7.1 7.2 鳥占. nrch.culture.tw. [2017-10-16]. 
  8. ^ 阿里山山脈與鄒文化. digimuse.nmns.edu.tw.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9. ^ 歷史傳說. archive.is. 2017-10-16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