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5002:e55:34bd:3517:901f:4eff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5:11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宋瑞樓
出生(1917-08-06)1917年8月6日
日治臺灣新竹廳
逝世2013年5月26日(2013歲—05—26)(95歲)
母校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臺北帝國大學
职业教授
配偶吳芳英
儿女宋克邦、宋翠玲、宋文玲、宋慧玲
父母宋燕貽、邱金妹
荣誉總統科學獎(2001年)
醫療奉獻獎(2011年)

宋瑞樓(1917年8月6日—2013年5月26日),臺灣新竹縣竹東鎮客家人,臺灣醫學家,被譽為「台灣肝炎之父」,第一屆總統科學獎得主、第廿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因心肺衰竭於2013年5月26日清晨病逝,享壽97歲。

學生時期

宋瑞樓為1917年出生於新竹[1],有八個兄弟姊妹[2],名字為祖父宋六成所取[1]

宋瑞樓父親宋燕貽、叔叔宋燕翔皆為醫學校畢業,在竹東行醫,共用診療室,設有住院病床,有如現在小型綜合醫院。宋瑞樓回憶,父親行醫深受敬重,連日本人看到都會主動上前問安,也埋下他學醫的種子。[2]

宋瑞樓學生時成績優異,為新竹中學校、台北高等學校畢業,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3]。其同窗有第四屆醫療奉獻獎得主蔡深河[4]

學術生涯

宋瑞樓開始致力於肝病研究,是念台北帝大時從日籍教授研究報告中,發現臺灣人原發性肝癌多,激發他想到生化科研究,在二戰末期由日本教授吩咐他去研究肝機能檢驗。宋瑞樓的研究論文「肝病檢驗方法」,就是經由他的日本教授推薦,送到九州大學審議,獲得博士學位。[2]

1946年,宋瑞樓擔任台大醫學院助教,後升任內科講師,該年11月父親逝世[1]。父親是因家在摔倒過世後,當時家族與哥哥都希望宋瑞樓回竹東接父親的醫院,但他回竹東只看診五天,因想繼續研究肝病,便向母親宋邱金妹表明,獲得母親支持[2]

1952年,宋瑞樓赴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進修消化系醫學,四個月後轉往杜克大學。當年做肝炎研究,除了抽血、還要驗病患大小便、抽胃液等,全是小醫師操刀,宋瑞樓前面兩位前輩因工作負擔重全都離職,宋瑞樓就一肩承擔,在1954年完成台灣第一例人體胃部檢查。傳統社會將肝病歸咎於勞累,他的肝炎血清研究,界定B型肝炎體液傳染途徑,基本上切斷了勞累與肝病的必然關係,同時也將分食概念帶進肝病預防領域,後來盛行的衛生筷與公筷母匙,都間接來自宋瑞樓的功勞。另他發現臺灣本土B肝患者多經由母體垂直感染。1965年,他建議將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谷丙轉氨酶納入捐血篩檢項目,大幅降低輸血後肝炎。[1]

陳定信父親在他大四那年罹患肝癌辭世,便師從宋瑞樓作肝炎研究[5]。他回憶宋教授喜歡啟發學生,一旦犯錯或答案不適當,也不罵人,反而會怪自己,有位女同學曾被問哭了,老師就說不好意思,不是故意弄哭,但下次照樣問[1]

1980年,宋瑞樓提出施打疫苗預防B型肝炎構想,次年行政院通過衛生署「加強B型肝炎防治計畫」,成立肝炎防治委員會,宋瑞樓任主任委員[1]

1982年,宋瑞樓當選中研院院士[1]。1986年的7月,臺灣全面施打新生兒B肝疫苗,中華民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新生兒全面施打肝炎疫苗的國家[3]。1987年,自台大榮退,1990年任和信醫院院長[1]

2006年8月5日,宋瑞樓生日前一天,宋瑞樓與門生陳定信、廖運範發表教科書《肝炎、肝硬化與肝癌》[6]

榮耀獎項

宋瑞樓被譽為「台灣肝炎之父」[1][2] 、「台灣肝病之父」[3]、「臺灣肝病研究之父」[7]、「台灣消化內視鏡之父」[1]

2001年,獲頒第一屆總統科學獎。2011年,獲第廿一屆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1]

2015年5月26日,宋瑞樓逝世兩周年之日,在台北市「好心肝服務中心」開幕,並舉行宋瑞樓紀念特展,由副總統吳敦義、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政要共同主持開幕典禮[7]

原生家庭

宋瑞樓的家族祖籍為廣東梅縣,為講四縣腔的客家人,來臺灣後住在苗栗頭份十寮坑,直到宋瑞樓父親到竹東開業,才遷居講海陸腔的竹東[2]

1948年,宋瑞樓與還在就讀台北第三高女的高中女生吳芳英(吳伯雄大姊)結婚,那時才十八歲的吳芳英還未畢業,卻在父親吳鴻麟促成下完婚,生翠玲、文玲、慧玲三女、子克邦[2]。獨子五歲時,在台大徐州路宿舍附近玩耍時摔入池塘,送到台大醫院急救不治[5]

大哥宋枝發是齒科醫師[2]。《二二八事件新竹事變經過及處理情形報告書》指稱身為三民主義青年團竹東分團團長的宋枝發,為3月1日圍攻警署的首謀[8]。他被捕後,經家人花了大筆錢才救回[2]

傳記書目

  • 《醫者之路:台灣肝炎鼻祖-宋瑞樓傳》,廖雪芳,天下雜誌,2002年6月26日,ISBN 9570395567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張嘉芳、張耀懋. 百年,醫人 第廿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臉譜之八─特殊醫療貢獻獎 台灣肝病、消化內視鏡之父 宋瑞樓 首開胃鏡檢查先河. 《聯合報》. 2011-09-29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曾增勳. 《客家身影》台灣肝炎之父 宋瑞樓救人無數. 《聯合報》. 聯合報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張肇烜. 【仁醫心路】台灣人應該謝謝他!「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 《民報》. 2016-12-12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中文(臺灣)). 
  4. ^ 詹建富. 愛在吾土吾鄉 第四屆醫療奉獻獎系列報導之六﹕優良醫師奉獻獎得主 蔡深河 帝大高材生下鄉懸壺半世紀 仁心仁術"活閻羅"國際知名. 《民生報》. 1994-04-16 (中文(臺灣)). 
  5. ^ 5.0 5.1 許峻彬、施靜茹. 側記 當年開刀有他 老師輕聲說謝. 《聯合報》. 2006-08-15 [2020-01-28] (中文(臺灣)). 
  6. ^ 許峻彬. 宋瑞樓師徒三人 出版教科書 肝炎研究傳承 明天也是宋院士九十大壽. 《聯合報》. 2006-08-05 (中文(臺灣)). 
  7. ^ 7.0 7.1 吳佳珍. 紀念宋瑞樓 好心肝服務中心開幕. 《聯合報》. 2015-05-27 (中文(臺灣)). 
  8. ^ 陳鈺馥. 誰殺了劉家榮!促轉委員:史料證實228槍決執行者有「戴永法」. 《自由時報》. 2019-03-11 [2020-01-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