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應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黃海禺君留言 | 贡献2020年8月10日 (一) 15:43 (增加或调整内部链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許應騤
許應騤


 清朝閩浙總督
籍貫 廣東番禺县
族裔 汉族
字號 字昌德,號筠庵
出生 道光十年(1830年)
大清廣東省番禺县(今廣州市越秀區
逝世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清朝廣東省番禺县
出身
  • 道光三十年庚戌科同進士出身

許應騤(1830年—1903年),昌德筠庵廣東番禺人(今廣州市越秀區),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己酉科廣東鄉試舉人,次年聯捷庚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檢討。歷任翰林院侍講侍讀、左右庶子甘肅學政詹事府少詹事內閣學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順天府學政倉場侍郎等職,升左都御史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調工部尚書。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禮部尚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鴻章、許應騤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違詔旨,奪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堃岫徐會灃、溥頲、曾廣漢等職[2]。最後戊戌變法失敗,九月,擢為閩浙總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亂引發八國聯軍時,參與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袁世凱四川總督奎俊等人的東南互保[3]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解職。

註釋

  1. ^ 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_歷史之鑑. 國立故宮博物院. 
  2.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 (卷24):“庚午,以抑格言路,首違詔旨,奪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坤岫、徐會灃、溥頲、曾廣漢等職。”
  3. ^ 重返辛亥現場葉曙明 - 商務印書館

參見

廣州許氏家族

參考文獻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