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参政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ZWDer留言 | 贡献2020年8月24日 (一) 12:53 (Disambiguating links to 李士偉 (link changed to 李士偉 (1883年)) using DisamAssis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14年6月12日,参政院开院合影。共64人。前排左起:1章宗祥、2周自齐、3段祺瑞、4(未详)、5刘冠雄、6孙宝琦、7汪大燮、8黎元洪、9徐世昌、10王闿运、11(未详)、12赵尔巽、13瞿鸿禨、14(未详)、15萨镇冰;二排左五为朱启钤、左七为王家襄、左八为梁启超、左九为李经羲、左十为汤化龙、左十六为林长民,三排左二为蔡锷、左三为荫昌、左五为施愚、十一为周学熙、十二为熊希龄、十四为马良,最后一排左一为梁士诒、左五为徐绍桢、左七为孙毓筠、左八为钱能训

参政院是依据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设立的临时立法机构,自1914年至1916年间存在。

沿革

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立法机关采一院制,名“立法院”;另一方面,第四十九條规定:“參政院應大總統之諮詢審議重要政務。參政院之組織由約法會議議決之。”第六十七條规定:“立法院未成立以前,以參政院代行其職權。”

1914年5月26日,参政院成立。6月20日,参政院在北京正式开幕。该院全体参政均由大总统袁世凯任命。6月29日,袁世凯命令由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职权。但直到袁世凯逝世,立法院始终未能成立。1916年6月29日,参政院遭到裁撤。[1]

组成

参政院的组成人员如下:[2]

参政院设秘书厅,由秘书长领导:

参考文献

  1. ^ 房列曙,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55页
  2. ^ 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3. ^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