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2日 (二) 05:32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华文文学奖
华文文学奖
中国中国大陆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
人民文学奖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朱自清散文奖
郁達夫小說獎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冯牧文学奖
施耐庵文学奖
徐迟报告文学奖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香港香港文学奖
红楼梦奖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中文文學創作獎
青年文學獎
香港書獎
香港金閱獎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澳門澳門文學獎
澳門文學獎
紀念李鵬翥文學獎
別有天詩獎
臺灣地區台湾文学奖
国家文艺奖
中國文藝獎章
吳三連獎
台灣文學獎
南瀛文学奖
吴浊流文学奖
聯合報文學大獎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時報文學獎
台積電文學賞
林荣三文学奖
梁實秋文學獎
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楊牧文學獎
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马来西亚馬來西亞华语文学奖
花蹤文學獎
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新加坡新加坡华语文学奖
新华文学奖
南洋华文文学奖
新加坡文學獎
美国美国华语文学奖
纽曼华语文学奖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公共圖書館於1991年創辦,香港藝術發展局自2001年起合辦。獎項分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兒童少年文學五個組別。

歷年得獎作品

新詩組

獎項 作品 作家
第1屆(1989-199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2屆(1991-199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3屆(1993-199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4屆(1995-199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5屆(1997-199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6屆(1999-200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7屆(2001-200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8屆(2003-200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9屆(2005-200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0屆(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5屆(2017-2018) 雙年獎
推薦獎

散文組

獎項 作品 作家
第1屆(1989-199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2屆(1991-199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3屆(1993-199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4屆(1995-199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5屆(1997-199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6屆(1999-200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7屆(2001-200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8屆(2003-200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9屆(2005-200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0屆(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5屆(2017-2018) 雙年獎
推薦獎

小說組

獎項 作品 作家
第1屆(1989-199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2屆(1991-199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3屆(1993-199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4屆(1995-199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5屆(1997-199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6屆(1999-200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7屆(2001-200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8屆(2003-200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9屆(2005-200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0屆(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5屆(2017-2018) 雙年獎
推薦獎

文學評論組

獎項 作品 作家
第1屆(1989-199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2屆(1991-199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3屆(1993-199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4屆(1995-199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5屆(1997-199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6屆(1999-200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7屆(2001-200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8屆(2003-200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9屆(2005-200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0屆(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5屆(2017-2018) 雙年獎
推薦獎

兒童少年文學組


新詩組 作者
第1屆(1989-1990) (從缺)
  • 推薦獎 :乞靈《乞靈再集》、吳美筠《我們是那麼接近》
(從缺)
第2屆 (1991-1992) 王良和《柚燈》 王良和 柚燈
第3屆 (1993-1994) 俞風《看河集》 俞風 看河集
第4屆 (1995-1996) 何褔仁《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也斯《半途:梁秉鈞詩選 》 何福仁 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
也斯 半途:梁秉鈞詩選
第5屆 (1997-1998) 胡燕青《地車裏》、飲江《於是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 》 胡燕青 地車裏
飲江 於是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
第6屆 (1999-2000) 陳汗《黃禍‧未完成之一:佛釘十架》
  • 推薦獎 :游靜《不可能的家》、鍾國強《門/窗/風/雨 》
陳汗 黃禍‧未完成之一:佛釘十架
推薦獎 游靜 不可能的家
鍾國強 門/窗/風/雨
第7屆 (2001-2002) 關夢南《關夢南詩集》
  • 推薦獎 :鍾國強《城市浮遊》、林幸謙《原詩》
關夢南 關夢南詩集
第8屆 (2003-2004) 鍾國強《生長的房子》
  • 推薦獎 :陳德錦《疑問》、蔡炎培《十項全能》
鍾國強 生長的房子
推薦獎 陳德錦 疑問
蔡炎培 十項全能
第9屆 (2005-2006) 雙年獎 周淑屏 大牌檔·當舖·涼茶舖
推薦獎
第10屆 (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 (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 (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 (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 (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新詩組
第1屆(1989-199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2屆 (1991-199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3屆 (1993-199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4屆 (1995-199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5屆 (1997-199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6屆 (1999-200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7屆 (2001-200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8屆 (2003-200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9屆 (2005-200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0屆 (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 (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 (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 (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 (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新詩組
第1屆(1989-199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2屆 (1991-199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3屆 (1993-199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4屆 (1995-199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5屆 (1997-199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6屆 (1999-200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7屆 (2001-200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8屆 (2003-200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9屆 (2005-2006)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0屆 (2007-2008)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1屆 (2009-2010)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2屆 (2011-2012)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3屆 (2013-2014) 雙年獎
推薦獎
第14屆 (2015-2016) 雙年獎
推薦獎
散文組 評審:朱少璋、陶然、梅子、陳子善、黃仁逵
小說組 評審:王良和、王璞、何杏楓、許子東、鍾文音
文學評論組 評審:陳平原、陳潔儀、陳麗芬、馮偉才、羅貴祥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方素珍、周蜜蜜、韋婭、馬翠蘿、黃虹堅
第十三屆 (2013-2014)  
新詩組 評審[1]王良和胡燕青鄭培凱鍾玲鍾國強  
雙年獎: 陽光棧道有多寛 劉偉成
推薦獎: 本體夜凉如水:關天林詩集 關天林
 決審作品:文於天《狼狽》、曹疏影《金雪》、游欣妮《紅豆湯圓》、葉英傑《尋找舒適的坐姿》
     
散文組 評審:張曉風、陳志誠、陳德錦、黃仁逵、雷競璇  
雙年獎: 梅花帳 朱少璋
積風集 郭梓琪
推薦獎: 紙上染了藍 周耀輝
決審作品:黎翠華《左岸的雨天》、葉輝《書若蜉蝣》
     
小說組 評審:崑南、何杏楓、施叔青、陶然、黃仲鳴  
雙年獎: 破地獄 王良和
推薦獎: 記憶裁片 黎翠華
 決審作品:麥華嵩《天方茶餐廳夜譚》、梁莉姿《住在安全島上的人》、惟得《請坐》
     
文學評論組 評審:許子東、馮偉才、黃子平、鄭明娳、譚國根  
推薦獎: 身體與符號建構: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學 林幸謙
決審作品:陳永康《新詩賞析基本法》、黃淑嫻《香港影像書寫:作家、電影與改編》、陳岸峰《文學的書寫及其不滿》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韋婭、秦文君、陳葒、葉瑞蓮、潘明珠  
推荐奖: 那年老师教晓我的事 周淑屏
詩探卡爾維之黑夜·橋上 徐焯賢
     
第十二屆 (2011-2012)  
新詩組 評審[2]:王良和、羈魂、楊澤、葉輝、鄭培凱  
雙年獎: 只道尋常 鍾國強 川漓社
推薦獎: 而我們行走 呂永佳 文化工房
 決審作品:胡燕青《時間麥皮》、羅貴祥《記憶暫時收藏》、蔡炎培《離鳩譜》
     
散文組 評審:岑逸飛、陳志誠、陳雲、陳德錦、劉克襄  
雙年獎: 蝦子香 胡燕青 匯智
推薦獎: 虛齒記 曹疏影 kubrick
   決審作品:鄺龑子《隔岸留痕》、朱少璋《小字雙行》
     
小說組 評審:崑南、陶然、張系國、陳慧、黃子平  
雙年獎: 烈佬傳 黃碧雲 天地
推薦獎: 細說:梁品亮小說集 梁品亮 川漓社
決審作品:陳愴《筆架山下》、適然《屋不是家:混聲合唱》、洛楓《炭燒的城》
     
文學評論組 評審:許子東、梅子、廖炳惠、鄭樹森、譚國根  
雙年獎: 香港歌詞八十談 朱耀偉黃志華 匯智
  決審作品:楊興安《金庸小說與文學》、葉輝《Metaxy:中間詩學的誕生》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方衛平、何巧嬋、陳葒、黃虹堅、潘明珠  
雙年獎: Q版特工29:暗域狙擊 梁科慶 突破
雙年獎: 長翅膀的夜 韋婭 新雅
推薦獎: 幸福窮日子 阿濃 突破
     
第十一屆 (2009-2010)  
新詩組 評審:何福仁、羈魂、胡燕青、陳義芝、鄭培凱 
雙年獎: 鯨鯨詩集:在日與夜的夾縫裏 鯨鯨 文化工房
推薦獎: 有貓在歌唱 陳麗娟 文化工房
推薦獎: 島嶼之北 洛謀 文化工房
  決審作品:潘國靈《靈魂獨舞》  
     
散文組  評審:楊牧、陳志誠、陳雲、黃仲嗚、黃國彬  
雙年獎: 城門開 北島 牛津大學
推薦獎: 隱指 朱少璋 匯智
  決審作品:黃震遐《醫說樂韻》、王家敏《畫神像的女兒:我的元朗街坊誌》、鄺龑子《烟兩閒燈》、麥樹堅《目白》、潘國靈《靈魂獨舞》、葉輝《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陳滅《抗世詩話》、江迅《干物女與草食男》  
     
小說組  評審:王良和、崑南、涂乃賢、黃子平、駱以軍  
雙年獎: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也斯 牛津大學
推薦獎: 行路難 李維怡 kubrick
  決審作品:紅眼《紙烏雅》、陳冠中《盛世》  
     
文學評論組  評審:許子東、陳思和、陳國球、鄭樹森、譚國根  
雙年獎: 香港小說與個人記憶 陳潔儀 天地
  決審作品:黃志華、朱耀偉《香港歌詞導賞》、劉燕萍《女性與命運:粵劇‧粵語戲曲電影論集》陳智德《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推薦獎: 野地果 胡燕青 突破
     
第十屆 (2007-2008)  
新詩組 評審:何福仁、胡燕青、張錯、黃國彬、羈魂
雙年獎: 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 廖偉棠 kubrick
推薦獎: 市場,去死吧 陳滅 麥穗
推薦獎: 記憶前書 鄭政恆 三聯
  決審作品:王良和《時間問題》、莊柔玉《寂入流感》、關夢南《看海的日子》  
     
散文組  評審:岑逸飛、陳雲、陳德錦、黃仲鳴、劉克襄  
雙年獎: 灰闌記 朱少璋 匯智
雙年獎: 房間 李智良 廿九几/kubrick
推薦獎: 持花的小孩 劉偉成 匯智
  決審作品:麥華嵩《眸中風景》、王良和《魚話》、董橋《絶色》、陳之藩《思與花間》、梁嘉儀《消隱》  
     
小說組  評審:王良和、王璞、許子東、崑南、蘇童  
雙年獎: Footnotes 唐睿 三聯
推薦獎: 腹稿 葉愛蓮 廿九几/kubrick
  決審作品:麥華嵩《回憶幽靈》、麻手《鴛鴦》、陳志華《失蹤的象》、黃虹堅《我媽的老套愛情》  
     
文學評論組  評審:古劍、李歐梵、梅子、鄭樹森、鄭登翰  
推薦獎: 他地在地:訪尋文學的評論 羅貴祥 天地
推薦獎: 晚期風格:香港女作家三論 黃念欣 天地
  決審作品:  
   洛楓《請勿超越黃線》、何褔仁《浮城1, 2,3:西西小說新析》  
兒童少年文學組    
推薦獎: 去中國人的幻想世界玩一趟 阿濃 突破
     
第九屆 (2005-2006)[3]  
新詩組  評審:何福仁、瘂弦、葉輝、蔡炎培、羈魂
雙年獎: 詩大調 崑南 風雅
雙年獎: 飛天棺材 洛楓 青文書屋
推薦獎: 摺頁 胡燕青 東岸
推薦獎: 魚化石 黃茂林 麥穗
  決審作品:雨希《生病了》、梁秉鈞《蔬菜的政治》  
     
散文組  評審:王良和、岑逸飛、黃仲鳴、楊牧、黃國彬  
雙年獎: 舊時風光:香港往事回味 陳雲 花千樹
推薦獎: 煙迷你的眼 葉輝 麥穗
  決審作品:葉輝《吃遍人間煙火》、董橋《故事》、也斯《也斯的香港》  
     
小說組  評審:許子東、莫言、崑南、陶然、劉以鬯  
雙年獎: 滴水觀音 陳汗 青文書屋
推薦獎: 繪逃師 可洛 麥穗
推薦獎: 盛開的桃金孃 陳德錦 匯智
  決審作品:葛亮《相忘於江湖的魚》、陳慧《愛未來》、潘國靈《失落園》  
     
文學評論組  評審:陳子善、梅子、黃子平、鄭樹森、劉紹銘  
雙年獎: 新詩地圖私繪本 葉輝 天地
雙年獎: 香港短篇小說初探 許子東 天地
推薦獎: 在兩大傳統的陰影下 黃燦然 天地
推薦獎: 愔齋書話:香港文學札記 陳智德 麥穗
  決審作品:沒有其它決審作品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大牌檔‧當舖‧涼茶舖 周淑屏 獲益
雙年獎: 蟑螂王 韋婭 和平圖書
推薦獎: 獅王密令:666之謎 葉松茂 基督教文藝
  決審作品:  
     
第八屆 (2003-2004)  
新詩組 評審:王良和、余光中、崑南、關夢南、羈魂 
雙年獎: 生長的房子 鍾國強 青文書屋
推薦獎: 疑問 陳德錦 匯智
推薦獎: 十項全能 蔡炎培 瑋業
  決審作品:沒有其它決審作品  
     
散文組  評審:許迪鏘、陶然、張錯、黃仲鳴、黃國彬  
雙年獎: 白描 董橋 牛津大學
推薦獎: 拈來趣味:林行止自選集 林行止 天地圖書
  決審作品:陳雲《故我猶在:香港山居憶舊》、顏純鈎《心版圖》、邁克《互吹不如單打》、陳之藩《散步》、童元方《水流花靜:科學與詩的對話》、施友朋《色相.人間》、董橋《甲申年紀事》、董橋《小風景》  
     
小說組  評審:也斯、李歐梵、許子東、劉以鬯、蘇童  
雙年獎: 好黑 謝曉虹 青文書屋
推薦獎: 寧靜的獸 韓麗珠 青文書屋
  決審作品:陳寶珍《改寫神話的年代》、王貽興《一半的房子、一半的他》(注:陳冠中《香港三部曲》、黃燕萍《又見椹子紅》進入決選,唯參選資格具爭議性,經評審討論後被剔除)  
     
文學評論組  評審:王宏志、梅子、黃子平、廖炳惠、鄭樹森  
推薦獎: 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訏小說研究 王璞 里波
推薦獎: 打開文論的視窗 崑南 文星圖書
  決審作品:李歐梵《清水灣畔的臆語》

(注:黃繼持《現代化.現代性.現代文學》在決審會議獲頒雙年獎,唯出版社因技術問題撤回提名,故雙年獎從缺)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明天你就十五歲了 黃虹堅 青桐社
推薦獎: 你也聽見蝴蝶在說話嗎? 君比 螢火蟲
推薦獎: 貧窮旅程的光影情書 馮志康 突破
  決審作品:  
     
第七屆 (2001-2002)  
新詩組 評審:王良和、胡燕青、葉輝、瘂弦、戴天
雙年獎: 關夢南詩集 關夢南 風雅
推薦獎: 城市浮遊 鍾國強 青文書屋
推薦獎: 原詩 林幸謙 天地圖書
  決審作品:廖偉棠《手風琴裡的浪遊》、羈魂《回力鏢》、鍾偉民《故事》  
     
散文組  評審:小思、楊牧、蔣芸、劉紹銘、顏純鈎  
雙年獎: 從前 董橋 牛津大學
推薦獎: 山水遙遙 黎翠華 基督教文藝
  決審作品:王良和《山水之間》、古蒼梧《祖父的大宅》  
     
小說組  評審:也斯、王安憶、王璞、陶然、劉以鬯  
雙年獎: 魚咒 王良和 青文書屋
雙年獎: 無城有愛 王貽興 蟻窩
推薦獎: 病忘書 潘國靈 指南針
  決審作品:綠騎士《啞箏之醒》、陳慧《看過去》、陳少華《克勞蒂婭》、區樂民《浪花在微笑》  
     
文學評論組  評審:王宏志、馬森、許子東、陳國球、鄭樹森  
雙年獎: 魯迅陳映真朱光潛 黃繼持 牛津大學
推薦獎: 今生此時今世此地:張愛玲、蘇青、胡蘭成的上海 古蒼梧 牛津大學
推薦獎: 書寫浮城:香港文學評論集 葉輝 青文書屋
  決審作品:(沒有其它決審作品)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貓咪QQ的奇遇 黃慶雲 新雅
推薦獎: 一家人看月亮 阮志雄(文)、  王建衡(圖) 螢火蟲
  決審作品:  
     
第六屆 (1999-2000)  
新詩組 評審:王良和、崑南、羈魂、葉輝、鍾玲 
雙年獎: 黃禍‧未完成之一:佛釘十架 陳汗 東岸
推薦獎: 不可能的家 游靜 青文書屋
推薦獎: 門/窗/風/雨 鍾國強 青文書屋
  決審作品:(沒有其它決審作品)  
     
散文組  評審:余秋雨、陶傑、陳志誠、陳德錦、黃國彬  
雙年獎: 放風箏 梁錫華 華漢文化
推薦獎: 一人觀眾 丘世文 青文書屋
推薦獎: 水在瓶 葉輝 獲益
推薦獎: 灑淚暗牽袍 黃秀蓮 振然
  決審作品:余滿華《香港老地方見》、黎婉嫻《當差來的天使走了》、梅子《葦思散葉》  
     
小說組 評審:艾曉明、李歐梵、黃子平、黃繼持、潘耀明  
雙年獎: 么舅傳奇 王璞 天地圖書
雙年獎: 烈女圖 黃碧雲 天地圖書
推薦獎: 對倒 劉以鬯 獲益
  決審作品:陳寶珍《角色的反駁》、黃碧雲《媚行者》、陳冠中《什麼都沒有發生》  
     
文學評論組 評審:王德威、許子東、陳國球、鄭樹森、劉紹銘  
推薦獎: 必要的角度 黃燦然 素葉
  決審作品:曾焯文《達夫心經--郁達夫的心理分析》、陳家春《慾魘的透視》  
兒童少年文學組    
雙年獎: 青春出於藍 陳葒 獲益
雙年獎: 會飛的葉子 韋婭 木棉樹
  決審作品:  
     
第五屆 (1997-1998)  
新詩組 評審:古兆申、余光中、何福仁、羈魂、黃國彬 
雙年獎: 地車裡 胡燕青 詩雙月刊
雙年獎: 於是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 飲江 呼吸詩社
  決審作品:秀實《島圖說》、鄧阿藍《一首低沉的民歌》、葦鳴《傳說》、劉偉成《一天》  
     
散文組 評審:許廸鏘、張錯、陳志誠、黃繼持、小思  
雙年獎: 放風 黃仁逵 素葉
雙年獎: 閒筆戲寫 辛其氏 素葉
推薦獎: 浮城後記 葉輝 青文書屋
推薦獎: 殖民歲月:陳鈞潤城市記事簿 陳鈞潤 突破
  決審作品:舒非《記憶中的風景》、陶然《秋天的約會》、胡燕青《十九歳的天空》、潘銘燊《潘銘燊散文選》、丘世文《看眼難忘》、葉輝《浮城後記》、初生莫永雄《極點》、康夫《雲柱集》  
     
小說組 評審:金聖華、陳若曦、劉以鬯、劉紹銘、顏純鈎  
雙年獎: 拾香紀 陳慧 七字頭
  決審作品:劉文勇《香港的早晨》、王璞《知更鳥》、黎翠華《靡室靡家》、溫紹賢《梅萼之歌》、潘國靈《傷城記》、楊漪珊《等候董建華發落》、東瑞《無言年代》、綠騎士《石夢》  
     
文學評論組 評審:璧華、曹順慶、陳國球、黃子平、黃維樑  
推薦獎: 最後的中國人 陳耀成 素葉
  決審作品:黃念欣《講話文章II》、陳德錦《邊緣回歸》、王一桃《王一桃文論選》、黃淑嫻《女性書寫:電影與文學》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一米四八 胡燕青 突破
推薦獎: 豆豆看天星 黃慶雲 真文化
  決審作品:  
     
第四屆 (1995-1996)  
新詩組 評審:王良和、黃國彬、楊牧、蔡炎培、羈魂 
雙年獎: 半途:梁秉鈞詩選 也斯 香港作家
雙年獎: 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 何福仁 素葉
  決審作品: 鍾偉民《回憶》、也斯《游離的詩》  
     
散文組 評審:余秋雨、陶傑、曾敏之、董橋、潘銘燊  
雙年獎: 我們如此很好 黃碧雲 青文書屋
推薦獎: 李國威文集 李國威 青文書屋
  決審作品:也斯《越界書簡》、蘭心《淡藍色煙霞》、阿濃《快樂有巢氏》、杜杜《瓶子集》、古蒼梧《備忘錄》、盧瑋鑾《香港故事-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  
     
小說組 評審:李歐梵、何錦玲、孫述宇、也斯、黃維樑  
雙年獎: 劉以鬯中篇小說選 劉以鬯 香港作家
雙年獎: 狂城亂馬 心猿 青文書屋
  決審作品:蔡振興《夜行單車》、董啟章《紀念册》、夏潤琴《沒箇安排處》、李志超《等待颶風》、鍾毓材《淘金夢土之三-大地主人》、關麗珊《與天使同眠》、馬建《怨碑》  
     
文學評論組 評審:陳永明、陳平原、陳國球、黃子平、趙令揚  
推薦獎: 形式、心理、反應:中國文學新銓 陳炳良 商務
推薦獎: 時間的話題:對話集 西西何福仁 素葉
  決審作品:黃康顯《香港文學發展與評價》、董啟章與黃念欣《講話文章》、鄭樹森《藝文綴語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聰明狗和百變貓 黃慶雲 新雅
推薦獎: 小冬校園 董啟章 突破
推薦獎: 天外小怪客 陳華英 啟思
推薦獎: 跳出愛的漩渦 孫慧玲 獲益
  決審作品:  
     
第三屆 (1993-1994)  
新詩組 評審:古兆申、蔡炎培、楊牧、戴天、楊匡漢 
雙年獎: 看河集 俞風 素葉
  決審作品:  
散文組 評審:  
雙年獎: 泰晤士河畔 陶傑 人間世
雙年獎: 愛島的人 陳德錦 新穗
  決審作品:  
小說組 評審:  
雙年獎: 紅格子酒舖 辛其氏 素葉
雙年獎: 溫柔與暴烈 黃碧雲 天地圖書
推薦獎: 女人啊,女人 吳應廈 香港文學報社
  決審作品: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阿濃說故事100 阿濃 大家
推薦獎: 哈囉 陳華英 獲益
推薦獎: 圓轆轆手記:校園記趣 何巧嬋 青田
  決審作品:  
     
第二屆 (1991-1992)  
新詩組 評審:也斯、蔡炎培、楊牧、黃國彬、謝冕
雙年獎: 柚燈 王良和 詩雙月刊
  決審作品:  
散文組 評審:  
雙年獎: 琥珀光 黃國彬 香江
推薦獎: 秋水 王良和 突破
推薦獎: 蔣芸作品集 蔣芸 蔣芸製作
  決審作品:  
小說組 評審:  
雙年獎: 西西卷 西西 三聯
  決審作品: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少年的我 何紫 山邊社
  決審作品:  
     
第一屆 (1989-1990)  
新詩組 評審[4]:古兆申、蔡炎培、羈魂、戴天、鄭愁予、葉維廉 
推薦獎: 乞靈再集 乞靈 破土
推薦獎: 我們是那麼接近 吳美筠 詩雙月刊
  決審作品:  
散文組 評審:  
雙年獎: 解咒的人 鍾玲玲 小島綠葉
  決審作品:  
小說組 評審:  
雙年獎: 布拉格的明信片 也斯 創建
雙年獎: 找房子 陳寶珍  
  決審作品:  
兒童少年文學組 評審:  
雙年獎: 兒童院的孩子 周蜜蜜 山邊社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PDF). [2016-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4). 
  2. ^ 存档副本 (PDF). [2016-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6). 
  3. ^ 第九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揭晓 文坛百花齐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載中國新聞網,2007年11月16日
  4. ^ 【香港文獎的前世今生】評審者被評審,且看評審機制可以怎變 ——從今屆雙年獎風波說起 - 101藝術新聞網. www.101arts.net.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