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网球公开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7日 (六) 14:13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義大利公開賽
地點羅馬
 義大利
場館en:Foro Italico
表面紅土/室外
Official website
 ATP世界巡迴賽
類別1000大師賽
56S / 28Q / 24D
獎金€ 4,300,755
 WTA巡迴賽
類別超級巡迴賽
56M / 32Q / 28D
獎金€ 2,399,000

羅馬大師賽(Rome Masters)為每年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網球巡迴賽,是ATP大師賽之一,同時也是WTA一級賽事,男女選手的賽程會安排在5月不同週舉行,場地為紅土。賽事另一個為人熟知的名稱為義大利公開賽(Italian Open);現今正式的官方贊助商名稱為「Internazionali BNL d'Italia」。

義大利網球錦標賽從1930年最初是在米蘭舉辦,並持續到1934年;1935年開始改搬到羅馬舉行,1936年至1949年間停辦,1950年開始繼續舉辦,並於1969年開放成為公開賽。

歷年冠亞軍

男子單打

拉斐爾·納達爾生涯9次贏得羅馬大師賽單打冠軍,是此賽事最多的選手,也是男子巡迴賽唯一在2項1000分級賽事曾9奪冠的選手(蒙地卡羅大師賽11冠),兩項賽事皆為紅土賽事
僅列出1969年後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0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5) 阿根廷 迪亞哥·施瓦茲曼 7–5, 6–3
2019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9)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0, 4–6, 6–1
2018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8) 德国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6–1, 1–6, 6–3
2017 德国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4, 6–3
2016 英国 安迪·穆雷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6–3, 6–3
2015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4) 瑞士 罗杰·费德勒 6–4, 6–3
2014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3)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 4–6, 6–3, 6-3
2013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7) 瑞士 罗杰·费德勒 6–1, 6–3
2012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6)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7–5, 6–3
2011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2)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 6–4, 6–4
2010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5) 西班牙 大卫·费雷尔 7–5, 6–2
2009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4)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7–6, 6–2
2008 塞尔维亚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瑞士 斯坦·瓦林卡 4–6, 6–3, 6–3
2007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3) 智利 费尔南多·冈萨雷斯 6–2, 6–2
2006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2) 瑞士 罗杰·费德勒 6–7(0–7), 7–6(7–5), 6–4, 2–6, 7–6(7–5)
2005 西班牙 拉斐尔·纳达尔 阿根廷 基列莫·科里亚 6–4, 3–6, 6–3, 4–6, 7–6(8–6)
2004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阿根廷 大衛·納爾班迪安 6–3, 6–3, 6–1
2003 西班牙 費利克斯·曼迪雅 瑞士 罗杰·费德勒 7–5, 6–2, 7–6(10–8)
2002 美国 阿加西 德国 托米·哈斯 6–3, 6–3, 6–0
2001 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費雷羅 巴西 古斯塔沃·庫爾滕 3–6, 6–1, 2–6, 6–4, 6–2
2000 瑞典 馬格努斯·諾曼 巴西 古斯塔沃·庫爾滕 6–3, 4–6, 6–4, 6–4
1999 巴西 古斯塔沃·庫爾滕 澳大利亚 派屈克·拉夫特 6–4, 7–5, 7–6(8–6)
1998 智利 馬塞洛·里奧斯 西班牙 阿爾伯特·科斯塔 w/o
1997 西班牙 亚历克斯·克雷特加 智利 馬塞洛·里奧斯 7–5, 7–5, 6-3
1996 奥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荷兰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6–2, 6–4, 3–6, 6–3
1995 奥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西班牙 塞爾希·布魯格拉 3–6, 7–6(7–5), 6–2, 6–3
1994 美国 皮特·桑普拉斯 德国 鮑裡斯·貝克爾 6–1, 6–2, 6–2
1993 美国 庫里爾 克罗地亚 伊万尼塞维奇 6–1, 6–2, 6–2
1992 美国 庫里爾 西班牙 阿爾伯·特科斯塔 7–6, 6–0, 6–4
1991 西班牙 埃米利奧·桑切絲 阿根廷 阿爾貝托·曼奇尼 6–3, 6–1, 3–0 (退賽)
1990 奥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苏联 安德烈·切斯諾科夫 6–1, 6–3, 6–1
1989 阿根廷 阿爾貝托·曼奇尼 美国 阿加西 6–3, 4–6, 2–6, 7–6, 6–1
1988 捷克斯洛伐克 伊萬·倫德爾 阿根廷 吉列爾莫·佩雷斯·羅旦 2–6, 6–4, 6–2, 4–6, 6–4
1987 瑞典 馬茨·維蘭德 阿根廷 馬汀·傑特 6–3, 6–4, 6–4
1986 捷克斯洛伐克 伊萬·倫德爾 西班牙 埃米利奧·桑切絲 7–5, 4–6, 6–1, 6–1
1985 法國 雅尼克·諾阿 捷克斯洛伐克 米洛斯拉夫·梅希爾 6–3, 3–6, 6–2, 7–6
1984 厄瓜多尔 安德列斯·戈麦斯 美国 亞倫·克利斯坦 2–6, 6–1, 6–2, 6–2
1983 美国 吉米·阿里亞斯 西班牙 何塞·伊格拉斯 6–2, 6–7, 6–1, 6–4
1982 厄瓜多尔 安德列斯·戈麦斯 美国 艾略特·泰爾切爾 6–2, 6–3, 6–2
1981 阿根廷 何塞·路易士·克拉克 巴拉圭 維克多·佩奇 6–3, 6–4, 6–0
1980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法國 雅尼克·諾阿 6-0, 6-4, 6-4
1979 美国 維塔斯·古庫拉提斯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6-7, 7-6, 6-7, 6-4, 6-2
1978 瑞典 比約恩·博格 義大利 阿德里亞諾·潘納塔 1-6, 6-3, 6-1, 4-6, 6-3
1977 美国 維塔斯·古庫拉提斯 義大利 安東尼奧·祖加雷里 6-2, 7-6, 3-6, 7-6
1976 義大利 阿德里亞諾·潘納塔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2-6, 7-6, 6-2, 7-6
1975 墨西哥 勞爾·拉米瑞茲 西班牙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7-6, 7-5, 7-5
1974 瑞典 比約恩·博格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6-3, 6-4, 6-2
1973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西班牙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6-1, 6-1, 6-1
1972 西班牙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捷克斯洛伐克 揚·科德斯 4-6, 6-1, 7-5, 6-2
1971 澳大利亚 羅德·拉沃 捷克斯洛伐克 揚·科德斯 7-5, 6-3, 6-3
1970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捷克斯洛伐克 揚·科德斯 6-3, 1-6, 6-3, 8-6
1969 澳大利亚 約翰·紐康姆 澳大利亚 托尼·羅切 6-3, 4-6, 6-2, 5-7, 6-3

女子單打

僅列出1969年後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0 羅馬尼亞 西莫娜·哈勒普 捷克 卡羅利娜·普利什科娃 6–0, 2–1(退賽)
2019 捷克 卡羅利娜·普利什科娃 英国 約翰娜·康塔 6–3, 6–4
2018 乌克兰 伊莉娜·斯維托莉娜 羅馬尼亞 西莫娜·哈勒普 6–0, 6–4
2017 乌克兰 伊莉娜·斯維托莉娜 羅馬尼亞 西莫娜·哈勒普 4–6, 7–5, 6–1
2016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美国 麥迪遜·基絲 7–6(7–5), 6–3
2015 俄罗斯 玛丽亚·莎拉波娃 西班牙 卡拉·蘇亞雷斯·納瓦羅 4–6, 7–5, 6–1
2014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義大利 薩拉·埃拉尼 6–3, 6–0
2013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白俄罗斯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6–3, 6–1
2012 俄罗斯 玛丽亚·莎拉波娃 中国 李娜 4–6, 6–4, 7–6(7–5)
2011 俄罗斯 玛丽亚·莎拉波娃 澳大利亚 萨曼莎·斯托瑟 6–2, 6–4
2010 西班牙 玛丽亚·何塞·马丁内斯·桑切斯 塞尔维亚 耶莱娜·扬科维奇 7–6(7–5), 7–5
2009 俄罗斯 萨芬娜 俄罗斯 庫茲涅佐娃 6–3, 6–2
2008 塞尔维亚 揚科維奇 法國 阿麗澤·科奈 6–2, 6–2
2007 塞尔维亚 揚科維奇 俄罗斯 庫茲涅佐娃 7–5, 6–1
2006 瑞士 辛吉斯 俄罗斯 薩芬娜 6–2, 7–5
2005 法國 毛瑞斯莫 瑞士 帕蒂·施妮德 2–6, 6–3, 6–4
2004 法國 毛瑞斯莫 美国 卡普里亞蒂 3–6, 6–3, 7–6
2003 比利时 克莱斯特尔斯 法國 毛瑞斯莫 3–6, 7–6, 6–0
2002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比利时 賈斯汀·海寧 7–6, 6–4
2001 南斯拉夫 潔蓮娜·杜柯琪 法國 毛瑞斯莫 7–6, 6–1
2000 美国 莫妮卡·塞莱斯 法國 毛瑞斯莫 6–2, 7–6
1999 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 法國 瑪麗·皮爾斯 6–4, 6–2
1998 瑞士 辛吉斯 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 6–3, 2–6, 6–3
1997 法國 瑪麗·皮爾斯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6–4, 6–0
1996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瑞士 辛吉斯 6–2, 6–3
1995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西班牙 桑切斯 6–3, 6–1
1994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美国 納芙拉蒂洛娃 7–6, 6–4
1993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7–5, 6–1
1992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南斯拉夫 莫妮卡·塞莱斯 7–5, 6–4
1991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南斯拉夫 莫妮卡·塞莱斯 6–3, 6–2
1990 南斯拉夫 莫妮卡·塞莱斯 美国 納芙拉蒂洛娃 6–1, 6–1
1989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西班牙 桑切斯 6-2, 5-7, 6-4
1988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加拿大 海倫·凱勒西 6-1, 6-7, 6-1
1987 西德 施特菲·格拉芙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7-5, 4-6, 6-0
1986 未舉辦
1985 義大利 拉斐拉·雷吉 美国 維琪·尼爾森·鄧巴 6-4, 6-4
1984 保加利亚 瑪努埃拉·馬列娃 美国 埃弗特 6-3, 6-3
1983 匈牙利 安德列雅·特梅史瓦利 美国 波妮·蓋德塞克 6-1, 6-0
1982 美国 埃弗特 捷克斯洛伐克 哈娜·曼德利科娃 6-0, 6-2
1981 美国 埃弗特 羅馬尼亞 維吉尼亞·露吉奇 6-1, 6-2
1980 美国 埃弗特 羅馬尼亞 維吉尼亞·露吉奇 5-7, 6-2, 6-2
1979 美国 崔西·奧斯丁 西德 西爾維婭·哈尼卡 6-4, 1-6, 6-3
1978 捷克斯洛伐克 蕾吉娜·馬爾西科娃 羅馬尼亞 維吉尼亞·露吉奇 7-5, 7-5
1977 美国 珍妮·紐貝里 捷克斯洛伐克 雷納塔·托馬諾娃 6-3, 7-6
1976 南斯拉夫 米瑪·揚索貝茲 澳大利亚 萊絲莉·亨特 6-1, 6-3
1975 美国 埃弗特 捷克斯洛伐克 納芙拉蒂洛娃 6-1, 6-0
1974 美国 埃弗特 捷克斯洛伐克 納芙拉蒂洛娃 6-3, 6-3
1973 澳大利亚 伊凡·古拉岡 美国 埃弗特 7-6, 6-0
1972 美国 琳達·圖埃羅 苏联 奧爾嘉·莫諾佐娃 6-4, 6-3
1971 英国 維吉尼亞·韋德 西德 海嘉·馬斯特霍夫 6-4, 6-4
1970 美国 比莉·珍·金 美国 茱莉·赫德曼 6-1, 6-3
1969 美国 茱莉·赫德曼 澳大利亚 凱莉·梅爾維爾 7-5, 6-3

男子雙打

僅列出1970年後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17 法國 尼古拉·馬俞
法國 皮埃爾-雨果·赫伯特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西班牙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4–6, 6–4, [10–3]
2008 美国 鮑勃·布賴恩
美国 邁克·布賴恩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塞尔维亚 內納德·澤蒙季奇
3-6, 6-4, 10-8
2007 法國 法布裡斯·桑托羅
塞尔维亚 內納德·澤蒙季奇
美国 鮑勃·布賴恩
美国 邁克·布賴恩
6-4, 6-7, 10-7
2006 巴哈马 馬克·諾爾斯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以色列 強納生·爾里奇
以色列 安迪·拉姆
4-6, 6-4, 10-6
2005 法國 米凱爾·羅德拉
法國 法布裡斯·桑托羅
美国 鮑勃·布賴恩
美国 邁克·布賴恩
7-5, 6-4
2004 印度 馬赫西·布帕希
白俄罗斯 馬克斯·米爾內
澳大利亚 韋恩·亞瑟斯
澳大利亚 保羅·漢萊
1-6, 6-4, 7-6
2003 澳大利亚 韋恩·亞瑟斯
澳大利亚 保羅·漢萊
法國 米凱爾·羅德拉
法國 法布裡斯·桑托羅
7-5, 7-6
2002 捷克 馬丁·達姆
捷克 西里爾·蘇克
辛巴威 韋恩·布萊克
辛巴威 凱文·尤利特
7-5, 7-5
2001 南非 韋恩·費雷拉
俄罗斯 卡費爾尼科夫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澳大利亚 山頓·斯托利
6-4, 7-6
2000 捷克 馬丁·達姆
斯洛伐克 多米尼克·賀巴提
南非 韋恩·費雷拉
俄罗斯 卡費爾尼科夫
6-4, 4-6, 6-3
1999 南非 艾利斯·費雷拉
美国 里克·利奇
南非 大衛·亞當斯
南非 約翰·拉夫尼·德雅熱
6-7, 6-1, 6-2
1998 印度 馬赫西·布帕希
印度 林德·佩斯
南非 艾利斯·費雷拉
美国 里克·利奇
6-4, 4-6, 7-6
1997 巴哈马 馬克·諾爾斯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辛巴威 拜倫·布萊克
美国 亞歷克斯·歐布萊恩
6-3, 4-6, 7-5
1996 辛巴威 拜倫·布萊克
加拿大 格蘭特·康奈爾
比利时 利伯爾·皮梅克
南非 拜倫·塔爾博特
6-2, 6-3
1995 捷克 西里爾·蘇克
捷克 丹尼爾·維塞克
瑞典 揚·阿沛爾
瑞典 喬納斯·比約克曼
6-3, 6-4
1994 俄罗斯 卡費爾尼科夫
捷克 大衛·里奇爾
南非 韋恩·費雷拉
西班牙 查維·桑切斯
6-1, 7-5
1993 荷兰 亞柯·艾爾汀
荷兰 保羅·漢亞胡斯
南非 韋恩·費雷拉
澳大利亚 馬克·克拉茨曼
6-4, 7-6
1992 瑞士 耶可柏·拉塞克
瑞士 馬克·羅塞特
南非 韋恩·費雷拉
澳大利亚 馬克·克拉茨曼
6-4, 3-6, 6-1
1991 義大利 奧馬爾·康波雷塞
克罗地亚 伊万尼塞维奇
美国 盧克·詹森
澳大利亚 勞瑞·沃德
6-2, 6-3
1990 西班牙 塞爾希奧·卡薩爾
西班牙 埃米利奧·桑切絲
美国 庫里爾
美国 馬丁·戴維斯
7-6, 7-5
1989 美国 庫里爾
美国 桑普拉斯
巴西 丹尼洛·馬爾塞利諾
巴西 毛羅·德梅內塞斯
6-4, 6-3
1988 墨西哥 賀黑·羅薩諾
美国 陶德·威茨肯
瑞典 安德斯·亞利德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斯·斯密德
6-3, 6-3
1987 法國 蓋伊·福蓋特
法國 雅尼克·諾阿
捷克斯洛伐克 米洛斯拉夫·梅希爾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斯·斯密德
6-2, 6-7, 6-3
1986 法國 蓋伊·福蓋特
法國 雅尼克·諾阿
澳大利亚 馬克·埃德蒙森
美国 舍伍德·史都華
7-6, 6-2
1985 瑞典 安德斯·亞利德
瑞典 馬茨·維蘭德
美国 肯·弗拉克
美国 羅伯特·瑟古索
4-6, 6-3, 6-2
1984 美国 肯·弗拉克
美国 羅伯特·瑟古索
澳大利亚 約翰·亞歷山大
美国 麥克·利奇
3-6, 6-3, 6-4
1983 巴拉圭 弗朗西斯科·岡薩雷斯
巴拉圭 維克多·佩奇
瑞典 揚·貢納松
美国 麥克·利奇
6-4, 6-2
1982 瑞士 海恩茲·根達特
匈牙利 巴拉茲·塔羅基
波兰 沃依切赫·菲巴克
澳大利亚 約翰·費茲傑羅
6-4, 4-6, 6-3
1981 智利 漢斯·吉爾德邁斯特爾
厄瓜多尔 安德列斯·戈麦斯
美国 布魯斯·曼森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斯·斯密德
7-5, 6-2
1980 澳大利亚 馬克·埃德蒙森
澳大利亚 金·沃威克
匈牙利 巴拉茲·塔羅基
美国 艾略特·泰爾切爾
7-6, 7-6
1979 美国 彼得·弗萊明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斯·斯密德
阿根廷 何塞·路易士·克拉克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4-6, 6-1, 7-5
1978 巴拉圭 維克多·佩奇
智利 柏羅斯·普拉遙
捷克斯洛伐克 揚·科德斯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斯·斯密德
6-7, 7-6, 6-1
1977 美国 布萊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勞爾·拉米瑞茲
美国 弗雷德·麥克內爾
美国 舍伍德·史都華
6-7, 7-6, 7-5
1976 美国 布萊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勞爾·拉米瑞茲
澳大利亚 喬夫·馬斯特斯
澳大利亚 紐康比
7-6, 5-7, 6-3, 3-6, 6-3
1975 美国 布萊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勞爾·拉米瑞茲
美国 吉米·康諾爾斯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6-4, 7-6, 2-6, 6-1
1974 美国 布萊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勞爾·拉米瑞茲
西班牙 胡安·希斯韋特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6-3, 6-2, 6-3
1973 澳大利亚 紐康比
荷兰 湯姆·歐凱爾
澳大利亚 羅斯·凱斯
澳大利亚 喬夫·馬斯特斯
6-2, 6-3, 6-4
1972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揚·蒂利亞克
澳大利亚 盧·霍德
南非 弗路·麥克米蘭
5-7, 6-3, 6-2
1971 澳大利亚 紐康比
澳大利亚 托尼·羅切
西班牙 安德烈斯·希梅諾
英国 羅傑·泰勒
6-2, 5-7, 6-4
1970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揚·蒂利亞克
澳大利亚 威廉·鮑瑞
澳大利亚 歐文·戴維森
11-9, 6-2, 10-8

女子雙打

僅列出1980年後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17 中華民國 詹詠然
瑞士 玛蒂娜·辛吉斯
俄罗斯 艾蓮娜·費絲蓮娜
俄罗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7–5, 7–6(7–4)
2013 中華臺北 謝淑薇
中国 彭帥
義大利 薩拉·埃拉尼
義大利 羅貝塔·文奇
6-4, 3-6, 10-8
2012 義大利 薩拉·埃拉尼
義大利 羅貝塔·文奇
2011 中国 鄭潔
中国 彭帥
2009 中華臺北 謝淑薇
中国 彭帥
2008 中華臺北 詹詠然
中華臺北 莊佳容
捷克 伊貝塔·貝內索娃
斯洛伐克 珍妮特·胡莎露娃
7-6(5), 6-3
2007 法國 納塔莉·德希
義大利 聖安傑洛
義大利 塔琪安娜·加賓
義大利 羅貝塔·芬奇
6-4, 6-1
2006 斯洛伐克 達妮埃拉·漢圖霍娃
日本 杉山愛
捷克 柯貝達·佩蘇卡
義大利 斯齐亚沃尼
3-6, 6-3, 6-1
2005 辛巴威 卡拉·布萊克
南非 莉澤爾·許貝爾
俄罗斯 瑪麗亞·基里連科
西班牙 安娜貝爾·梅迪納·嘉利葛絲
6-0, 4-6, 6-1
2004 俄罗斯 娜迪亞·佩特洛娃
美国 梅格海恩·蕭妮西
西班牙 維吉尼亞·勞諾·帕斯奎爾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2-6, 6-3, 6-3
2003 俄罗斯 斯維特拉娜·庫茲涅佐娃
捷克 納芙拉蒂洛娃
南斯拉夫 潔蓮娜·杜柯琪
俄罗斯 娜迪亞·佩特洛娃
6-4, 5-7, 6-2
2002 西班牙 維吉尼亞·勞諾·帕斯奎爾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阿根廷 派翠西亞·塔拉比尼
6-3, 6-4
2001 辛巴威 卡拉·布萊克
俄罗斯 耶蓮娜·利霍夫採娃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阿根廷 派翠西亞·塔拉比尼
6-1, 6-1
2000 俄罗斯 麗莎·雷蒙
澳大利亚 蓮內·斯塔布斯
西班牙 桑切斯
西班牙 瑪古伊·塞納
6-3, 4-6, 6-2
1999 瑞士 辛吉斯
俄罗斯 安娜·庫妮可娃
法國 亞歷山德拉·弗塞
法國 納塔莉·陶吉雅
6-2, 6-2
1998 西班牙 維吉尼亞·勞諾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南非 阿曼達·柯茲兒
西班牙 桑切斯
7-6(1), 6-4
1997 美国 妮可·阿倫特
荷兰 瑪儂·柏拉格拉芙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阿根廷 派翠西亞·塔拉比尼
6-2, 6-4
1996 西班牙 桑切斯
羅馬尼亞 伊莉娜·斯皮爾利亞
美国 琪琪·費爾南德斯
瑞士 辛吉斯
6-4, 3-6, 6-3
1995 美国 瑪麗·喬·費爾南德斯
白俄罗斯 娜塔莎·齊佛瑞娃
西班牙 肯琪塔·馬丁內斯
阿根廷 派翠西亞·塔拉比尼
4-6, 7-6(3), 6-4
1994 美国 瑪麗·喬·費爾南德斯
白俄罗斯 娜塔莎·齊佛瑞娃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荷兰 布蘭達·蕭茲·麥卡錫
6-1, 6-3
1993 捷克 諾沃特娜
西班牙 桑切斯
美国 瑪麗·喬·費爾南德斯
美国 齊娜·葛里森·傑克遜
6-4, 6-2
1992 南斯拉夫 莫妮卡·塞莱斯
捷克斯洛伐克 海蓮娜·蘇科娃
保加利亚 卡特莉娜·馬列娃
德国 芭芭拉·瑞特納
6-1, 6-2
1991 美国 卡普里亞蒂
南斯拉夫 莫妮卡·塞莱斯
澳大利亚 妮可·布雷特克
南非 艾爾娜·萊納赫
7-5, 6-2
1990 加拿大 海倫·凱勒西
南斯拉夫 莫妮卡·塞莱斯
義大利 蘿拉·軋洛尼
義大利 蘿拉·葛拉爾薩
6-3, 6-4
1989 澳大利亚 伊莉莎白·斯麥利
澳大利亚 雅尼娜·湯普森
荷兰 瑪儂·柏拉格拉芙
阿根廷 梅塞德斯·帕茲
6-4, 6-3
1988 捷克斯洛伐克 諾沃特娜
法國 凱撒琳·敘爾
澳大利亚 珍妮·伯恩
澳大利亚 雅尼娜·湯普森
6-3, 4-6, 7-5
1987 美国 納芙拉蒂洛娃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西德 克勞迪婭·科德·基爾施
捷克斯洛伐克 海蓮娜·蘇科娃
6-4, 6-1
1986 未舉辦
1985 義大利 珊卓·切奇尼
義大利 拉斐拉·雷吉
義大利 派翠西亞·穆爾戈
義大利 芭芭拉·羅馬諾
6-1, 5-7, 7-5
1984 捷克斯洛伐克 伊娃·布達羅娃
捷克斯洛伐克 海蓮娜·蘇科娃
美国 凱瑟琳·荷瓦斯
羅馬尼亞 維吉尼亞·露吉奇
7-6(5), 1-6, 6-4
1983 羅馬尼亞 維吉尼亞·露吉奇
英国 維吉尼亞·韋德
阿根廷 伊凡娜·瑪卓加
法國 凱撒琳·坦維爾
6-3, 2-6, 6-1
1982 美国 凱瑟琳·荷瓦斯
南非 伊馮娜·維馬克
美国 比莉·珍·金
南非 伊拉娜·科羅斯
2-6, 6-4, 7-6
1981 美国 坎蒂·雷諾斯
南非 保拉·史密斯
美国 埃弗特
羅馬尼亞 維吉尼亞·露吉奇
7-5, 6-1
1980 捷克斯洛伐克 哈娜·曼德利科娃
捷克斯洛伐克 雷納塔·托馬諾娃
阿根廷 伊凡娜·瑪卓加
阿根廷 阿德里亞娜·維拉葛蘭
6-4, 6-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