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现代演化综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9mVio9JRy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18日 (三) 10:53 (使用HotCatCategory:演化生物學; ±Category:生物學史Category:进化生物学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現代演化綜論(英語: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也稱為新綜合現代綜合或是現代達爾文主義

在1936年和1947年之間產生綜論,反映演變如何進行的共識。[1]起源是達爾文解釋演化的天擇理論,與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結合。同時也將基本的孟德爾遺傳學,改造為數學化的群體遺傳學。在很大程度上,綜論仍然是在演化生物學目前的模式。[2]

現代綜合理論將兩個重要發現結合,也就是演化選擇單位(基因)與演化機制(天擇)。也統合了許多生物學的分支,例如遺傳學細胞學系統分類學植物學古生物學等等。

建立並發展現代綜合理論的科學家,包括了數學家罗纳德·费希尔、生物學家休厄尔·赖特J·B·S·霍爾丹,以及摩根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朱利安·赫胥黎恩斯特·麥爾乔治·盖洛德·辛普森斯特賓斯英语G. Ledyard Stebbins等人。

目前已有壓倒性的證據支持演化的真實性,學界普遍認為演化是事實,而不僅僅是理論或假說,對於演化論的真確性,存在有強烈的科學共識,演化以外任何關於物種起源或人類起源的學說,目前都不獲支持。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3][4][5][6][7]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只有大約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8][9]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反對演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尋引擎PubMed當中。[10]

基本观点

现代进化综论将实验遗传学家、自然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基本观点包括:

  1. 所有的进化现象都可以用一个将遗传机制和观察到的现象统一起来的方式来解释。
  2. 进化是渐进的:微小的变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物种(性状)的不连续性可以用演化过程中的地理隔离和物种灭绝事件来解释
  3. 自然选择是目前为止主要导致变异的因素;微小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时间积累也会导致显著的性状变化;自然选择影响物种在其生境中的表型
  4. 遗传漂变的作用不可忽视。
  5. 群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进化的重要因子。在自然群体中,自然选择的作用比之前认为的更大。生态因子,比如生态位,以及基因流的作用很重要。
  6. 在古生物学中,从微观进化推演到宏观进化可以用来解释历史上观测到的一些现象。渐进主义并不等于进化的速率始终不变。

參見

參考資料

  1. ^ Appendix: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Science and Creationism: a view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hp) Second.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9: 28 [September 24, 2009]. ISBN -0-309-0640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The scientific consensus around evolution is overwhelming. 
  2. ^ Mayr 2002,第270頁
  3. ^ Myers, PZ. Ann Coulter: No evidence for evolution?. Pharyngula (scienceblogs.com). 2006-06-18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2). 
  4. ^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5. ^ IAP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cademies of 6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s Royal Society (PDF file)
  6. ^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2006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PDF file), AAAS Denounces Anti-Evolution Laws
  7. ^ Fact, Fancy, and Myth on Human Evolution, Alan J. Almquist, John E. Cronin,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 29, No. 3 (Jun., 1988), pp. 520–522.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8. ^ Public beliefs about evolution and creation, Robinson, B. A. 1995..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9. ^ Many scientists see God's hand in evolution, Witham, Larry,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17(6): 33, 1997.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10. ^ Attie AD, Sober E, Numbers RL, Amasino RM, Cox B, Berceau T, et al. Defending science education against intelligent design: a call to action. J Clin Invest. 2006, 116 (5): 1134–8. PMC 1451210可免费查阅. PMID 16670753. doi:10.1172/JCI2844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