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濬 (1890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日 (四) 16:08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黄濬(1890年—1937年8月26日),字秋岳福州人。诗人、中华民国文官

生平

黃濬自幼随外祖父读书,有“神童”之誉,與同鄉陳寶琛嚴復等人貴識,受知于梁启超。1902年,至北京,就读译学馆

民国初年留学日本,与日本人素有来往。回国后,在北洋政府任职。梁启超任财政总长时,聘黃为秘书。北洋政府垮台后,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

1937年7月27日,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奉命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报告,將实施在长江江阴段沉船以封锁航道的计划(江陰封鎖),使长江之大日本帝國海軍舰船无法逃脱。時任行政院簡任秘書的黄濬當日担任行政院会议记录,当晚即将此事透露给日本間諜,消息于是泄露,使汉口一带日舰、日侨先期退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蒋介石严令彻查。特警二队队长丁克勤分析黄濬嫌疑最大,後為谷正伦利用黄濬家的女仆莲花所破獲。

1937年8月26日,黃濬以叛国罪被處以死刑,公开处决,同死者还有其长子黄晟及同黨十余人。

黃著有《壶舟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邺中片羽》等,同时以尊古斋、衡斋为名出版大量古物图录:《衡斋藏印》十六卷、《衡斋藏见古玉图》二卷、《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匋佛留真》、《尊古斋古鉥集林》六卷、《尊古斋集印》五卷[1]、《衡斋金石识小录》、《尊古斋造像集拓》等。

黃濬与梁鸿志同为陈衍的得意门生,以“才气横溢,诗工尤深”知名,著有《聆风簃诗》存世。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中称"黄秋岳如凝妆中妇,仪态万方"。陈寅恪亦盛赞黄濬《大觉寺杏林》诗中“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

陈寅恪为《花随人圣庵摭忆》題詩:“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2]

事件

注釋

  1. ^ 徐, 坚. 暗流:1949年以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 第一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38–39. ISBN 9787030334695. OCLC 781374668. 
  2. ^ 陈寅恪复题短跋于其后:"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