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民族語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lod Huang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17日 (四) 09:13 →‎民族语言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民族語言或称国家语言(英語:national language),又译为国语族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地區人民的語言。在民族國家,此民族語言通常亦是官方語言

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的分別

官方語言通常是由政府制定的工作、政治和法律語言,是國家的公民與其政府機關通訊時使用的語言。然而,民族語言則不一定要該國政府的認可。雖然和官方語言有別,但是通常民族國家的民族語言就是該國的官方語言。

各國的民族語言

漢字圈的「國語」

「國語」在中文環境下,通常指漢語(或特指現代標準漢語),但是在某些國家或地區,國語在中文環境下並非指漢語,而是指一般的國家語言。

馬來西亞書店裡的國語(即馬來語)參考書。
  • 馬來西亞,因非華裔人依然佔大多數,所以他們所指的“國語”是一種標準化的馬來語,而他們稱現代標準漢語為“華語”。

参考文献

  1. ^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上諭〉:「若我愛新覺羅姓之祭神,則自大內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辭為重。但昔時司祝之人俱生於本處,幼習國語,凡祭神祭天背鐙獻神報祭求福,及以麫猪祭天去祟祭田苗神祭馬神,無不斟酌事體,編為吉祥之語以禱祝之。厥後司祝者,國語俱由學而能,互相授受,扵贊祝之原字原音,漸致淆舛。」
  2. ^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委員-鄭天財Sra.Kacaw最新消息-106-0526【鄭天財Sra Kacaw】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三讀新聞稿. www.ly.gov.tw.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3. ^ 「客家基本法」三讀 客語列國家語言.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4. ^ 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不只台語,原住民語和手語也都是「國家語言」.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5. ^ 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確保語言及文化平等發展 非指定官方語言.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