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島沙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58.176.134.23留言2020年12月23日 (三) 16:2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馬屎洲附近的連島沙洲

連島沙洲(英語:tied barTombolo)又称连岛坝,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地形,外形與沙咀沙洲相似,但形態卻是連接兩處陸地的沉積地形,其中一端原是島嶼,或者兩面都是島嶼。連島沙洲形成的地方通常都是位於狹窄的海峽。海浪因受島嶼的形狀以及季候風的影響,形成兩股季節性相反的沿岸漂移。因為水流較慢的關係,沿岸漂移便有機會把岸邊的沙石堆成沙咀。隨著時間的發展,兩邊沙咀不斷延長,最後接在一起,形成連島沙洲。而海平面上升亦可增加連島沙洲形成的機會。

廣義和狹義

在廣義上,連島沙洲泛指連接兩處陸地的沙洲。但在狹義上,連島沙洲兩面都是島嶼。如果有一邊為大陸,則稱為陸連島。這時,連島沙洲和陸連島則合稱為沙頸岬

相關條目

著名的連島沙洲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