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7日 (日) 22:15 (补救9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
紐西蘭「HMNZS Te Kaha」( 安扎克級巡防艦)裝載的Mk 41 VLS
类型艦載垂直發射系統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86到現今
使用方美国美國海軍
参与战争/衝突冷戰
兩伊戰爭
波斯灣戰爭
科索沃戰爭
反恐戰爭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70s
生产商Martin Marietta
Lockheed Martin
衍生型Mark 57
基本规格
重量自衛型:12.156公噸
戰術型13.517公噸
打擊型:14.514公噸
长度自衛型:5.2公尺[1]
戰術型:6.76公尺
打擊型:7.6公尺
宽度63.5 x 63.5cm

射速每秒一發

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英語: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簡稱「Mk 41 VLS」)為美國現役艦艇所使用的垂直發射系統。它能夠搭載多種不同類型的飛彈,包括進化型海麻雀(RIM-162 Evolved Sea Sparrow Missile,ESSM)短程對空防禦飛彈、標準二型中程防空飛彈RIM-161標準三型防空飛彈RIM-174標準六型防空飛彈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以及戰斧巡弋飛彈,且提供快速發射的功能應對多樣化目標[2]

垂直發射系統也是1960年代起開發神盾戰鬥系統時的配套產物[3] ,發射系統在1976年通過測試量產[3] ;當時的計畫只整合了標準飛彈,但是美國海軍認知到該系統的強大潛力,因此要求發射管開發需整合現役美軍飛彈的尺寸[3],因此MK 41有著多種長度款式。

第一艘安裝Mk 41的軍艦為碉堡山號飛彈巡洋艦[3],自1980年代後MK41為美軍艦隊取代了老式飛彈飛射器,包括Mk 13、Mk 10、Mk 11、及Mk 26的多用途發射系統與戰斧巡弋飛彈專用之裝甲發射箱。現役所有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均搭載上述系統。而日本金剛級驅逐艦愛宕型護衛艦與韓國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等船隻都有此一系統。

發射箱種類

飛彈高度與發射箱種類

1.Mk 13:裝填SM-2MR中程型標準區域防空飛彈,屬於戰術型發射箱。

2.Mk 14:裝填戰斧巡弋飛彈,屬於打擊型發射箱。

3.Mk 15:裝填VLA垂直發射反潛火箭,屬於戰術型發射箱。

4.Mk 21:裝填SM-3增程型標準區域防空飛彈,屬於打擊型發射箱。

5.Mk 22:裝填RIM-7M/P垂直發射型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屬於自衛型發射箱。

6.Mk 25:Mk 25把Mk 41發射箱內分隔成四個空間,裝填四枚ESSM短程防空飛彈,屬於自衛型發射箱。

構型

Mod 0(八聯裝單元):用於後22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CG-52~73),兩組各八個八聯裝單元

Mod 1(八聯裝單元):用於改良後的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一組八個八聯裝發射單元。

Mod 2(八聯裝單元):用於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 1/2(DDG-51~78)與金剛級護衛艦,一組四個八聯裝單元(稱為MK-159 Mod 0 )與一組八個八聯裝單元(稱為Mk 158 Mod0)構成。

Mod 3(五聯裝單元):結合一個再裝填裝置與五個發射管。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柏克Flight 1/2前後垂直發射器組各有一個是Mod 3單元,改良型史普魯恩斯級則有一個 Mod 3單元。

Mod 5(八聯裝單元):用於安扎克級巡防艦,8個單元

Mod 7(八聯裝單元):用於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 2A中使用神盾Baseline 7以前的艦艇(DDG-79~91)


Mod 8(八聯裝單元):用於巴巴羅斯級巡防艦(第二艘船)

Mod 10(八聯裝單元):用於薩克森級巡防艦,32格

Mod 15(八聯裝單元):用於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 2A中使用神盾Baseline 7以後的艦艇(DDG-92起)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d 16(八聯裝單元):用於阿德萊德級巡防艦,8格

Mk 41 VLS使用國

A Tomahawk missile being launched from the 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aboard United States Navy destroyer USS Farragut (DDG-99)
 澳大利亞
 加拿大
 丹麦
 德国
 日本
 荷蘭
 挪威
 新西蘭
 韩国
 西班牙
伯克級驅逐艦正在從Mk 41發射飛彈
 中華民國
 美国


子型號配備狀態一覽[4]
mod 發射管數量 搭載軍艦
0 122
(61+61)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1 61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2 90
(29+61)
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1/2、金剛級護衛艦[5]
4 16 布蘭登堡級巡防艦
T 29 易洛魁級驅逐艦
5 8 紐澳軍團級巡防艦
7 96
(32+64)
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IIA
(DDG-79-90)
8 16 亞維茲級巡防艦
9 村雨型護衛艦 (二代)
10 32 薩克森級巡防艦
11 40 七省級巡防艦
12 48 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
13 32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15 96
(32+64)
亞里·勃克級驅逐艦FlightIIA
(DDG-91-)
16 8 阿得雷德級巡防艦
17 飛鳥號測試艦[6]
18 32 高波級護衛艦[7]
20 96
(64+32)
愛宕級護衛艦[7]
摩耶級護衛艦
22 16 日向級護衛艦
29 32 秋月級護衛艦 (2010年)[8] [9]
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

參考資料

  1. ^ Lockheed Martin:M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VLS) (PDF). [2016-0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2. ^ 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21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3). 
  3. ^ 3.0 3.1 3.2 3.3 Friedman, Nor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s 5th.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 600. 
  4. ^ Norman Friedman英语Norman Fried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 [2014-07-03]. ISBN 9781557502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5. ^ NJSS. 「みょうこう」臨時修理(誘導武器)垂直発射装置VLS MK41 MOD2. 2009-09-16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6. ^ 防衛省. 公共調達の適正化について(平成18年8月25日付財計第2017号)に基づく随意契約に係る情報の公表予定価格 契約金額 落札率 (物品役務等) (PDF). 2006-08-25 [2012-1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3). 
  7. ^ 7.0 7.1 Ricardo T. Alvarez. Reducing the Logistics Footprint in Naval Ship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Allowance Equipage Lists (AELs) (PDF). NPS英语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10年6月 [2012-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8. ^ yasu_osugi. Mk41VLS of DD-117 Suzutuki. 2015-07-18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9. ^ NJSS. 「てるづき」臨修 垂直発射装置VLS MK41 MOD29 調査. 2015-01-17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