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RIM-161標準三型飛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8日 (一) 17:13 (补救46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RIM-161 SM-3
RIM-161標準三型飛彈(SM-3飛彈)從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
类型神盾系統(Aegi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
原产地 美国
生产历史
生产商雷神公司
单位成本950萬美元
基本规格
长度6.55 m(21 ft, 6 in)
直径0.34 m(13.5 in)
弹头輕量外太空彈頭(Lightweight Exo-Atmospheric Projectile,LEAP)
動能殺傷彈頭(kinetic warhead,KW)

翼展1.57 m(61.8 in)
作战范围IA/IB 900 km;IIA 2500 km
射高IA/IB 160 km;IIA 500km[1]
速度IA/IB 8.8倍马赫;IIA 13.2马赫
制导系统GPS/INS/半主動雷達制導/被動式紅外線搜尋(KW)

RIM-161標準三型飛彈(英語:RIM-161 Standard Missile 3,簡稱SM-3飛彈)是使用於美軍神盾系統(Aegi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的艦載反彈道飛彈(Anti-ballistic missile,ABM)。雖然主要是設計用於反彈道飛彈用途,但SM-3飛彈也可以當作反衛星飛彈來使用,可以來對抗位於近地軌道近端的衛星[2]。目前SM-3飛彈主要為美國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關國家使用。

操作過程

船用的AN/SPY-1 3D相位陣列雷達可以先發現彈道飛彈交由神盾系統解算。當標準飛彈發射時,MK 72固體火箭發動機將會把SM-3推送出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Mk 41 VLS),但是飛彈依然和船艦保持資料通訊。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完後將會脫離,第二段MK 104固體雙衝程火箭(DTRM)將在空中點火。飛彈此時繼續接受來自船艦的GPS導引訊號,第三段ATK MK 136固體火箭(TSRM)將在第二段燒完後點火。TSRM將用脈衝點火提供SM-3推力30秒以攔截目標飛彈。

第三節燒完後,輕量外太空彈頭(LEAP)動能殺傷彈頭(KW)將利用船上傳來的資料搜尋目標。ATK固體燃料姿態控制系統(SDACS)可幫助彈頭在最後階段奔向目標飛彈。KW的感應器將會抓到飛彈並鎖定其要害部分。假如KW擊中到目標,將造成130百萬焦耳的貫穿能量把目標飛彈擊毀。[3]

可攻擊人造衛星

2008年2月14日,美國官方發布演習計畫使用SM-3從北太平洋三艘軍艦組成的小艦隊上攻擊已經失效的美國衛星USA 193,該衛星高度130海浬(240公里),官方理由為「避免衛星墜毀在市區」使衛星上的聯氨燃料物質危害人體。[4] [5]發言人指出SM-3飛彈軟體已經修改過能更高精確度辨認該衛星,與之前的反衛星演習用飛彈有所差異。

2008年2月21日早上3:26分(UTC)伊利湖号巡洋舰發射一枚SM-3,成功擊落標靶衛星USA 193號,當時該衛星時速22,783 mph(36,667 km/h),高度達太平洋上空247公里(133海浬)。[6][7] 迪凯特号驱逐舰 (DDG-73)拉塞尔号驱逐舰 (DDG-59)使用陸海空監視裝置同步監控此次演習。[8][9]

型號

美軍SM-3型編號 [10][11] 標準系列內部編號 內容:
RIM-161A SM-3 Block I, 研發用
RIM-161B SM-3 Block IA 單色追蹤導向裝置,固體轉向姿勢控制系統(SDACS)
RIM-161C SM-3 Block IB 雙色追蹤IIR導向裝置,滾體姿勢控制系統(TDACS)
RIM-161D SM-3 Block IIA 長程SM-3,先進動能殺傷彈頭和21-英寸(530-毫米)推進噴嘴,彈體直徑增為53.3cm,高速動能戰鬥部(HVKW),最大射高提高到500km[12]
SM-3 Block IIB 長程SM-3,先進動能殺傷彈頭和21-英寸(530-毫米)推進噴嘴,彈體直徑增為53.3cm,高速動能戰鬥部(HVKW),先進高分辨尋標器(ADS)

SM-3 Block IIA/B

SM-3 Block IIA型飛彈為早期SM-3的改裝版,主要改善偵測器及加大第二節和第三節推進器至助推器的同等寬度,以增加燃料裝載量及増加燃盡速度,直徑53.3公分,最高速度每秒4.5公里 [13],最大攔截高度500公里,攔截半徑為2500公里。飛彈本身不攜帶炸藥,主要依靠可轉向的動能彈頭以碰撞及衝擊來摧毀敵方目標。動能彈頭直徑21吋,時速超過6000英里,碰撞的衝擊力相當於1架10噸重貨車以時速960公里行駛,主要攔截射程為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遠程彈道導彈,對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洲際導彈也具有一定的攔截能力。SM-3 Block IIA為美國與日本共同研發,研發耗資約為30億美元,美國投入逾20億美元,日本則投入約10億美元[14][15][16][17][18][19][20]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於2020至2021年部署在神盾戰鬥艦上[21][22][23][24][25]

2015年6月5日,於美國加州的美國海軍慕古角海上靶場英语Naval Air Station Point Mugu成功進行第一次SM-3 Block IIA的實彈試射,該次試射並無發射目標靶彈,測試目的主要為評估導彈的鼻錐、操舵控制與推進器分離系統,以及第二階段轉彎飛行和第三階段進入軌道的表現。[14][26]

2015年12月8日,於美國加州的美國海軍慕古角海上靶場成功進行第二次SM-3 Block IIA的試射,該次試射並無發射目標靶彈,測試目的主要為評估、導彈整流罩、飛行控制部件、推進器分離、二及三級火箭發動機分離及動能彈頭的轉向與姿態控制系統等性能[16][27][28]

2017年2月4日,美国导弹防御署宣佈於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上成功進行了SM-3 Block IIA的首次攔截模擬彈道導彈測試,該次試射從夏威夷考艾島導彈試驗基地發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作為靶彈,隨後由約翰·保羅·瓊斯號驅逐艦 (DDG-53)發射SM-3 Block IIA將靶彈擊落,該次試射亦是首次由配備神盾戰鬥系統的艦艇所發射[21][23][29][30]

2017年6月21日,美国导弹防御署宣佈美國海軍於當日晚上七時在夏威夷外海進行的SM-3 Block IIA的第2次攔截模擬中程彈道導彈測試失敗,該次試射從夏威夷考艾島導彈試驗基地發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作為靶彈,隨後由約翰·保羅·瓊斯號驅逐艦 (DDG-53)發射SM-3 Block IIA,雖然驅逐艦上的AN/SPY-1相位陣列雷達成功追蹤目標,但SM-3 Block IIA卻未能成功攔截該枚靶彈[31][32]

2018年1月31日,美國導彈防禦局宣佈美國海軍在夏威夷外海進行的SM-3 Block IIA的第3次攔截模擬中程彈道導彈測試失敗。

2018年10月26日,美國導彈防禦局宣佈美國海軍在夏威夷外海進行的SM-3 Block IIA的第4次攔截模擬中程彈道導彈測試。該次試射從夏威夷考艾島導彈試驗基地發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作為靶彈,隨後由約翰·芬恩號驅逐艦 (DDG-113)發射SM-3 Block IIA,驅逐艦上的AN/SPY-1相位陣列雷達追蹤目標,導彈攔截並成功擊中目標。

2020年11月17日,据《Naval News》报道:在夏威夷附近地区的一次反导测试中,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和装备有“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的美军驱逐舰首次成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ICBM)。拦截弹发射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7日凌晨进行,从美国海军约翰•芬恩号(USS John Finn,DDG 113)驱逐舰上发射的SM-3 Block IIA拦截导弹在FTM-44反导测试中成功拦截了一枚靶标导弹。导弹被拦截导弹的动能弹头直接击中,并被摧毁。这是美军第六次试射SM-3 Block IIA拦截导弹,也是首次利用“宙斯盾”系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根据初步数据,该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目标:证明SM-3 Block IIA导弹具有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目标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Block IIA定位于只适用于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弹。但这些试射表明,它还是能够对付一些功能较为简单的、而且没有突破反导系统防御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33]

使用國家

美國

日本

2007年12月,日本測試成功SM-3 block IA飛彈於金剛級神盾艦上發射攔截飛彈。這也是日本第一次使用神盾戰鬥系統演練攔截飛彈,先前都只是通訊模擬演練[34][35]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主條目:北約飛彈防禦系統英语NATO missile defence system

波蘭

2010年7月3日,波蘭與美國簽署修訂協議,以建置陸基型SM-3飛彈系統。[36][37]

羅馬尼亞

2010-2011年,美國宣佈計畫於羅馬尼亞建置陸基型SM-3(Block IB)飛彈系統。[38][39]

發射圖片

參考文獻

  1. ^ 美试射新导弹将装备300枚 可拦洲际导弹领先我红旗19.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0). 
  2. ^ Pentagon news briefing of February 14, 2008(vide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anscrip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though no name for the satellite is given, the launch date of 2006-12-14 is stated
  3. ^ Raytheon SM-3 (PDF). [2008-03-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2-16). 
  4. ^ Lolita C. Baldor, The Associated Press. US to Try to Shoot Down Spy Satellite. Washington Post. 2008-02-15 [200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4). 
  5. ^ DefenseLink News Transcript: DoD News Briefing with Deput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effrey, Gen. Cartwright and NASA Administrator Griffin. 2008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6. ^ Satellite Shoot Down: How It Will Work. Space.com. 2008-02-19 [200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1). 
  7. ^ Navy Hits Satellite With Heat-Seeking Missile. Space.com. 2008-02-21 [200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8). 
  8. ^ DoD Succeeds In Intercepting Non-Functioning Satellite (新闻稿).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8-02-20 [200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6). 
  9. ^ Navy Succeeds In Intercepting Non-Functioning Satellite (新闻稿). U.S. Navy. 2008-02-20 [200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5). 
  10. ^ RIM-161 SM-3(AEGI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2008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6). 
  11. ^ Raytheon RIM-161 Standard SM-3. Designation-Systems.Net. [200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12. ^ 美试射新导弹将装备300枚 可拦洲际导弹领先我红旗19.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0). 
  13. ^ Why Russia Keeps Moving The Football On European Missile Defense: Politics. Breaking Defense. 2013年10月17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3日). 
  14. ^ 14.0 14.1 新標準3型飛彈 試射成功. 自由時報. 2015年6月9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15. ^ 美試射新版標準3導彈:陸基版將在波蘭發射.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7年2月8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16. ^ 16.0 16.1 美日標準3 Block IIA導彈將嚴重威脅中國. 騰訊網·軍事頻道. 2015年12月11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17. ^ 專家:標準-3型Block IIA導彈 難取代薩德. 東網. 2017年2月5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18. ^ 日打造標準-3導彈,立體監視網可覆蓋中國沿海. 鳳凰網,轉載於Sina全球新聞. 2017年2月7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4日). 
  19. ^ 美日研發的標準-3導彈 能防禦東風-26還可打低軌衛星. 東森新聞. 2017年2月10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2日). 
  20. ^ 專家:美日「標準-3 Block 2A」導彈將削弱中國核反擊能力. 人民網. 2017年2月8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4日). 
  21. ^ 21.0 21.1 美日共同開發海上攔截導彈 夏威夷試射成功. 台灣蘋果日報. 2017年2月5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7日). 
  22. ^ US-JAPAN SM-3 Block IIA missile test-fires successfully / 美日合作BMD 標三最新型試射成功. 公視新聞網. 2017年2月6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23. ^ 23.0 23.1 日美共同研發標準三型2A飛彈成功擊毀目標. NOW. 2017年2月5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24. ^ 美日首試射改良型標準三型導彈. 有線電視. 2017年2月5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25. ^ 軍武/日美成功研製新型攔截導彈 圍著大陸建反導隔離牆. NOW今日新聞. 2017年2月8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26. ^ 美試射新標準三型 2018年海內外佈署. 台灣蘋果日報. 2015年6月8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4日). 
  27. ^ 美日進行第二次SM-3 Block IIA導彈試驗--消息人士. 路透社. 2015年12月9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4日). 
  28. ^ 美SM-3 Block IIA導彈成功完成第2次飛行試驗. 新浪香港. 2015年12月10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29. ^ 美國亞太戰區導彈防禦獲突破. 美國之音. 2017年2月7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30. ^ 美日共同研發 標準三型2A防空飛彈試射成功. 青年日報. 2017年2月5日 [2017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13日). 
  31. ^ 美海軍彈道飛彈攔截測試失敗. 青年日報. 2017年6月23日. 
  32. ^ 未能攔截彈道飛彈 美日研發防空飛彈試射失敗. 自由時報. 2017年6月23日 [2017年6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6月23日). 
  33. ^ 美媒:美军“宙斯盾”驱逐舰首次成功拦截洲际导弹. [202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34. ^ AFP: Japan shoots down test missile in space: defence minister. 2008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1). 
  35. ^ MDA press relea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December 2007.
  36. ^ Staff Writers. US, Poland sign modified missile shield deal. Krakow, Poland (AFP). Military Space News. 2010-07-03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3). 
  37. ^ Rick Rozoff. U.S. And NATO Accelerate Military Build-Up In Black Sea Region. European Dialogue. 2010-07-03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3). 
  38. ^ Stephen Kaufman. Romania Agrees to Host Ballistic Missile Interceptor. USA gov.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0). 
  39. ^ Joint Press Availability With Romanian Foreign Minister Teodor Baconschi. State.gov. 2011-09-13 [2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2).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