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體育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olomon203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06:15 →‎沿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華體育館
地图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53號
啟用1963年10月
關閉1990年
客戶
1963年亞洲籃球錦標賽
晚會《中興之夜》
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就職特別節目《萬眾歡騰》
金馬獎
演唱會
第七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四海同心聯歡晚會》
滾石唱片在中華體育館舉辦「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
鴻源機構租借中華體育館舉辦四周年慶「團結大會」

中華體育館,全名中華體育文化活動中心[1],是臺灣臺北市曾經存在的大型體育館,位在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與敦化北路口、在臺北體育館對面,1963年10月啟用。在1988年因活動造成屋頂失火,後來拆除;一度有計畫重建,但不成功,後來原址已不做體育館使用。

沿革

中華體育館原址
  • 1993年,僑泰興企業董事長林命嘉(林國長之次孫)所負責的中華體育文化活動中心基金會展開中華體育館原地重建計畫,新館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重建工程由達欣工程承攬,預估重建總經費新臺幣二十五億三千多萬元。1999年,中華體育文化活動中心基金會無法支付工程款給達欣工程、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與美國端拿國際實業(Turner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台灣分公司,債務總計約新臺幣三億六千萬元,上列三家債權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聲請拍賣中華體育館原址以抵償債務;但經過五、六年期間,中華體育館原址拍賣案無人問津。2007年1月,中華體育館原址拍賣案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承辦法官鄭麗燕採分割方式再行拍賣,第一筆土地288坪、以每坪新臺幣一百萬元的天價賣出,收回新臺幣二億八千八百萬元;但扣除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總計新臺幣二億六千多萬元,其餘款項按債權比例分還三家債權人,達欣工程的新臺幣二億七千萬元債權僅分得新臺幣一千六百萬元,仍未清償李祖原的新臺幣九千五百萬元債權與端拿國際的新臺幣四百多萬元債權。2007年1月初,林命嘉委託律師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表示願意在本月19日以現金清償全部債務,當時中華體育館原址市價新臺幣三十多億元[8]
  • 2006年8月,台北捷運松山線台北小巨蛋站興建工程開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徵收中華體育館原址部分土地興建本站出口;林命嘉決定,中華體育館原址重新進行土地開發,不做體育館使用。
  • 2014年1月17日,臺北市政府發函臺北市松山地政事務所,要求中華體育館原址共14筆地號加註「公益用途」。林命嘉與持有中華體育館原址三成土地的吳姓地主提起行政訴訟指出,加註「公益用途」等於限定中華體育館原址只能作公益用途,沒有法律依據。2014年6月26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臺北市政府的要求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臺北市松山地政事務所應塗銷加註;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何金樑表示,中華體育館原址是中華基金會名下土地,應作公益用途[9]
  • 2015年2月14日,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提到,中華體育館原址已閒置超過二十年。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副局長丁若亭表示,中華基金會由私人出資成立,一直想重建中華體育館,但缺乏資金;該會有意將中華體育館原址朝向商業開發,惟還須評估,臺北市政府仍希望朝公益方向使用[10]

參考資料

  1.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 影片478,65年國慶.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國家檔案資訊網. 1977-10-10 [2019-05-03]. [永久失效連結]
  2. ^ 汪清澄. 黃杰主持中華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破土. 中央通訊社. 1963-03-28 [2019-05-03]. 
  3. ^ 汪清澄. 即將完工的中華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外觀. 中央通訊社. 1963-08-20 [2019-05-03]. 
  4. ^ 林玫君. 消失的運動場館—中華體育館 (PDF). 《油來遊去》第28期 (台灣中油). 2016-10-05: 20—21 [2019-05-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5-03). 
  5. ^ 《中興之夜》照片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6. ^ 中華體育館火災. 華視新聞. 1988-11-21 [2019-05-03]. 
  7. ^ YouTube上的1988.11.21台視新聞:鴻源機構燒毀了中華體育館
  8. ^ 張國仁. 暌違17年 中華體育館百億開發案 生機浮現. 工商時報. 2007-01-02: A10. 
  9. ^ 劉峻谷、林志函. 土地加註公益用途 法院:於法無據. 聯合報. 2014-06-27. 
  10. ^ 陳芃、邱文秀. 柯:肥貓太多 將一個個清理. 中國時報. 2015-02-15 [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