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radonStar留言 | 贡献2023年11月10日 (五) 16:20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義連結:刘有光(改連結至刘有光 (少将))。)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2年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2年秋,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军区120师晋绥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340,000人[1]

背景

1942年,侵华日军为切断八路军与民众联系,在长城以北40公里和以南20公里以内设立了“无人区”,强制区内的百姓搬入日军设立的“集团部落”

自1940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发动20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战役虽然获得大量武器装备、以及提升全国民众抗日气氛。但亦造成八路军大量伤亡,以及日军、国军对八路军实力的正视。此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向八路军进行物质补充,以及侵华日军长达数年的扫荡与“三光政策”。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的第4纵队、第5纵队亦补充事变中被国军围剿的新四军兵力。八路军自1941、42年开始遭受物质困乏以及兵源减少的威胁,1942年八路军前方军部被日军偷袭,前总参谋长左权殉国;此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仍然把集团军部设置在山西前线。

总部

司令部

1942年,八路军总部的左权将军追悼大会

野战政治部

其他部门

黄崖洞保卫战烈士纪念塔,为纪念1941年11月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与日军在黄崖洞兵工厂的交战,共军最终取得胜利

第115师

1942年,刘少奇视察115师山东军区,自左为黎玉周长胜刘少奇陈光萧华梁兴初罗荣桓

第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萧华

教导第一旅

教导第二旅

教导第三旅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

教导第7旅

鲁南军区

山东军区

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归第115师指挥。原山东纵队第2旅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第3旅改为清河军区;第4旅改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第5旅归山东军区建制;第5支队改为胶东军区。第115师鲁南军区划归山东军区建制[3]。政治委员黎玉、副司令员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江华、参谋处长罗舜初

鲁中军区

清河军区

胶东军区

第五旅

120师兼西北军区(晋绥军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后,第120师兼西北军区(1942年10月改晋绥军区),归联防军指挥。120师兼西北军区,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1942年5月,八路军358旅在田家会战斗中向日军发起冲锋,歼灭林川大队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

第359旅

1942年,朱德(右三)、贺龙(右四)在八路军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右二)陪同下,视察南泥湾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

第5军分区

第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

1942年5月8日,第129师决定各旅机关与军分区机关合并,所属部队编为军分区基干团。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主任黄镇

第385旅

新编第一旅

太行军区(由129师部兼)

1941年,袭击涞源日军守军的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部队

司令员刘伯承(兼)、政治委员邓小平(兼)、参谋长李达(兼)、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兼)、副主任黄镇(兼)、副司令员王树声

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第3军分区

第4军分区

第5军分区

第6军分区

第386旅兼太岳军区

1942年1月,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归第129师建制。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谢富治、副政治委员王新亭、参谋长毕占云、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兼)

决死第1旅

第386旅

军分区

豫晋联防区

  • 豫晋联防区(1942年4月成立),司令员刘忠(兼)、政治委员聂真(兼)
    • 联防第1分区(第18团兼)
    • 联防第2分区,司令员张河承、政治委员杨玉屏副、政治处主任李清
    • 联防第3分区(第57团兼)

冀南军区

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刘志坚(代)、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治委员李菁玉刘志坚、参谋长范朝利王蕴瑞(后)、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兼)、副主任朱光

新4旅

新7旅

新8旅

军分区

冀鲁豫军区

1941年,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仍由第2纵队兼。1942年6月,撤销第2纵队番号。

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黄敬苏振华(后),副司令员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王辉球

教导第3旅

教导第7旅

南下支队

军分区

1941年4月,日军扫荡冀鲁豫根据地,图为牺牲的八路军战士
  • 第8军分区(1942年3月分区机关遭敌合击,分区机构撤消,所辖各区成立游击区;4月在昆山、张秋、汶山一带新建第8军分区),司令员吴机章(后)、政治委员刘德海、副司令员吴机章、参谋长张捷勋、政治处主任魏金山

晋察冀军区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刘澜涛程子华,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

  • 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校长孙毅

第一军分区

晋察冀1941年秋季战役中,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宋学义葛振林

第二军分区

第三军分区

驰骋在晋察冀战场的铁骑兵

第四军分区

1942年晋察冀军区高级无线电培训班

第十一军分区

第十二军分区

第十三军分区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

1941年吕正操司令员在冀中前线指挥战斗

第六军分区

第七军分区

第八军分区

1942年冀东八路军在古长城喜峰口与日军交火

第九军分区

第十军分区

警备旅

1942年,冀东八路军转到外线作战,图为部队通过司马台

第6支队

第8支队

第10支队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942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合影,前排左三起:贺龙谭政肖劲光王震张经武甘泗淇苏进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2年5月31日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于延安成立,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继而根据中央军委同年9月15日命令,留守兵团司令部与联防司令部合并,对外保留留守兵团名义。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高岗(代)、副司令员徐向前肖劲光、副政治委员林枫高岗(后)、参谋长徐向前(兼)、张经武(后)

警备第1旅

警备第3旅

第385旅

参考文献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6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7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参见

八路军编制
1937年秋 1938年冬 1940年冬 1942年秋 1945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