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勃艮第国公民/特奥多尔·奥伯兰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勃艮第国公民/特奥多尔·奥伯兰德
联邦流离失所者、难民与战争受害者部部长
 德国
任期
1953—1960
联邦议院议员
 德国
任期
1953—1961
联邦议院议员
 德国
任期
1963—1965
巴伐利亚州议员
任期
1950—1953
个人资料
出生(1905-01-05)1905年1月5日
逝世1998年4月19日(1998歲—04—19)(93歲)
国籍德国
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1933年—1945年)
自由民主党 (1948年—1950年)
全德集团-被驱逐者与被剥夺权利者联盟英语All-German Bloc/League of Expellees and Deprived of Rights(1950年—1955年)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1956年起)
宗教信仰福音派

特奥多尔·奥伯兰德(德語:Theodor Oberländer,1905年5月1日-1998年5月4日)是德国农业科学家、东方研究学家、政治家,曾于1953年-1960年间担任西德联邦流离失所者、难民与战争受害者部部长,并在1953年-1961年与1963年-1965年间出任联邦议院议员。 [1]作为一位活跃的纳粹党前成员,他在纳粹时期扮演的角色曾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议。

二战期间,他在德国军事情报机构担任中尉,负责苏联相关情报,并在1943年退伍前晋升为上尉;同年,他成为德国经济科学研究所英语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所长。1944年起,他加入了安德烈·弗拉索夫麾下俄罗斯解放军的参谋部。他从1933年开始一直是纳粹党党员,但在1937年-1945年间,他一直被怀疑对党不忠,并因此受党卫队保安局的监视。[2]1940年后,他大力支持对波兰人的种族清洗。他曾担任阿勃维尔中混编德国人和高加索人的伯格曼营英语Bergmann Battalion的领导人,该营活跃于反游击战阵地中,并涉及部分战争罪

战后,他作为东欧专家为美国情报机构工作至1949年。[3]1948年起,他迈入政界,起初作为自由民主党党员参政。1950年,他成为了全德集团-被驱逐者与被剥夺权利者联盟英语All-German Bloc/League of Expellees and Deprived of Rights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54年-1955年担任该党主席。1950年-1953年,他担任巴伐利亚州议会议员,并于1951-1953年在巴伐利亚州内政部英语Bavarian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中担任难民事务秘书长。随后,1953年-1960年间,他担任康拉德·阿登纳第二届、第三届内阁的联邦流离失所者、难民与战争受害者部部长,并在1953年-1961年和1963年-1965年间出任联邦议院议员。1956年,奥伯兰德加入基督教民主联盟。从政期间,他一向是政府中最坚定的反共分子之一。

1945年前的经历

[编辑]

1905年,奥伯兰德生于德意志帝国萨克森-迈宁根公国迈宁根镇中的一个新教家庭。他的父亲奥斯卡·奥伯兰德(德語:Oskar Oberländer)是政府官员,担任图林根保险机构的主管。 [4]

教育与职业经历

[编辑]

1923年,奥伯兰德毕业于迈宁根的一所文理中学,此后先后前往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攻读农业科学,此后于1927年取得农业科学的硕士学位,于1929年3月2日在柏林凭借一篇论述立陶宛农业的论文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5][6]之后,他一度前往柯尼斯堡大学的德国东部经济研究所学习,并于1930年2月8日在此取得了政治和经济科学的博士学位。[7]

1928年,他以德俄种子生产公司德语Deutsch-Russische Saatbau AG雇员的身份在苏联工作了6个月。1930年-1931年,他又作为福特公司雇员在苏联、中国加拿大美国工作了一年半。

1931年10月,他以助理身份回到了德国东部经济研究所。[8]随后,他的学术事业快步发展:1933年3月1日,他成为了德国东部经济研究所所长;1933年12月1日,他取得了特许任教资格;1937年4月1日,他在柯尼斯堡大学法学与政治科学学院取得东欧经济学教授头衔。在1933年-1934年间,他曾在但泽自由市技术学院举办讲座。

然而,1937年,他与时任东普鲁士大区[[大區長官|大区长官埃里克·科赫英语Eric Koch]]发生了冲突,后者迫使他离开柯尼斯堡大学;他试图对此采取法律手段,但未能成功。[9]根据1937年11月12日的部长令,他被转移至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担任农业科学教授。在同年12月22日的一封信中,德国教育部向鲁道夫·赫斯汇报称奥伯兰德在柯尼斯堡的教授职位“很大程度上”只是政治性而非科学性的,因此将他转至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并声称他以后与东方研究学没有任何关系。他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留任至1940年,并曾担任该校的政治科学研讨班主任。[10]

1940年10月1日,奥伯兰德前往布拉格的德语查理-费迪南德大学任正教授;1941年1月15日,任该校法政学院院长。1941年3月29日-1943年6月8日间,他兼任已被德国关闭的布拉格查理大学的法学院专员,从而阻碍捷克人复工机会暗中举办课程。[11][12]1943年秋,奥伯兰德担任查理-费迪南德大学经济科学研究院院长及该校的经济学家、企业家与商学教师考试办公室主席。

学术研究

[编辑]

参与纳粹主义运动

[编辑]

在陆军与情报机构

[编辑]

1945年后的经历

[编辑]
克格勃反对 Oberländer 和乌克兰Nachtigall运动的文件(1959 年)。 [13]

战后从政

[编辑]

争议与辞职

[编辑]

晚年

[编辑]

荣誉

[编辑]

著作

[编辑]
  • 波兰农业人口过剩(德語:Die agrarische Überbevölkerung Polens ,1935 年)
  • Die agrarische Überbevölkerung Ostmitteleuropas, 在: Aubin, Hermann ua (Hrsg。 ):德意志东方报。 Ergebnisse und Aufgaben seit dem ersten Weltkrieg, Bd. 2(德国和奥斯滕。 Quellen und Forschungen zur Geschichte ihrer Beziehungen, Bd. 21), 莱比锡 1943, S. 416 – 427。
  • Der Osten und die deutsche Wehrmacht: sechs Denkschriften aus den Jahren 1941–43 gegen die NS-Kolonialthese。 Hrsg。 von der Zeitgeschichtlichen Forschungsstelle Ingolstadt 。阿森多夫,穆特出版社。 144 S. 在:Zeitgeschichtliche Bibliothek; BD。 2.ISBN 3-89182-026-7
  • Bayern und sein Flüchtlingsproblem,慕尼黑 1953。 – Die Überwindung der deutschen Not,达姆施塔特,1954 年。
  • Das Weltflüchtlingsproblem : Ein Vortrag gehalten vor dem Rhein-Ruhr-Club am 8.麦 1959。 Sonderausg。 des Arbeits-u。 Sozialministers des Landes Nordrhein-Westfalen。 Verleger,波恩:Bundesministerium f. Vertriebene,Flüchtlinge u。 Kriegsgeschädigte。 1959 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Victor Silling: Die Hintergründe des Falles Oberländer. Grenzland Verlag 1960, p. 60–61.
  2. ^ Victor Silling: Die Hintergründe des Falles Oberländer. Grenzland Verlag 1960, p. 60–61.
  3. ^ Klaus von Wiegrefe: "Der seltsame Professor." Der Spiegel 27/2000, 3 July 2000, pp. 62–66.
  4. ^ Biographisches Handbuch der Mitglieder des Deutschen Bundestages 1949–2002, Vol. 1, p. 556, K.G. Saur, 2002
  5. ^ Theodor Oberländer – Munzinger Biographie. 
  6. ^ Agrarwissenschaftliche Dissertation: Die landwirtschaftlichen Grundlagen des Landes Litauen.
  7. ^ Staats- und wirtschaftswissenschaftliche Dissertation: Die Landflucht in Deutschland und ihre Bekämpfung durch agrar-politische Maßnahmen.
  8. ^ Lebenslauf Oberländers, datiert vom 11. Oktober 1933, im Faksimile abgedruckt in: Ausschuss für Deutsche Einheit (Hrsg.): „Die Wahrheit über Oberländer“ Berlin-Ost 1960, S. 11.
  9. ^ Hermann Raschhofer: Der Fall Oberländer. Verlag Fritz Schlichtenmayer, 1962, S. 137.
  10. ^ Werner Zschintzsch (Staatssekretär im Reichsministerium für Wissenschaft, Erziehung und Volksbildung) an den „Stellvertreter des Führers, Braunes Haus“, „Betrifft: Verwendung des Prof.Dr. Oberländer, zuletzt in Königsberg“ (Schreiben vom 22. Dezember 1937, Geschäftsz. III P-Kr.Eu/O.177.)
  11. ^ Schreiben von Karl Hermann Frank (Der Höhere SS- und Polizeiführer beim Reichsprotektor in Böhmen und Mähren) an Herrn Prof. Dr. Theodor Oberländer vom 8. Juni 1943 (B.Nr. B.d.S. – II A 2 – 408/43).
  12. ^ Schreiben von Karl Hermann Frank (Der Reichsprotektor in Böhmen und Mähren, in Vertretung) vom 29. Mai 1941 (Nr. 21-01-144/41), eingegangen an der Rechts- und Staatswissenschaftlichen Fakultät der Deutschen Karls-Universität in Prag am 13. Juni 1941 (Geschäftszahl 514).
  13. ^ "С целью компрометации Оберлендера и украинских националистов, собранные УКГБ материалы широко использовались в местной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прессе, кинохронике,а также на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и в Москве. Кроме этого, были выявлены и соответственно подготовлены свидетели, выступавшие по данному делу на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и в Москве и на суде в Берлине.С учетом достигнутых положительных результатов в проведении специальных мероприятий по Оберлендеру, прошу Вас наградитъ нагрудным знаком «Почетный сотрудник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Объявить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и наградить ценным подарком.". (ГДА СБУ фонд 1, опис 4 за 1964 рік, порядковий номер 3, том 5, аркуш 195 Розсекречено: 24/376 від 5 February 2008 р. – original sygnature of document). Another: "Из Москвы тов. Щербак №33988 от 13 ноября 1958 года вх.№15107 копией во Львов сообщил, что установленных очевидцев злодеяний батальона «Нахтигаль» следует подготовить для допроса работниками прокуратуры, о чем будут даны указания прокуратурой СССР. При подготовке к допросам свидетелей следует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опубликованные в прессе статьи о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х «Нахтигаля». Работу по установлению других очевидцев злодеяний, их документации и добыче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продолжить."Archived copy. [1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11). . ГДА СБУ фонд 1, опис 4 за 1964 рік, порядковий номер 3, том 5, аркуш 86 Розсекречено: 24/376 від 5 February 2008 р. – original sygnature of document.
  14. ^ 14.0 14.1 14.2 Biographisches Handbuch der Mitglieder des Deutschen Bundestages 1949–2002, Vol. 1, p. 556, K.G. Saur, 2002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下萨克森州联邦议院议员]] [[Category:巴伐利亚州联邦议院议员]] [[Category: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教師]] [[Category:柯尼斯堡大學校友]] [[Category:漢堡大學校友]]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校友]] [[Category:柏林洪堡大學校友]]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指揮官勳章持有人]] [[Category: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部长]] [[Category:德國戰爭罪定罪者]] [[Category:德國新教徒]] [[Category:德國自由民主黨黨員]] [[Category: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員]] [[Category:1998年逝世]] [[Category:1905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