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Wlhoi/塞繆爾·戴維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塞繆爾·戴維斯
第四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
任期
1759—1761
前任雅各布·格連 (署任)
继任塞繆爾·芬利
个人资料
出生(1723-11-03)1723年11月3日
德拉瓦州新堡郡
逝世1761年2月4日(1761歲—02—04)(37歲)
紐澤西省普林斯頓
配偶莎拉·柯克派屈克 (1746–1747); 簡·霍爾特 (1748–1761)
儿女6
专业佈道家,大學校長,詩人,讚美詩作曲家

塞繆爾·戴維斯(英語:Samuel Davies,1723年11月3日—1761年2月4日)[1]是一位傳教士長老會牧師。戴維斯在1748年至1759年在漢諾威郡擔任牧師,並在1759年至1761年出任普林斯頓大學(當時稱為紐澤西學院)第四任校長。戴維斯是維吉尼亞州第一批非聖公會牧師之一,他也是其中一位最早向北美十三州的奴隸傳教的宣教士。他主張宗教自由,並在殖民地推動宗教改革。 [2]戴維斯也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創作了多首讚美詩並出版了一本詩集。他主張向奴隸提供宗教教育。

出生[编辑]

戴維斯出生於美國德拉瓦州新堡郡,父親大衛戴維斯(David Davies)和母親瑪莎托馬斯戴維斯(Martha Thomas Davies)是威爾斯裔浸信會教徒。他父母非常虔誠,他的母親用先知撒母耳的名字給他取名。[3]他的母親後來追隨長老會教義,讓他年輕時已有機會接觸喀爾文主義的神學。 [1]他的父母無法負擔兒子上大學的費用,因此他們把他送到賓夕法尼亞州法格斯莊園的學院。在塞繆爾·布萊爾牧師(Rev. Samuel Blair)的指導下,他接受早期教育。 [4]布萊爾牧師的兒子也叫撒母耳(Samuel),是普林斯頓大學1760年的畢業生,也是戴維斯擔任校長期間的最後一屆畢業生。小布萊爾後來成為美國眾議院的第二任牧師[5]

傳道生涯[编辑]

在維吉尼亞州傳教[编辑]

1746年,戴維斯跟隨布萊爾完成學業後,新堡長老會准許他傳教。[6]當他在賓夕法尼亞州和德拉瓦州傳教時,他加入了紐約新派總會,並在1746年10月23日,與莎拉·柯克派屈克(Sarah Kirkpatrick)結婚。


幾個月後,23歲的戴維斯被任命為維吉尼亞州的傳教士。1747年2月17日,他南下向反對聖公會的宗教異見者傳教。1743 年,維吉尼亞殖民地立法機關授權在維吉尼亞州漢諾威郡及其附近開設波爾格林閱覽室和其他三所閱覽室。[1][7]即使戴維斯患上結核病,身體虛弱,但他最終仍盡忠領導了五個郡的七所教會。[6]1747年9月15日,也就是戴維斯和他妻子莎拉結婚一週年紀念日前不久,她因流產去世。[1][3]她的死使戴維斯相信他也瀕臨死亡,因此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在他的傳道事工中。

戴維斯最終恢復健康並繼續傳教。年輕的派翠克·亨利(Patrick Henry)和他的母親一起聆聽了戴維斯的許多講道,他並承認這是他自己演講技巧的來源;其他人認為戴維斯在世時,沒有人在講壇上比他更出色。[7] 1748年5月,戴維斯返回維吉尼亞州,並於同年10月4日與來自威廉斯堡著名家族的簡·霍爾特(Jane Holt)結婚。他與簡有六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在出生時夭折。 [1]

戴維斯是第一批獲准在維吉尼亞州傳教的非英國聖公會牧師之一(另一位是當時已去世的弗朗西斯·馬克米(Francis Makemie)),他當時致力推進宗教和公民自由。維吉尼亞州的聖公會往往不尊重「生而自由的思想」和不可剝奪的「良心自由」這些權利,但戴維斯堅定的宗教信念,使他重視這些權利。戴維斯協助建立漢諾威長老教會,該教會由維吉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所有長老教會牧師組成。他擔任該教會的第一位主持人,並被認為是該地區宗教異議人士的主要代言人。[6]戴維斯訴諸英國法律和英國自由觀念,以一種令人滿意和有效的方式鼓動人們更寬容宗教,並為維吉尼亞州實現政教分離奠定了基礎。在他離開後,通過1776 年《維吉尼亞權利法案》和 1786 年的《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維吉尼亞州最終實現政教分離政教分離。戴維斯牧師也曾擔任維吉尼亞州路易莎郡普羅維登斯長老會的第一任牧師,直至1759年,他離開維吉尼亞州,前往紐澤西州。[8]

向奴隸傳教[编辑]

戴維斯主張教育奴隸,包括教導他們讀書。浸信會和衛理公會的傳教士認為,只有經歷聖靈澆灌才能使人回轉,但戴維斯認為,無論種族或社會地位如何,人如果不聆聽和閱讀上帝的話語,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宗教。雖然戴維斯個人並不反對奴隸制,但他認為奴隸應該像他們的主人一樣,配得直接接觸上帝的話語。 [1]眾所周知,他在維吉尼亞州期間至少擁有兩名奴隸,但他堅信奴隸在靈性上是平等的。 [9]為證明擁有奴隸是正確的行動,他善待奴隸,以表明他是一位仁慈的主人。這種態度與當時的長老會教義一致,即奴隸制是政治問題,而不是教會問題。 [10]1755年,在一次講道中,戴維斯向參加祟拜的奴隸發出以下聲明::

你們知道,自從我來到殖民地,我一直關心你們的福祉。你們可以問我的黑人奴隸,我是否善待他們。」 [2]

奴隸是戴維斯傳教工作的一個焦點,一些同時代的人注意到他如何使大量非洲奴隸改變信仰。[11]戴維斯使用他從倫敦贊助者收到的教材來指導奴隸,並創作了自己的讚美詩。據說,古典聖歌《主啊,我想成為一名基督徒》就起源於波爾格林。[7]戴維斯牧師最終為數百名奴隸施洗,使他們成為基督徒,他們與其他會眾一起坐在聖餐桌旁。[1]他的教會允許奴隸在教堂內傳教。戴維斯估計,他在維吉尼亞州期間曾向超過一千名黑人傳教。[11][12]

當戴維斯在維吉尼亞州開始他的事工時,六名學生開始在紐澤西州伊莉莎白紐澤西學院學習。該學院成立於1746年,旨在教育「各個宗教派別的人」。1753年,戴維斯因在維吉尼亞州的工作而聞名,學院的董事會說服他冒險前往英國,為這所剛成立的學校籌集資金。戴維斯在日記中講述了這段有時使人難受的旅程,他寫道:「為人類奠定廣泛益處的基礎,不僅是為了當代,也是為了子孫後代,這是一個最令人振奮的前景。」戴維斯牧師和長老教會牧師吉爾伯特·田內特 (Gilbert Tennent)在英國度過了十一個月,期間戴維斯講道六十次。兩人主要收集教會募款,籌集了大量資金。奥立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的孫子捐贈了三畿尼來支持他們的努力。[6]戴維斯和田內特最終為紐澤西學院籌集了共四千英鎊(2023年為224,816美元),足以興建拿索樓(Nassau Hall)。拿索樓是普林斯頓新校區的第一座永久建築物。[13]

從英國回國後,戴維斯在英法北美戰爭期間在維吉尼亞州的聲望日重。丁威迪總督(Governor Dinwiddie)宣稱戴維斯是殖民地最好的征兵人員,因為他懇求人們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確保自由帶來那不可估量的祝福」。[7]

1759年,即戴維斯從英國募款之旅歸來四年後,學院的董事會再次拜訪他,這次要求他擔任學院的第四任校長。戴維斯最初拒絕了他們的邀請,認為受託人塞繆爾·芬利(Samuel Finley)更有資格。最終戴維斯接受了這份工作,並接替了在就職六週後就去世的喬納森·愛德華兹(Jonathan Edwards)。[6]1757年至1758年間,普林斯頓大學受託人大衛·考威爾(David Cowell)擔任該學院代理校長,他主持談判,成功遊說戴維斯接受這一職位。戴維斯高度評價考威爾,讚揚他以「熱情、勤奮和欣然」的態度履行職責。[14]

最後的講道與死亡[编辑]

戴維斯自己的校長任期也很短——他於1761年去世,享年37歲。1761 年元旦,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最後一次講道,題目為「一篇新年講章」。戴維斯講道時,奇怪地引用耶利米書 28:16作為参考經文,宣稱「我們中間有些人不僅有可能,而且極有可能在今年內死亡。」 [15]1761年2月4日,即元旦講道後一個月,戴維斯幾乎如預言般死於肺炎[6][15]芬利牧師接任大學校長一職,[6]戴維斯與前任校長一起葬在普林斯頓公墓

影響[编辑]

傳教士和演說家[编辑]

戴維斯的一生相對短暫,但他取得了很多成就,並實踐了他在學士學位演講中勸勉普林斯頓大學1760年畢業生的信條。這一信條在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一直得到普林斯頓大學歷任校長的回應:「無論你的地位如何,都要吸收並珍惜公共精神,服務你們這一代。」[6]塞繆爾·戴維斯是大覺醒運動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大覺醒運動是一系列宗教復興運動,最終導致美國脫離英格蘭教會[1]戴維斯的修辭天賦聞名於世,受他影響的人包括演說家派翠克·亨利(Patrick Henry)。亨利小時候就聽過戴維斯的許多講道,並經常按母親的要求,大聲背誦其中的內容。他後來聲稱戴維斯對他有「最深遠的影響」,[來源請求]並認為戴維斯是他聽過最偉大的演說家。[16]

戴維斯非常認真地對待他的講道,並認為傳達佈道訊息應該「莊嚴而深情」。[3]他的同代朋友大衛·博茨維克(David Bostwick)牧師說,戴維斯的講道「能刺透良知,激動人心」,[17]威廉·布埃爾·斯普拉格(William Buell Sprague)指出,「他講話時充滿熱情......口才比當時美國講壇上的任何演講都更令人印象深刻、更有說服力。」[3]戴維斯的講道集在美國和英國出版了多個版本,在他去世後的五十年裡,這些講道集一直是最多人閱讀的英語書籍之一。 [6]前五卷講道集於1767年至1771年在倫敦印刷,最著名的美國版講道集有三卷,於 1851 年在紐約出版。[13]

作曲家和詩人[编辑]

音樂學家認為戴維斯是第一位美國出生的讚美詩作家 。 [12]戴維斯繼承了以薩·華茨(Issac Watts)的旋律。他的歌詞被認為「堅實,但有些枯燥和沉重」, [18]但他的幾首讚美詩在美國讚美詩集中一直流行到二十世紀。他最受歡迎的兩首讚美詩是《永恆的靈,光明之源》(Eternal Spirit, Source of Light)和《偉大奇蹟之神,你所有的道路》(Great God of wonders, all Thy ways)。[18]1752年,戴維斯在威廉斯堡出版了一本詩集,名為《雜詩,主要關於神聖主題》(Miscellaneous Poems, Chiefly on Divine Subjects.)。[12]戴維斯的詩歌是以愛德華·泰勒的的沉思風格寫成的,儘管他試圖將「崇高的福音派修辭融入對句形式」,卻使其歌詞變得拘謹。[12]

教育家和傳道者[编辑]

在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之前,戴維斯已對這所大學貢獻良多。除了籌集資金興建拿索樓外,戴維斯還獲得英國的資助,為學校校長建造一所房子,並設立一個教育年輕人的慈善基金。在他被選為校長後,一位受託人寫信給另一位受託人:「我相信,沒有哪所大學有比他更幸福的校長。你很難想像上帝賜予了這個人多麼驚人、不尋常的天賦。」[19]在擔任大學校長期間,戴維斯起草了大學圖書館的第一個目錄,共有1,281本書。[19]戴維斯在維吉尼亞州向奴隸傳福音的努力被稱為該殖民地「第一次持續的奴隸改宗活動」”,為他贏得了當今學術界的關注。[11]

檔案館藏[编辑]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長老會歷史學會收藏了戴維斯的個人文件,包括與大衛·考威爾(David Cowell)牧師的通信、他的講道手稿,以及戴維斯一部已出版作品的手稿。[20]

相關條目[编辑]

参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hitley, William Bland. Samuel Davies (1723–1761). Encyclopedia Virginia. 2012-01-18 [2012-05-14].  (英語)
  2. ^ 2.0 2.1 Morales, Isabela R. "Princeton and Slavery: Samuel Davies." www.slavery.princeton.edu. [2017-11-17]. (英語)
  3. ^ 3.0 3.1 3.2 3.3 Ellis, Thomas Talbot. Samuel Davies: Apostle of Virginia (PDF). The Banner of Truth Magazine. April 1983 [2012-05-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5-11) (英語). 
  4. ^ Blair, Samuel. "Letter from Mr. Samuel Blair, Minister at New Londonderry, to Mr. Prince, Minister at Boston, August 6th, 1744."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9-07 www.revival-library.org. [2014-06-18].(英語)
  5. ^ Samuel Blair Sermons, 1766-1769: Finding Aid.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2008 [201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英語).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Leitch, Alexander. Davies, Samuel.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2012-05-14]. ISBN 06910465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英語). 
  7. ^ 7.0 7.1 7.2 7.3 "The Polegreen Story." www.historicpolegreen.org. [2017-04-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語)
  8. ^ Virginia Historic Landmarks Commission staff.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Inventory/Nomination: Providence Presbyterian Church (PDF). Virginia Department of Historic Resources. October 1972 [2017-04-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15) (英語). 
  9. ^ Moorhead, James. "Princeton and Slavery: Presbyterians and Slavery." www.slavery.princeton.edu. [2017-11-17]. (英語)
  10. ^ Waugh, Barry. "This Day in Presbyterian History: New School Synod Minutes!" www.thisday.pcahistory.org, 2015-11-14. (英語)
  11. ^ 11.0 11.1 11.2 Richards, Jeffrey H. Samuel Davies and the Transatlantic Campaign for Slave Literacy in Virginia. The Virginia Magazine of History and Biography (Richmond: Virginia Historical Society). 2003, 111 (4): 333–378. JSTOR 4250141 (英語). 
  12. ^ 12.0 12.1 12.2 12.3 Thomson, Gale. Samuel Davies. Thomson Corporation. 2005 [2012-05-14]. ISBN 0787681733 (英語). 
  13. ^ 13.0 13.1 "Samuel Davies (1724-1761)." www.tracts.ukgo.com. [2012-05-14].(英語)
  14. ^ Leitch, Alexander. "Cowell, David." A Princeton Compan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ISBN 0691046549. www.etcweb.princeton.edu. [2017-12-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語)
  15. ^ 15.0 15.1 Davies, Samuel. 'This Very Year You Are Going to Die!" 1761-01-01. www.gracegems.org. [2017-04-07]. (英語)
  16. ^ Henry, William Wirt. Patrick Henry: Life, Correspondence and Speeches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91: 15 (英語). 
  17. ^ Davies, Samuel. Sermons on Important Subjects ... To which are Prefixed, Memoirs and Character of the Author: And Two Sermons on Occasion of His Death I Third American. Boston: Lincoln & Edmands. 1811: 54 (英語). 
  18. ^ 18.0 18.1 Davies, Samuel, 1723-1761 > Texts. www.hymnary.org. [2012-05-14] (英語). 
  19. ^ 19.0 19.1 "The President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www.princeton.edu. [2016-02-02].(英語)
  20. ^ "Guide to the Samuel Davies Papers." www.history.pcusa.org. [2017-12-07].(英語)

外部連結[编辑]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
喬納森·愛德華茲
紐澤西學院校長
1759-1761
繼任:
塞繆爾·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