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南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彈箏
越南箏

越南箏越南语Đàn tranh彈箏),又名彈箏,是越南,是越南的一种传统乐器。筝体为木制,弦为钢弦,弦柱为倒V形,支撑每根弦。

古代的彈箏为16弦,故有一个别名是「彈十六」(đàn thập lục),不过彈箏大师阮永寶(Nguyễn Vĩnh Bảo、出生於1918年)[1][2]於1950年代中期将这种乐器改制为17弦,使彈箏在越南大大普及,越来越多地用於各种演奏形式中,现在的古筝也有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二弦和二十四弦、二十六弦根线的。

越南箏源自於中國的古箏,与日本的日本筝,朝鲜的伽倻琴, 琉球琉球箏蒙古雅托噶英语Ятга和哈萨克的Zhetigen都有关联。与古筝的主要区别在於其有2排弦柱,而古筝只有1排弦柱。

早先越南筝应该是宫廷音乐当中使用的乐器,但后来由于音色优美,传入民间之后用于自行弹唱或者独奏。

历史

[编辑]

潮州传统筝有16根琴弦和锥形琴体,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可追溯到明朝后期。潮州筝(清代的筝)在阮朝时期传入越南,由越南人本土化。在宋末,因中原地区人口迁移至潮汕而引进。而后在明朝时期,桑图尔 流入中国,并在中国开始发展流行(之后逐渐演变为的民族乐器称为扬琴,当时称为洋琴)。 潮汕古筝在借鉴桑图尔的制式之后逐渐改丝弦为钢丝弦,弦数逐渐由13弦增至16弦,扎弦调音法改为绕柱调音法。桑图尔的弦长由高音到低音是从短到长的,这与中国早期古筝制式不符,后为了适应这一问题,逐渐改直岳山式为直斜绕柱式。

对于潮州筝本身真正的外观形制,则是参考了仲尼式古琴的外观,至于为什么潮州筝的弧度大,原因也是因为根据古琴的尺寸,如果要塞下16根琴弦,弦距会太小,远远不够手指演奏,所以在原有古琴的弧度上又增加了弧度,以便16根琴弦能够正好塞下。而为什么会是16根琴弦的原因,可能是早期的洋琴是7或8排码子,可以同时有14或16个音出现,从而有了这个数字的筝。

到19世纪后期,越南筝不仅共享了中国潮州古筝的设计,而且古典 越南筝曲目中的一些曲目与中国潮州筝传统中发现的曲目完全相同。[來源請求]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可能这一时期的一些 越南筝演奏者实际上使用的乐器是在广州而非越南的工厂生产的。

民国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也开始生产潮州筝,外形类似潮州筝与越南筝的结合体,长度为112-120cm,筝体面板上清漆。因上了漆,所以筝的音色保存到现在还是非常清亮(而内地做的潮州筝因没有漆的保护,仅仅七八十年面板就已腐蚀严重,音色走样)

外形

[编辑]

彈箏的琴体长110厘米,木制,窄身,表面凸圆,并涂上华丽的装饰漆或镶嵌珍珠母,并有16对可移动的弦柱用於调音和支撑,弦柱为木制或覆有铜层的骨制。弦为钢制,粗细不一,按照五声调式调音。演奏者会戴上金属、塑料或玳瑁制成的指套来拨弦演奏,大小形制类似于我国的潮州筝。

彈箏有3种,古代的彈箏或称彈十六为16弦,现代的彈箏为17弦,琴体较古者稍大。这一乐器的音域为3个八度,从C至C3。越南Saigon Conservatory of Drama and Music的前教授阮永寶对彈箏进行了发展,制成了一种新型制,有19,21, 24弦,具有更广阔的音域。

演奏风格

[编辑]

彈箏音乐的风格一般是轻松欢快的,常作为独奏乐器,但也用於配乐诗朗诵或越南改良剧的伴奏中,有时也会被交响乐团或室内乐队使用。

技法

[编辑]

右手技法

[编辑]

右手主要是拨弦,左手加装饰音。在传统音乐中,演奏者会用两三根手指拨弦,而在现在音乐中,演奏者可能会用四五根手纸拨弦。演奏会常会同时拨八度音阶关系的两根弦,通常会用琶音演奏和弦

左手技法

[编辑]

左手技法对於乐曲的悦耳性是必不可少的。左手常会添加装饰音。弯音等多种技法用於表达不同的情绪。一些技艺高超的演奏者会使用左手拨弦演奏音,同时用右手产生较大的和弦。左手较少颤音和滑音,其音色与中国的潮州筝有着相似之处。传统越南筝曲一般使用工尺谱记谱,现年青一代的演奏家多用五线谱,代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guyen Vinh Bao. [2008-06-08]. [永久失效連結]
  2. ^ Dan tranh. [200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4). 
  •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2001).
  • Duy, Pham. Musics of Vietnam.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75.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