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門大人廟

坐标22°59′21″N 120°12′43″E / 22.989278°N 120.211834°E / 22.989278; 120.21183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59′21″N 120°12′43″E / 22.989278°N 120.211834°E / 22.989278; 120.211834

東門大人廟
東門大人廟三川殿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17號[1]
主神朱、池、李三王爺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硬山式
建立时间 清治臺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地圖
地图

八協境東門大人廟,又稱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昔日府城八協境之主廟,主祀朱、池、李三王爺,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東門里的王爺廟

歷史

[编辑]

清治時期

[编辑]

東門大人廟一般說法是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2][3],但是康熙廿五年(1686年)的《福建通志》已經記載了據說是其分靈廟的「保大里大人廟」(保西代天府)的存在,故東門大人廟的創建年代似乎更早[4]

石萬壽考察廟址原位於崙仔頂北側,又稱「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今台南一中附近,原為府城大廟,前後有三殿,列七寺八廟之一,道光以後實施聯境自衛制度,此廟為八協境的聯境主。光緒年間,分府城內為五段,分設保甲局,其東段保甲局即設於此廟內。[5][3]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殘碑,刻捐助者有石鼎美、黃謙記、魏珍山、張啟賢。其中石鼎美即石時榮,在清嘉慶年至同治年間,府城的大小公眾事務捐輸都能見其紀錄,建有石鼎美古厝[6]

日治時期

[编辑]

因闢建東門圓環,此廟又拆遷,神像曾寄祀東嶽殿[5]。1915年的調查,廟址為大人廟街乙398番地[7];1920年到1945年的調查,廟址為東門町一丁目28番地[8][9][10][11]

戰後時期

[编辑]

1955年始於東門圓環東北角另建廟宇,委身於東門路橋[註 1][5][12]石萬壽調查,從崙仔頂北側開始立廟,到後因民族路開闢遂移至東門圓環一帶,更因拓寬道路、建陸橋,此廟前後共遷移四次[13]。廟原先所在的大廟里是因此廟而得名,後2002年整編與泉北里合併成為東門里,與臺南彌陀寺祝三多廟皆在同一里[14]

東門市場的黃姓香腸小販,曾擔任此廟理事。該市場拆除後,攤販遂移到此廟門口。香腸販第二代的黃瑞生,後成了大人廟的廟祝。[1][15]

東門大人廟外部

大員文化觀光協會在前理事長張明山的帶領下,對台南東區開始了一連串的文史資料蒐集與實地勘察,連年舉辦「東門大街——文化資產之旅」。他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便是此廟,有許多珍貴文物。門神為潘麗水父親潘春源作品、壁畫則是蔡草如作品。寫有「爻占九二」匾額,為大天后宮所送[16]。但如今廟裡的門神和壁畫薰黑,難以辨識其原貌,樑柱蛀蝕嚴重。台南市議員蔡旺詮決向台南市政府爭取,讓大人廟列入古蹟,期能妥善維護。[17]

東門大人廟金爐

在2014年採訪時,黃瑞生已當起無薪的廟祝數十年。此廟每天僅開六小時,香客稀少,但不少外地信徒會慕名前來。[13]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韋旭到此廟會勘,對其數度遷移、但保有完整的蜘蛛網狀藻井感到驚奇,說這類藻井若拆遷非常不易,成功重組機率微乎其微,也表達該廟歷史悠久,可是並無任何管委會相關組織,希望廟方先儘速完成組織程序,讓後續政府盡力協助,來重現過往風華。廟方與信徒們聽此,因而有意成立組織,以便市府爭取相關經費修繕。[18]

祭祀

[编辑]

東門大人廟的三府千歲(王爺)信仰,不同與民間常見的王爺信仰五府千歲截然不同,稱為為「三王信仰」或稱「三老爺信仰」[12]。學者石萬壽指出這類三老爺信仰系統(鄭成功系統)廟宇之起源為府城鎮北坊的三老爺宮(朱、曹、魏),以及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主神朱王爺即是鄭成功[5] 然而《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一書則將鎮北坊三老爺宮與東門大人廟分開成兩個體系,指出原本東門大人廟的三府王爺信仰不像三老爺宮那樣,廟方原本便認為與鄭氏三代有密切關聯[4]

主神

[编辑]

關於大人廟朱、池、李三王爺的身分,目前有三種說法[4]

鄭氏三代 即鄭成功、鄭經、鄭克臧三代。朱王爺是鄭成功,因為他曾被賜與明朝國姓「朱」;池王爺是鄭經,因為「池」與「鄭」的閩南語發音相近;李王爺則是指鄭克臧,因為民間相傳鄭克臧本姓「李」。[註 2][19]。《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一書認為此種王爺信仰實為鄭成功信仰的說法來自連橫臺灣通史[註 3],而後有學者石萬壽、蔡相煇等學者支持[20]
義兄弟 漳州府漳浦縣南門外京仔社人,三人為義兄弟,擅長管弦[20]。名聲傳入京城後,三人被召入宮中演奏,不料文武百官在聽到音樂之後竟紛紛倒下,皇帝以為三人是妖怪而下令將之斬首[20]。玉皇大帝得知後,憐憫三人遭遇而封為神祇,並要三人下凡稽查人間善惡[20]
陳元光(開漳聖王)部將 據學者黃典權的研究,三位王爺分別是朱參、池文魁、李伯瑤[20]。朱參為河南固始縣人,子孫散居漳泉各地[20]。池文魁為河南固始縣人,子孫居於泉州同安縣[20]。李伯瑤是陝西三原人,衛國公李靖之孫,有子十三人,分衍於漳州府龍溪、漳浦、海澄等縣[20]

而保西代天府則認為三位王爺是朱參、池文魁、李伯瑤,不過保西代天府的分靈廟「蔦松三老爺宮」則認為主神其實是鄭成功[4]。而過去蔦松三老爺宮其實對主神三老爺(三王爺)的來歷亦不清楚,是廟方去請石萬壽教授寫沿革時,石萬壽認為三老爺實際是指鄭成功[註 4],廟方才認定三老爺的身分[20]。然而原本在蔦松三老爺宮祭祀圈內的「烏鬼橋」與「竹林前」兩地信徒並不支持此種看法,且有人認為蔦松三老爺宮是「改奉」國姓爺,因而獨立建立「烏竹三千宮」[註 5],對於三老爺的身分則比照保西代天府的說法[20][4]

交誼境

[编辑]

臺南東嶽殿市仔頭福隆宮、開臺聖地三老爺宮、臺南藥王廟六興境保西宮、厲王文安宮、南廠水門宮、馬沙溝李聖宮

相關條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大人廟現址廟地原為莊紹銘所有,信眾重建廟宇請求割讓以為公用,莊紹銘豁達應許[2]
  2. ^ 臺南市永康區的二王廟的主神據說即是鄭經。
  3. ^ 連橫認為臺灣的王爺信仰其實是鄭成功信仰,因為後來臺灣在清朝統治之下而僅稱為王爺[20]
  4. ^ 《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一書寫說,石萬壽教授之研究是在追溯回源頭的東門大人廟後,認為該廟與鎮北坊(禾寮港)三老爺宮雖然主神姓氏有別,但都有供奉「朱王爺」(認為即鄭成功)[20]。並認為另外兩位王爺的姓氏會因地而異,選擇各地駐守將領或代號[20]。並認為三老爺信仰皆無王船王醮,異於一般王爺廟宇而將朱王爺認定是鄭成功[20]
  5. ^ 此外尚有兩地與蔦松三老爺宮現在被台1線隔開,省道車流量大恐有危險的原因[20][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蔡明琮、何蓮珍. 〈黃家香腸熟肉〉. 《南台灣在地美食100選》. 臺灣: 宏碩文化. 2005-03-10. ISBN 9867406486 (中文(臺灣)). 
  2. ^ 2.0 2.1 謝奇峰. 《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頁235. ISBN 978-986-03-9413-9. 
  3. ^ 3.0 3.1 許永河. 《遇見182:從府城到龍崎》.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 176、177. ISBN 978-986-04-3030-1. 
  4. ^ 4.0 4.1 4.2 4.3 4.4 4.5 吳明勳、洪瑩發. 《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頁107─112. ISBN 978-986-03-9411-5. 
  5. ^ 5.0 5.1 5.2 5.3 石萬壽. 〈王爺信仰與延平王君臣關係之探討〉. 《臺灣文獻》 (臺灣: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9-03-31, 第六十卷 (第一期) (中文(臺灣)). 
  6. ^ 黃如輝. 〈試論臺南市古蹟天壇修建碑記〉. 《臺灣文獻》 (臺灣: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2-09-30, 第六十三卷 (第三期) (中文(臺灣)). 
  7. ^ 大人廟 1915 調查 • 台南市東區.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中文(臺灣)). 
  8. ^ 大人廟 1920 調查 • 台南市東區.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中文(臺灣)). 
  9. ^ 大人廟 1930 調查 • 台南市東區.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中文(臺灣)). 
  10. ^ 大人廟 1944 調查 • 台南市東區.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中文(臺灣)). 
  11. ^ 大人廟 1945 調查 • 台南市東區.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中文(臺灣)). 
  12. ^ 12.0 12.1 黃博郎. 祭拜三王 大人廟感念鄭氏功績. 《自由時報》. 2008-08-14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13. ^ 13.0 13.1 鄭佳佳. 四度遷址 東門大人廟風光不再. 《中華日報》. 2014-05-20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14. ^ 吳明良. 《里長帶路》東門里 陳憲明 名剎林立 將出書導覽. 《聯合報》. 2008-08-28 (中文(臺灣)). 
  15. ^ 林若凡. 嘿嘿!老闆, 來盤香腸熟肉!. 《自由時報》. 2003-02-08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16. ^ 鄭佳佳. 大人廟殘破不堪 內藏珍貴文物. 《中華日報》. 2014-05-20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17. ^ 黃博郎. 大人廟發現珍貴文資 地方盼列古蹟維護. 《自由時報》. 2008-08-14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18. ^ 鄭佳佳. 大人廟文物珍貴 擬設管委會. 《中華日報》. 2014-05-30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臺灣)). 
  19. ^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頁33. ISBN 978-986-6782-47-3.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戴文鋒. 《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 臺南縣永康市公所. 2010-12: 頁111-126. ISBN 978-986-02-5530-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