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十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十朋(1112年11月1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縣人(今浙江省樂清市淡溪鎮梅溪村),宋朝作家。

北宋政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1112年11月19日)生於樂清左原。南宋乾道七年七月初三日(1171年8月6日)卒於樂清左原。

家世

[编辑]

左原地处乐清县城之左(东)三十有五里山中。王十朋《左原诗序》云:“乐清之东三十五里,群山环绕,地名左原,以其居邑之左也。中有左岭、左湖、左口,皆以‘左’名之。”因村在北面山脚下,当地人亦称“后”。村前有一条明净的溪水,叫梅溪。村四周峰峦环绕,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村里有一口古井,泉清味甘,井畔有修竹数百竿,这口井就在王十朋家的东南面,人称“王家大井头”。

左原王氏祖先,據《梅溪王氏宗譜》載,始祖王澤(王昶之父)在東漢末由代郡太守遷中都尉,居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南)。至十九世王仲華由晉陽徙居錢塘(今杭州市)。至二十五世王慶嗣於五代末由錢塘徙居樂清左原,為左原王氏始祖。二世聰、三世文閑、四世信、五世格、六世輔,至七世為王十朋[1]。王家务农,世代贫寒。至五世王十朋的祖父王格时,家业始兴,在左原西畴和东皋两处置田地二百亩。至六世王十朋父亲王辅始业儒。王辅兄弟姐妹六人,王十朋《祭六姑文》中云:“嗟我先子,同气六人,残月孤星,仅存者三,白发苍颜,姑为最尊。”王辅为人儒雅正直,在当地很有威望。他农闲时读书学文,吟诗作对,农忙时与家人下地劳动,是个小康的耕读家庭。父因王十朋赠左朝散郎。十朋母亲万氏,同邑万桥人,赠硕人。生有三女三子,十朋居第三。长姐适孙氏,为十朋长子闻诗的妻母。十朋在《哭亡姐》诗中云:‘先人六儿女, 姐长孝且慈。”又在祭文中云:“闻诗天属为侄,门阑为婿。”十朋夫人贾氏,同邑贾岙人。二个弟弟:长寿朋字梦龄,次百朋字昌龄。

傳說

[编辑]

王十朋生時有異兆。祖父王格在十朋出生當年正月曾夢見「嚴闍梨」來,手集眾花,結成一大球送給他,忽然不見。嚴闍梨就在這個月圓寂,十朋母親萬氏恰于這個月有娠。「嚴闍梨」是法華宗的高僧,俗名賈伯威,是王十朋祖母賈靈的兄長,即年少出家,法名處嚴,善詩文,與蘇東坡有詩文往來,人稱「處嚴阿闍梨」,簡稱「嚴闍梨」。十朋小時眉毛濃重,目深神藏、不僅相貌與嚴闍梨相似,穎悟强記亦類小時的舅公嚴闍梨,于是便有王十朋是嚴闍梨轉世的說法[2]

生平

[编辑]

先祖是錢塘人[3]徽宗政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1112年11月19日)生於樂清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淡溪鎮梅溪村),從小日誦數千言,是個神童,先後在鹿巖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避難,王十朋有詩“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紹興十年(1140年),開館梅溪,教授四十人。翌年入太學。由於秦檜把持著科舉的取捨大權,王十朋因直言而被排斥。直到秦檜死後兩年的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三月,高宗親自面試進士,進言“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采兼聽以收其效”,四十七歲一舉奪魁,授承事郎,特遣紹興府簽判,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力主北伐,遭主和派排斥歸里。孝宗時,任侍御史,一月內連上十六札,上疏論史浩八罪。孝宗卻執意議和,七月,王十朋遂辭官歸鄉。

隆興元年(1163年),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饒州乾道元年(1165年)七月移知夔州,八月起知泉州,任內重視農田水利,愛民如子,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泉州任滿之日,“父老兒童攀轅者不計其數,公亦為之垂涕,至今最人猶懷之如父母”[4],泉州人為他立生祠。一生清廉,三餐常不飽。夫人賈氏出身樂清望族,死於泉州,竟無力歸葬,靈柩停放二年[5]

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任太子詹事,病重,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初三日(1171年8月6日)卒於樂清左原,諡號忠文。泉州人在東街建“王忠文祠”(又名梅溪祠)以作紀念[6]

戲曲《荊釵記》借用了他的名字,劇中情節關於“荊釵定盟”、“妻投甌江”卻與他的生平事蹟不符。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杜陵詩史》、《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計有詩一千七百多首、賦七篇、奏議四十六篇。

評價

[编辑]
  • 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出入变化俊伟神速。”又称许其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7]
  • 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
  • 宋孝宗稱其“南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87》,出自脱脱宋史

參考文獻

[编辑]
  1. ^ 王十朋《左原詩序》中说:“予七世祖自杭徙温,家于是原。地虽荒僻,有山水足以自娱。”又在《大井記》中说:“予始祖五代末自钱塘徒于温州乐清之左原,迨今无虑二十房。虽吾庐世得先祖始卜之地,阅二百年矣。”
  2. ^ 王十朋小时在贾岙鹿岩若就学时,表叔贾元达就曾说“此子眉目類吾伯嚴闍梨,他日能文未可知也。’十朋自己也说過類似的話,他在《种蔬》詩中說:“前身嚴闍梨,蔬氣端不除。”自注云:“或云予前生嚴闍梨,因以戲云。’他在《記人說前生事》文中記云:“予少時,有鄉僧每見予必謂曰:‘此郎嚴伯威後身也。‘予不曉所謂。既而,訪之叔父寶印大師,叔父曰:‘嚴闍梨,字伯威,汝祖母靈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門之師也。博學攻詩文,戒行修飾,有聲江浙間,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既以无子为忧,祷求甚力。至政和壬辰(1112年)之正月,吾师(处严首座)卒。汝祖一夕梦吾师至家,手集众花,结成一大毬字,奉汝祖而遗之曰:‘孝祖君家求此久矣,是以吾来。’忽不见。是月汝母有娠,至十月而汝生。吾师眉浓黑而垂,目深而神藏;儿时能诵千言,喜作诗。人以汝眉目及趣好类之,且符所梦。”王十朋對這位聲高名重的舅公深懷敬仰。五十歲時因寶印叔父之囑,他寫了《嚴闍梨塔銘》,記述了這位舅公的生平事跡。
  3. ^ 《忠文公家政集》
  4. ^ 《朱子语类》卷三十二
  5. ^ 王十朋《乞祠不允》诗云: “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女昼夜悲。”
  6. ^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泉州市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5: 第一章 人物传. ISBN 7-5004-27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7. ^ 《王梅溪文集序》

參考書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