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吹号巡洋战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吹
いぶき
伊吹号巡洋战舰
概观
拥有国 大日本帝国
营运者 大日本帝国海军
舰级鞍马级巡洋战舰
制造厂吴海军工厂
下订1904财政年度
动工1907年5月22日
下水1907年10月21日
服役1907年11月11日
结局1923年9月20日被拆解
除籍1923年9月20日
重分类1912年8月28日被重新分类为巡洋战舰
技术数据
排水量标准:14,636长吨(14,871公吨)
满载:15,595长吨(15,845公吨)
全长舰体全长:485英尺0英寸(147.8米)
垂标间距:450英尺0英寸(137.2米)
全宽75英尺6英寸(23.0米)
吃水26英尺3英寸(8.0米)
动力2 ×垂直三段膨胀往复式蒸汽引擎
2座2轴推进
功率24,000匹轴马力(18,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21.5(39.8千米每小时;24.7英里每小时)
续航距离以14节(26千米每小时;16英里每小时)速度航行时为5,000海里(9,260千米;5,750英里)
乘员844人
武器装备
  • 4 x 双联装41年式45倍径12吋舰炮
  • 8 x 8吋舰炮
  • 14 x 41年式40倍径4.7吋舰炮
  • 4 x 3.1英寸舰炮
  • 3 x 18英寸(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

伊吹いぶき)是大日本帝国海军鞍马级巡洋战舰的二号舰,建于1907年5月22日;其舰名得名自坐落于岐阜县滋贺县之间的伊吹山。1912年8月28日,该舰与其姊妹舰鞍马号一同被改列为战斗巡洋舰。 

设计与建造[编辑]

伊吹号巡洋战舰所使用的蒸气涡轮引擎因为存有瑕疵,因此该舰的建造进度亦随之被延迟;该舰比其姊妹舰鞍马号晚了约两年才开始动工。伊吹号于1907年5月22日在吴市海军工厂铺设龙骨,于同年10月21日下水,并于11月11日入役。

服役历史[编辑]

在服役后不久,伊吹号巡洋战舰即于1911年6月25日前往泰国参加泰王拉玛六世加冕仪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吹号负责搜索在印度洋地区活动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埃姆登号轻巡洋舰。1914年11月间,伊吹号与英国皇家海军防护巡洋舰皮拉默斯号与弥诺陶洛斯号一同护送11艘载满新西兰远征军的运输舰前往澳洲西部城市奥班尼。随后,伊吹号与澳洲皇家海军雪梨号轻型巡洋舰一同护送包含20,000名步兵与7,500匹马匹的澳新军团横渡印度洋,前往欧洲战场。

当护卫船团在科科斯群岛附近遭遇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属的埃姆登号轻巡洋舰时,雪梨号轻巡洋舰随即与之展开周旋,并爆发了科科斯海战;此时的伊吹号巡洋战舰成为澳新军团唯一的护卫力量。时任伊吹号巡洋舰舰长的加藤宽治(かとう ひろはる)大佐认为与埃姆登号交战是一种荣誉,因此亦希望参与战事,但高层命其跟随并继续护卫船团。当大日本帝国海军的舰艇于隔年访问澳洲时,澳洲皇家海军称加藤宽治大佐当日的行为展现了“伊吹号的武士道精神”。[1][1]

命运[编辑]

战后,伊吹号巡洋战舰被《华盛顿海军条约》纳入规范对象,并因此于1923年9月20日被出售并拆解。其主炮被保留下来,并被沿着位于北海道函馆市津轻海峡设置,以作为岸防炮。

历任舰长[编辑]

※资料根据‘日本海军史’第9卷・第10卷“将官履历”。

  • 秀岛七三郎 大佐:1909年4月1日~1910年12月1日
  • 秋山真之 大佐:1910年12月1日~1911年3月11日
  • 関野谦吉 大佐:1911年3月11日~1912年3月1日
  • 伏见宫博恭王 大佐:1912年3月1日~12月1日
  • 小林恵吉郎 大佐:1912年12月1日~1913年10月14日
  • (兼任)奥田贞吉 大佐:1913年10月14日~11月12日
  • 竹内次郎 大佐:1913年11月12日~1914年5月6日
  • 加藤寛治 大佐:1914年5月6日~1915年2月1日
  • 川原袈裟太郎 大佐:1915年5月1日~12月13日
  • 中川繁丑 大佐:1915年12月13日~1916年12月1日
  • 大内田盛繁 大佐:1916年12月1日~1917年12月1日
  • 小松直干 大佐:1917年12月1日~1918年9月10日
  • 森本义寛 大佐:1918年9月10日~11月10日
  • 海老原启一 大佐:1918年11月10日~1920年11月20日
  • 福田一郎 大佐:1920年11月20日~1922年6月10日
  • 山名寛一郎 大佐:1922年6月10日[2]~1922年11月10日[3]
  • 松平保男 大佐:1922年11月10日~1923年9月1日

注记[编辑]

  1. ^ 1.0 1.1 O'Brien, pp.
  2. ^ ‘官报’第2957号、大正11年6月12日。
  3. ^ ‘官报’第3085号、大正11年11月11日。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