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克里昂米尼战争

坐标37°20′59″N 22°21′08″E / 37.34972°N 22.35222°E / 37.34972; 22.3522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里昂米尼战争
A map of Greece. That northern half of Greece is occupied by the new Aetolian League and the southern territories under the control of Macedcon, while the south is occupied by Sparta, the Achaean League and several smaller states.
克里昂米尼战争时的希腊势力图
日期前229/228年[1]–前222年
地点
结果 马其顿王国和亚该亚同盟胜利
领土变更 马其顿获得阿卡罗科林斯科林斯赫拉伊亚奥尔霍迈诺斯等地区[2][3]
参战方
斯巴达王国,
埃利斯
亚该亚同盟,
马其顿王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克里昂米尼三世 阿拉图斯,
安提柯三世
兵力
~20,000 (最大征招) ~30,000 (最大征招)

克里昂米尼战争[4](公元前229/228 – 222年),是斯巴达及其盟国埃利斯对抗亚该亚同盟马其顿王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马其顿王国和亚该亚同盟的胜利告终。

公元前235年,克里昂米尼三世(前235 – 前222年)继承了斯巴达的王位,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是恢复传统的斯巴达社会和制度,并削弱五督政官的势力。作为民选官员,五督政官虽然宣誓维护斯巴达国王的统治,但他们拥有政治权利是相当大。公元前229年,五督政官派克里昂米尼占领了位于梅格洛玻利斯边境的一个小镇,亚该亚同盟对此向斯巴达宣布开战。对此,克里昂米尼的回应是劫掠亚该亚地区,并在吕克昂山战役击败一支前去攻击伊利斯的亚该亚军,这支军队由亚该亚同盟统帅阿拉图斯所率领。之后,克里昂米尼三世在梅格洛玻利斯附近再一次击退亚该亚军队。

在战事进展迅速的情况下,克里昂米尼扫除了阿卡迪亚地区的亚该亚驻军,而后在赫卡托拜乌姆战役进一步摧毁另一支亚该亚军队。为了应付斯巴达势力主宰伯罗奔尼撒的威胁,亚该亚同盟统帅阿拉图斯不得不向宿敌马其顿王国请求协助,请求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介入战争击败斯巴达,并以盟主地位以及割让科林斯和其卫城阿卡罗科林斯的条件来换取马其顿参战。克里昂米尼最终不仅入侵亚该亚地区,还夺取科林斯和阿尔戈斯。当安提柯三世的马其顿军队进入伯罗奔尼撒,克里昂米尼不得不退回拉科尼亚。前222年,斯巴达与马其顿、亚该亚联军于塞拉西亚战役决战,结果斯巴达遭到击败,克里昂米尼被迫逃亡埃及托勒密三世的宫廷寻求庇护。克里昂米尼最终在新王托勒密四世时企图发动一场的暴动,失败自杀。

序幕

[编辑]

前236年-前235年间,在废黜了父王列奥尼达二世之后,克里昂米尼三世登上了斯巴达王位。两个王室家族之间长达十余年之久的冲突,也随着他的登基终结了。在开国传说中,斯巴达原来的征服者是双胞胎兄弟,而他们的后代共享斯巴达王位,从而形成了后来的双重国王的传统。在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国王亚基斯四世实施改革后,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反对集团。前241年,反对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克里昂米尼三世的父亲列奥尼达二世与斯巴达五督政官联合发动政变。反对派推翻了改革措施并刺杀了亚基斯四世[5]

前229年,克里昂米尼占领了阿卡迪亚地区的几个重要城市,包括帖该亚(Tegea)、曼丁尼亚(Mantinea)、卡菲伊(Caphyae)和俄尔科墨诺斯(Orchomenus),这些城市原本是与希腊中部地区另一个强大的希腊联盟埃托利亚同盟结盟。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和近代历史学家威廉·史密斯认为克里昂米尼通过背叛来占领了这些城市;然而理察·塔尔伯特(Richard Talbert)翻译了普鲁塔克有关斯巴达记述,他的和现代历史学家N.G.L. Hammond认为是克里昂米尼是依照他们自己的要求占领了该城市[6][7]。同一年,五督政官派克里昂米尼夺取贝比纳(Belbina)附近的雅典娜神庙。贝比纳是进入拉科尼亚的一个出入点,在当时一直被斯巴达和梅格洛玻利斯争夺拥有领土所有权。于此同时,亚该亚同盟对于斯巴达扩张召见公民大会,并向斯巴达宣战。而克里昂米尼则加强了这些城市的防守。

亚该亚同盟统帅(strategos)西库昂的阿拉图斯,试图倚靠内应者来发动一次夜袭,好来夺取帖该亚和俄尔科墨诺斯。但是,透过该城市内应者来夺取城池的计划最终失败了。尽管阿拉图斯悄悄地迅速撤退,希望这次行动没有被发现[6][注释 1]。但克里昂米尼还是发觉了这个行动,并且写信询问了阿拉图斯以及他的夜间行动企图。阿拉图斯回复说,他是来阻止克里昂米尼,因此来为贝比纳构筑防御工事的。克里昂米尼回复道“假如真的是如你说的那样,那么告诉我为什么你还带了火把和梯子”[11],来挖苦阿拉图斯,他是知道阿拉图斯是来攻城的。

战争初期和斯巴达的胜利

[编辑]
A map of the Peloponnese, the southernmost area of Greece. The cit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text are shown, in general clustered north of Sparta, all within roughly 50 km of each other.
伯罗奔尼撒的地图,显示一些重要城市以及克里昂米尼战争中双方的势力图,亚该亚同盟为红色。

接着,克里昂米尼带领3000名步兵和少量骑兵进入了阿卡狄亚驻防。然而五督政官不愿战事扩大,把克里昂米尼召回国内。就趁克里昂米尼回到拉科尼亚的时候,阿拉图斯乘机夺取了卡菲伊[12]。当这个消息传到斯巴达时,五督政官又一次派克里昂米尼对外出击,这次他设法夺取了梅格洛玻利斯人的一个城市麦提德里昂(Methydrium),并劫掠阿尔戈斯周围的领土[13]

在这期间,亚该亚同盟派出另一支军队,由当年前228年5月当选的新统帅阿里斯托马科斯(Aristomachos)率领,前去与克里昂米尼进行战斗。亚该亚军由20,000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组成,在帕拉斯姆(Pallantium)与不到5,000名的斯巴达军对阵,克里昂米尼要求双方进行会战,但阿拉图斯强烈建议阿里斯托马科斯撤退避其锋头,于是亚该亚军难堪地撤退了,这件事让亚该亚人谴责阿拉图斯懦弱,且克里昂米尼和斯巴达人也对逼退人数众多的亚该亚军队相当自豪[13][7]

原本托勒密埃及国王托勒密三世在先前对抗马其顿王国的战争中曾与亚加亚同盟联盟,此时却转而开始对斯巴达进行财力支援。托勒密三世认为相比正在衰退的亚该亚同盟,他评估正在复兴的斯巴达将是更有价值的同盟,好来对抗马其顿,因此做出了这个的决策[14][15][16][17]

公元前227年五月,阿拉图斯再次当选统帅,并率兵进攻斯巴达盟友伊利斯。伊利斯人向斯巴达寻求援助,当亚该亚军从伊利斯返回的途中,克里昂米尼在吕克昂山战役大破了整个亚该亚军队,俘虏许多士兵。阿拉图斯派人散布谣言说他已经在这场战役中阵亡,并趁其不备,趁机占领了曼丁尼亚[18][19]。这次失利使得五督政官开始想谈和。

同时,斯巴达的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国王欧达米达斯三世去世,他是亚基斯四世的儿子。古希腊作家保萨尼亚斯认为是克里昂米尼毒死了欧达米达斯三世[20],这是因为克里昂米尼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来对抗反对他的五督政官,毕竟五督政官反对他的扩张政策。克里昂米尼召回流亡到美塞尼亚阿希达穆斯五世,他是亚基斯四世的弟弟,来继承欧里庞提德的王位,但是当阿希达穆斯五世一回斯巴达就被暗杀了。并不清楚克里昂米尼是否涉及这起案件,因为古代史料相互矛盾,波利比奥斯声称克里昂米尼安排好了这场谋杀行动,但是普鲁塔克认为凶手另有他人[21][19]

劳迪西亚战役

[编辑]

后来在公元前227年,克里昂米尼贿赂五督政官,允许他可以继续军事行动来对付亚该亚同盟。他的贿赂成功之后,克里昂米尼开始进攻梅格洛玻利斯的领土,并占领了要地留克特拉(Leuctra)。阿拉图斯立即率领一支军队前来解救梅格洛玻利斯,就在城墙旁发起会战并击退了斯巴达军队。当克里昂米尼的斯巴达军队被迫退入一连串山谷寻求掩蔽时,阿拉图斯明令军队不可追击,但是骑兵指挥官吕底亚达斯(Lydiadas)认为这是彻底击败克里昂米尼大好机会,不顾阿拉图斯的命令带领骑兵发动追击。克里昂米尼发觉吕底亚达斯部队因为地形关系追得七零八落且没有其他部队支援,他重整他的克里特岛佣兵和塔兰托式骑兵,下令前去反击。这使得吕底亚达斯的骑兵遭到击溃,他本人战死。斯巴达人受到这个鼓舞,重新向阿拉图斯的亚该亚主军发动第二次会战,击败了他们。亚该亚人因为阿拉图斯起初没有派兵支援吕底亚达斯的追击而非常愤怒,同时这次战役的失败也使他们变得意志消沉,那一年他们再没有发起进攻[22]

克里昂米尼改革

[编辑]
Soldiers armed with spears and shields standing in a line
古典的希腊重装步兵方阵,装备长枪和阿斯庇斯大圆盾 (aspis)

透过赢得数场大捷,克里昂米尼现在对于他的声望和地位非常有自信,他开始策划对付五督政官。他首先劝说他的继父麦吉斯托诺俄斯(Megistonous),说服他废除五督政官制度是会对整体斯巴达有益,克里昂米尼宣称,这能够让国家的财产与所有的公民共享,然后这样可以使公民努力实现斯巴达在希腊的霸主地位。在赢得了继父的支持后,克里昂米尼开始准备他的改革事业。考虑到国内有些人会反对他的改革,于是克里昂米尼征招这些人去攻占亚该亚同盟在阿卡迪亚的城市赫拉伊亚(Heraea)和阿塞亚(Asea),并且带这批人去运输食物给被亚该亚军队围城的俄尔科墨诺斯(Orchomenus),以及前去曼丁尼亚城前扎营叫阵。透过这些行动不断行军,使反对派精疲力尽,迫使他们请求克里昂米尼让他们留在阿卡迪亚休息一阵子。趁着这个机会,克里昂米尼率领他的佣兵们向斯巴达进军,并派遣他一些忠实的追随者去刺杀五督政官们。其中,四位督政官被杀,仅存的一位督政官阿吉立乌斯(Agylaeus)逃到神庙内寻求庇护[23][24][19]

随着五督政官被铲除了,克里昂米尼开始了他的社会改革。首先,他把自己的土地交付给了国家,很快地他的继父麦吉斯托诺俄斯和他朋友也开始追随他的举动,后来这也得到了其他斯巴达公民的支持。他把斯巴达所有的土地进行了分割,等份分配给每个公民。他通过授予一些庇里阿西人公民的资格,来增加了公民的数目,庇里阿西人原是古希腊斯巴达城邦的中间阶级,享受个人自由并受法律保护,但无政治权利的一个阶级。扩大公民数量意味着克里昂米尼可以构建一支更强大的军队。他开始训练了4000名的重装步兵,并恢复了斯巴达社会的传统和军事训练。他同时引进马其顿武器萨里沙长矛来组成马其顿式方阵,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最后,克里昂米尼扶持他的弟弟欧克里达斯成为第一个亚基亚德世系的国王,登上了欧里庞提德的王位,来完成了他的改革[25][26]

主宰伯罗奔尼撒

[编辑]

公元前226年,曼丁尼亚的公民请求克里昂米尼把亚该亚的驻军驱逐出这座城市。在一天晚上,克里昂米尼和他的军队悄悄潜入曼丁尼亚城内驱逐了亚该亚的驻军,之后前往附近的帖该亚。从帖该亚出发,克里昂米尼的斯巴达军队直捣亚该亚地区,他希望亚该亚同盟迫于压力下会与他面对面打一场会战。克里昂米尼和他的军队一直进军至杜美,在那里与亚该亚军主力展开赫卡托拜乌姆战役。在战斗中,斯巴达人击败了亚该亚的方阵,杀死了许多亚该亚人并且俘虏了一些士兵。这场胜利之后,克里昂米尼占领了城市拉斯姆(Lasium),然后把它交给了盟友埃利斯[27][15][28]

和谈协商

[编辑]

亚该亚同盟由于这场战役失利而士气低落,阿拉图斯也放弃竞选该年统帅,亚该亚人向雅典埃托利亚同盟请求帮助,但是都遭到了拒绝,最后他们只能向克里昂米尼请求和平谈判[29]。一开始,克里昂米尼对于亚该亚谈和的使者只开出几个小小条件,但是随着谈判的深入,克里昂米尼的意图越来越明了,最后他只要求亚该亚同盟的推举他为全希腊的统帅即可,至于其他的他会尽量让亚该亚人满意和约,并且他会释放那些亚该亚战俘和归还占领的城市。亚该亚人对于这样的条件乐于协议,因为这个做法可以将全伯罗奔尼撒的希腊人重新统一起来,来对抗马其顿的威胁,他们邀请克里昂米尼前去勒拿讨论和约的详细内容。然而,克里昂米尼在前往勒拿的路上因为饮用不干净的水而病倒了,被迫返回斯巴达,会议被迫延后[30][28][15]

亚该亚同盟的主要政治领袖阿拉图斯不仅反对克里昂米尼的和约条件,同时也反对克里昂米尼推广他的社会改革,他趁着和谈延宕的时间,尽可能的影响他的国人,他还设法接触他原先的仇敌马其顿,乞请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介入伯罗奔尼撒的纷争。在这之前,于前227年的时候,亚该亚曾派出两位来自梅格洛玻利斯的使者前往马其顿宫廷寻求协助,但当时安提柯表现出没什么兴趣,因此那时失败了[31]。这次,阿拉图斯希望马其顿国王可以来到伯罗奔尼撒击败克里昂米尼,但马其顿的条件是割让科林斯和其卫城阿卡罗科林斯[32]。这不是一个亚该亚同盟愿意做出的牺牲,因此,他们很难同意马其顿国王的条件[33][注释 2]。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批评阿拉图斯的行为可耻,批评他吹嘘自己早年花很大努力赶跑马其顿人解放科林斯、解放希腊人,但自己晚年时却宁愿向马其顿人卑躬屈膝而出卖希腊的自由,只是因为他不愿放弃自己富裕的生活,不愿意克里昂米尼的社会改革受到推广,更甚他忌妒克里昂米尼在统一希腊人的成就[32]

待克里昂米尼病好,亚该亚人在阿尔戈斯举办大会,克里昂米尼也率军受邀前往参加,讨论关于和平协议。然而,阿拉图斯此时已经与马其顿安提柯三世达成初步协议,为了避免克里昂米尼可能在会议上会被推举为统帅,他临时要求克里昂米尼只能一人单独进城,或是只能带300人进城,无论哪种条件克里昂米尼都很难答应。克里昂米尼气愤向亚该亚人抱怨,不能到他已经快来到阿尔戈斯城下时才提出这种要求,而是一开始就要讲清楚,否则这样对他是不公。而阿拉图斯则是回击并大肆批评克里昂米尼,反对他参与大会。就这样,克里昂米尼感到受辱,他离开阿尔戈斯,并传达和谈破局,战事将继续下去[35]

战事再开

[编辑]

这个时候亚该亚同盟内部陷入严重的动荡,一些城市接近反乱,因为许多人对于阿拉图斯邀请马其顿介入的决议相当气愤,一些人也对克里昂米尼的社会改革非常向往。克里昂米尼之后入侵亚该亚地区,攻占了城市培林尼(Pellene),而培涅俄斯(Pheneus)和要塞平提勒姆(Penteleium)则叛变加入克里昂米尼阵营,这使亚加亚同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36]。亚该亚人内部也开始猜忌,他们怀疑西库昂科林斯可能会叛变,派遣佣兵去驻守这些城市,之后在阿尔戈斯开始筹办两年一度的尼米亚竞技会(Nemean Games)[35]

当人们忙着参加竞技会活动,克里昂米尼认为在那个时候发动攻击可以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更容易占领阿尔戈斯。在夜里,他先占领了城市剧院上面的崎岖地区,全城的人因遭受奇袭而陷入慌乱以致没有什么抵抗。阿尔戈斯人接受了克里昂米尼的驻军,交付了20名人质给克里昂米尼,成为了斯巴达的盟友[37][38][39]。占领阿尔戈斯使得克里昂米尼的声望进一步升高,因为在这之前没有斯巴达国王曾经占领过阿尔戈斯,甚至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将领伊庇鲁斯皮洛士,都在夺取城市的过程中战死了[40]

在占领了阿尔戈斯后不久,克莱奥奈(Kleones)和弗利奥斯(Phlius)就向克里昂米尼投降。同时,科林斯的人们气愤亚该亚同盟可能会把他们出卖给马其顿,弥漫着叛向斯巴达的气氛,阿拉图斯因此对于那些支持克里昂米尼的科林斯人大肆搜捕、调查。当他听说了在阿尔戈斯发生的事情之后,阿拉图斯认为这座城市将会倒向克里昂米尼,认为身在科林斯的自己相当危险。他趁着科林斯公民大会召开,此时所有的公民都会参加之时,趁着人们不注意他骑着他的马逃离了科林斯,逃回家乡西库昂。随后科林斯人立即投降了克里昂米尼,但斯巴达国王对于没有逮捕到阿拉图斯一事非常生气[41][38]

先前,当克里昂米尼从阿尔戈斯向科林斯进军之时,沿路的埃尔米奥尼(Ermioni)、特罗森(Troezen)和埃皮达鲁斯都向他投降。在接收科林斯之后,开始围攻卫城阿卡罗科林斯[36],克里昂米尼派他的继父麦吉斯托诺俄斯到阿拉图斯那去,要求他交出亚该亚士兵驻守的阿卡罗科林斯,并愿以12塔兰同来换取。然而,阿拉图斯陷入抉择,是要把该地交给克里昂米尼或是以此地换取马其顿安提柯三世的介入,最后他选择与马其顿同盟并派他的儿子前去马其顿成为人质。他则向克里昂米尼则表示他已经对当地情势失去掌控为借口而拒绝。克里昂米尼立即入侵阿拉图斯所在的西库昂,并把他围在城内三个月之久。但阿拉图斯从围城中脱困,参加当年亚该亚同盟在埃吉乌姆(Aegium)举办的公民大会[42]

马其顿的干预

[编辑]

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率领一支20,000名步兵和1,300名骑兵的庞大军队,通过尤比亚岛往伯罗奔尼撒半岛进军[43] 。之所以经由尤比亚岛,是因为与马其顿敌对的埃托利亚同盟占据了塞萨利南部的部分地区,尽管埃托利亚人在克里昂米尼战争中是中立,但是他们封锁经由温泉关的道路不让马其顿军通过[44]。阿拉图斯在帕该(Pagae)与安提柯会面,在安提柯施压下,亚该亚同盟把城市墨伽拉给了马其顿盟友波奥蒂亚人。当克里昂米尼听说马其顿人已经前进到了埃维厄岛的时候,他放弃了围攻西库昂的计划,并且从阿卡罗科林斯到地峡地区建造了一道战壕和栅栏。他选择这个位置的原因是避免面对马其顿的方阵[45]

A map which depicts the area around the Gulf of Corinth. The area to north consists of highlands and the Gulf of Corinth, while the area to the south shows the cities of the area.
科林斯地峡和其附近城市

阿尔戈斯叛变

[编辑]

尽管安提柯为了突破克里昂米尼的防线,从经由勒卡埃乌姆(Lechaeum)的路径进行了很多次的攻势,但是安提柯军队皆遭到失败了并承受相当大的损失[46]。这次的失败对安提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迫使他放弃经由勒卡埃乌姆的路线。最后安提柯只得经由海路把他的军队运至西库昂,为此花了许多时间调度船只。然而,在一个晚上一些从阿尔戈斯来的阿拉图斯朋友来与安提柯会见,这些人向安提柯透露阿尔戈斯人准备反抗克里昂米尼。由于克里昂米尼并没有在该城市中没有做出任何的社会改革,阿尔戈斯人对此感到很失望,他们在当地领袖亚里士多德的命令下已准备好了叛变,他们希望安提柯能派兵支援。于是安提柯派出了1,500人的分队,在阿拉图斯的指挥下,驶向埃皮达鲁斯,然后从那里前往阿尔戈斯。与此同时,该年的亚该亚同盟的统帅蒂莫克塞诺斯(Timoxenos)从西库昂带领更多军队前往阿尔戈斯。当亚该亚和马其顿的增援部队一抵达,整个城市除了卫城之外,都落入反叛的阿尔戈斯人控制之中了[47]

当克里昂米尼在第一时间了解阿尔戈斯发生叛乱,他立即派他的继父麦吉斯托诺俄斯带领2,000人试图挽回局面。但麦吉斯托诺俄斯在进城时遭到袭击而战死,援军也随之撤退了,造成卫城中的斯巴达驻军只能继续孤军奋战。由于阿尔戈斯失陷而害怕自己被两面包夹,克里昂米尼放弃了他在科林斯地峡优势的守备形势,他被迫放弃了科林斯,使科林斯落入安提柯的手中。克里昂米尼带领着他的主力朝阿尔戈斯前进,然后发动攻击强行攻入城市之中,成功解救出了困在卫城中的自军。当他看到马其顿军队的重装方阵出现在阿尔戈斯城外平原,且敌人的援军源源不绝进入城内之后,他决意放弃夺回阿尔戈斯,率军撤退到了曼丁尼亚[48]

安提柯的泛希腊联盟

[编辑]

就在克里昂米尼黯淡撤退到阿卡迪亚地区时,他收到了他的王后过世的消息,因而返回斯巴达。这就使得安提柯可以毫无干扰地进军阿卡迪亚以及攻击克里昂米尼已修筑防御工事的城镇,安提柯攻陷贝比纳(Belbina)附近的雅典娜神庙,并把这个地区给了梅格洛玻利斯人。然后,安提柯前往亚该亚人的城市埃吉乌姆,亚该亚同盟在那里举行的公民大会。他向亚该亚人报告有关战争的情形,并被同盟授与盟军最高指挥官[49]埃及托勒密三世持续给克里昂米尼提供经济支援维持战事,但条件是斯巴达国王必须把他的母亲和孩子作为人质。克里昂米尼对此犹豫不决,但是他的母亲,在听到了埃及的条件之后,自愿前往埃及[50]

安提柯借此机会重建马其顿的腓力二世泛希腊联盟。在“联盟之联盟”(League of Leagues)的名称下,大部分的希腊城邦联盟参加了这个泛希腊联盟。包括马其顿王国、亚该亚同盟、波奥蒂亚同盟、塞萨利同盟、福基斯罗克里斯(Locris)、阿卡纳尼亚(Acarnania)、尤比亚岛和伊庇鲁斯同盟。现代历史学家彼得·格林认为,对于安提柯来说,这个联盟只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马其顿的影响力的方法[51]

公元前223年的早春,安提柯进军至帖该亚。他在那里与亚该亚军队会合,然后围攻帖该亚城。帖该亚人抵抗了几天后,最终还是无法抵抗马其顿人的攻城武器攻势,向安提柯投降。占领了帖该亚之后,安提柯往拉科尼亚进军,在那里他发现克里昂米尼的军队已经正在等着他。他的侦察兵带来了俄尔科墨诺斯的守军正前去与克里昂米尼会合的消息,安提柯连忙放弃营地并且下令强行军,直往俄尔科墨诺斯杀去。这一突袭让俄尔科墨诺斯的人们感到措手不及,被迫投降。安提柯继续占领曼丁尼亚、赫拉伊亚特尔孚萨(Telphusa)。随着这些城市沦陷,克里昂米尼被限制只能待在拉科尼亚。安提柯然后返回了埃吉乌姆,在那里他向亚该亚人报告这次他的行动。而后他解散他的马其顿军队,让他们返乡过冬,结束该年的军事行动[52]

克里昂米尼的反击

[编辑]

了解到克里昂米尼支付他雇佣军的钱,是来自埃及托勒密。依据学者彼得·格林的说法,似乎是安提柯把小亚细亚的领土割让了一些领土给托勒密埃及,来换取托勒密撤回对斯巴达的经济支持。不管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托勒密的确撤回对克里昂米尼的经济支援,这使得克里昂米尼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他的雇佣兵。克里昂米尼被迫铤而走险,他宣布只要黑劳士只要付出5雅典标准的米那(Mina),就可以自由。用这样的方式,他聚集了500银塔兰同。同时,他还武装了2,000个前黑劳士,并用马其顿式方阵方式来训练他们,并计划用他们来对抗马其顿军的方阵步兵白盾兵团[53]

克里昂米尼注意到安提柯已经解散了他多数的马其顿军队,身边只有卫队和他的雇佣兵在一起。在那段时间,安提柯在埃吉乌姆,与梅格洛玻利斯有三天的路程。因为大多数的亚该亚军队在前些年的吕克昂山战役劳迪西亚战役战死,克里昂米尼判断这是发动反击的大好时间。克里昂米尼下令他的军队准备五天的粮食,率领他的军队前往塞拉西亚,装作出准备要侵略阿尔戈斯的领土的样子。之后从那里他转向梅格洛玻利斯的领土,并让他一个将领潘提俄斯(Panteus)率先发动夜袭,攻击防御最脆弱的城墙区段,而自己率领大队支援在后。在潘提俄斯除去城墙上的守卫后,夺取了这段城墙,并让克里昂米尼和其他的斯巴达军队可以进城攻占整个城市[54]

当黎明到来,生活在梅格洛玻利斯的人们才意识到斯巴达人已经进入了城市,他们中的一些人逃跑,而其他一些人仍坚守岗位抵抗侵略者。但克里昂米尼依靠着人数优势迫使防御者撤退,然而梅格洛玻利斯军的殿后行动使得大多数梅格洛玻利斯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逃跑,只有1,000人被斯巴达军抓获。梅格洛玻利斯人很多都逃往美塞尼亚,克里昂米尼于是向他们表示,只要他们成为他的盟友,就归还他们的城市梅格洛玻利斯。而梅格洛玻利斯人们本打算同意,但在年轻的菲洛皮门的影响下人们拒绝了这项提议。为了报复,斯巴达人洗劫、并破坏梅格洛玻利斯。学者哈蒙德(N. G. L. Hammond)估计克里昂米尼从该城市掠夺出300塔兰同的军资[55]

塞拉西亚战役

[编辑]

梅格洛玻利斯的摧毁震惊了亚该亚同盟。由于亚该亚同盟兵力耗竭,而且也知道安提柯现在无法对抗他,克里昂米尼率领他的军队去掠夺阿尔戈斯人的领土。克里昂米尼希望这次他的袭击,可以凸显安提柯无法保卫阿尔戈斯人的身家安全,意图使阿尔戈斯人对安提柯失去信心[56]。现代学者沃尔班克( F.W.Walbank)评论这场袭击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示威,除了更清楚表达克里昂米尼将会在一场激战中被打败外,它没有什么其他影响”[57]

公元前222年春季,安提柯从马其顿召集了他的马其顿军队,一同前来的还有马其顿的同盟军。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的说法,联合军由10,000名马其顿步兵组成,他们大多数人是马其顿方阵步兵,另外还有3,000名轻盾卫队,1,200名骑兵,3,000名雇佣兵,8,600名希腊盟军和3,000名亚该亚步兵,合计为2,9200人[58]

克里昂米尼在通往拉科尼亚的所有道路上都修筑栅栏和战壕等防御工事,并把自己20,000 人的军队布署于拉科尼亚北部塞拉西亚边境的隘口。该地地形上有两座山丘埃瓦山(Evas)和奥林帕斯山(Olympus)俯瞰塞拉西亚隘口。克里昂米尼让他的兄弟,另一位斯巴达国王欧克里达斯布署于艾巴斯山,率领着斯巴达的同盟军和庇里阿西人。他自己则把安排在了奥林帕斯山上,同他一起的有6,000名斯巴达的重装步兵和5,000名雇佣兵[58]

An ancient Greek military formation. The formation is sixteen men deep and sixteen men wide. The soldiers are armed with large, oval shields and long spears
有关马其顿方阵的草图,类似塞拉西亚战役中出现的马其顿方阵,他们的盾牌相比古典的希腊重装步兵还要小,所持的萨里沙长矛也比古典的重装步兵多一倍长。[59]

当安提柯与他的军队到达塞拉西亚的时候,他发现了这里的敌军守备严密,且占据优势地形。他并没有立即发动攻势,而是在靠近塞拉西亚的地方安营扎寨,观察并等待了几天。在此期间,他派出侦察兵侦查相关战场,并假装针对克里昂米尼的阵地发动攻击[60]

由于这些小动作无法让克里昂米尼改变有利的布署,安提柯决定冒一次险,向斯巴达军发动会战。他安置了一些他的马其顿步兵和伊利里亚人在右翼,以较灵活的关节式方阵面对着埃瓦山上的敌人,伊庇鲁斯人、阿卡纳尼亚人和2,000亚该亚步兵作为预备队布署于他们的后方。左翼骑兵则是布署于克里昂米尼的骑兵的对面,还有1000名亚该亚同盟梅格洛玻利斯步兵作为预备队。其余的马其顿步兵连同雇佣兵对着奥林帕斯山上的斯巴达军,安提柯的位置则是在左翼正面对着克里昂米尼[61]

位于马其顿右翼的伊利里亚部队率先吹响战争的号角,他们对位于埃瓦山的斯巴达军队发动攻击。斯巴达的骑兵和轻步兵注意到亚该亚步兵的后方没有受到保护,于是发动了一场对马其顿右翼后方的突袭,并迫使他们败退[62]。然而在这紧要关头,来自梅格洛玻利斯菲洛皮门,他后来成为了亚该亚同盟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最终征服了斯巴达。当时还很年轻的菲洛皮门在战场上试图向他的右翼骑兵指挥官上司说明现在的处境危急。但是右翼骑兵指挥官并没有把菲洛皮门的警告当一回事,在这个状况菲洛皮门决定自己聚集了梅格洛玻利斯的骑兵,并且私自带领他们向斯巴达的轻步兵发起冲锋,使斯巴达的轻步兵败走。菲洛皮门之后顺势继续朝斯巴达左翼发起攻击,迫使马其顿军右翼的骑兵部队跟着支援菲洛皮门的行动,这就鼓舞了马其顿右翼向斯巴达人的阵地发动总攻击。斯巴达的左翼最终败退,欧克里达斯战死,其余的人则逃离了战场[57][63]。战后,安提柯三世询问为何右翼骑兵没有等待他的命令就发起冲锋?当国王知道是菲洛皮门擅自发动攻击的,安提柯大大赞赏菲洛皮门的判断正确,像是真正的指挥官,而自己的骑兵指挥官则像是士兵。

同时,马其顿左翼的方阵与斯巴达的右翼方阵和佣兵开始接战,尽管一开始斯巴达军队迫使马其顿军节节退后,但左翼败局已定,而胜利的马其顿右翼的部队开始发动攻势夹击克里昂米尼所率斯巴达右翼,加上马其顿左翼方阵人数上站尽优势,克里昂米尼最后遭到击败。克里昂米尼成功召集一小部分败兵逃离战场,结束这场决战。塞拉西亚战役战败让斯巴达付出极大的代价,斯巴达军大多数遭到摧毁,6,000名斯巴达士兵中只有200人从战场上存活[64]

余波

[编辑]

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失败之后,克里昂米尼暂时回到了斯巴达并劝告公民接受安提柯的条款。随后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和一些朋友一起逃离了斯巴达,前去斯巴达的港口吉雄,从那里他登上了一搜驶往埃及的船支,离开了拉科尼亚[65]

安提柯以胜利地姿态进入了斯巴达,成为第一个征服斯巴达的外邦者。然而,他以宽大且谦让地态度对待当地居民。他下令撤销了克里昂米尼的改革项目,并恢复了五督政官制度,而且他也没有强迫斯巴达加入泛希腊联盟。然而,根据现代学者Graham Shipley的说法,安提柯并没有恢复斯巴达二王制度,其实该项法律的恢复是假装的[66],斯巴达实际上改为共和制。三天之后,安提柯离开了斯巴达并返回马其顿,去处理达达尼人(Dardani)的入侵,他离开之前在阿卡罗科林斯和俄尔科墨诺斯两城留下了驻军。随着克里昂米尼的失败,斯巴达的力量崩塌了,斯巴达随后陷入了一连串的僭主统治之中[67]

当克里昂米尼到达了埃及首都亚历山大,他受到了托勒密三世热情的欢迎和招待。起初,托勒密三世对待克里昂米尼的态度还是有些保留,但是很快他开始敬重克里昂米尼并且承诺将送他返回希腊,并伴随他一支军队和一支舰队。他同时还承诺每年都提供给克里昂米尼24塔兰同的收入[68]。然而,托勒密三世还未能履行这些承诺就先行过世了,继任的国王是不理政事的托勒密四世[69]。随着老国王过世,克里昂米尼返回斯巴达的希望也随着幻灭。

托勒密四世一开始还算敬重克里昂米尼,主要是想要拉拢他来对付自己的弟弟埃及的马加斯,但克里昂米尼劝告国王不须担心马加斯,并保证自己在伯罗奔尼撒佣兵之中极有影响力,这些佣兵不会效忠马加斯。过了不久,克里昂米尼的祖国陷入动荡,克里昂米尼认为有机可趁,但托勒密四世沉迷于享乐之中,不理睬克里昂米尼,使克里昂米尼对新王丧失希望。托勒密四世首相索西比乌斯担心克里昂米尼在佣兵中的声望,他向国王进谗言,使克里昂米尼遭到软禁[70]。前219年,对托勒密四世失望透顶的克里昂米尼和他的朋友逃脱了软禁,在亚历山大街道试图鼓励群众发动暴动。但这计划没有产生效果,在追兵追捕之下,为了维护过去的尊严,克里昂米尼和他所有的朋友自尽身亡,结束他的一生[71]

注释

[编辑]
  1. ^ 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斯巴达五督政官的职位创立于前700年,由国王塞奥彭普斯所创。五督政官由每年长老会议开会所选出的五人来担任,并且不得续任[8]。五督政官负责监督整个国家每日运作情形,且有权裁决是否宣战或缔结和约。这个职位是被用来制衡和限制国王的权力[9]。 在亚该亚同盟,统帅(strategos)是联邦最高领导人,每年的亚该亚公民大会(ekklesia)将选出该年的统帅,并由他和其他主要部长来领导整个联邦。统帅仅有一年任期但可以连任[10]
  2. ^ 近代丹麦历史学家尼布尔对于阿拉图斯与马其顿同盟的作法,他如此批评“老阿拉图斯高度背叛的行为,牺牲了自己国家的自由,宁愿放弃科林斯也不要在伯罗奔尼撒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的希腊。这仅仅为了不让克里昂米尼确保他应得的影响力和权力”[34]

引用

[编辑]
  1. ^ Hammond,Walbank ,2001, 第305页
  2. ^ Habicht ,1997, 第175页
  3. ^ Hammond,Walbank ,2001, 第353页
  4.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46.
  5.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3; Plutarch. Life of Agis, 20.
  6. ^ 6.0 6.1 波利比奥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46;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4
  7. ^ 7.0 7.1 Hammond,Walbank ,2001, 第342页
  8. ^ 普鲁塔克. Plutarch on Sparta, 7.
  9. ^ Lemprière ,1904, 第222页
  10. ^ Avi-Yonah,Shatzman,1975, 第434页
  11.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4; 威廉·史密斯.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 "Cleomenes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Hammond,Walbank,2001, 第342页
  13. ^ 13.0 13.1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4;
  14. ^ 波利比奥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1.
  15. ^ 15.0 15.1 15.2 Hammond,Walbank ,2001, 第347页
  16. ^ Walbank ,1984, 第464页
  17. ^ Walbank ,1990, 第249页
  18.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5
  19. ^ 19.0 19.1 19.2 Hammond,Walbank ,2001, 第345页
  20. ^ 保萨尼亚斯. 希腊志, 2.9.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5.37;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5
  22.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6; 威廉·史密斯.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 "Cleomenes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7
  24. ^ Green ,1990, 第57页
  25.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1; 威廉·史密斯.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 "Cleomenes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Green ,1990, 第257页
  27.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4
  28. ^ 28.0 28.1 Green ,1990, 第258页
  29. ^ Habicht ,1997, 第185页; Walbank ,1984, 第466页.
  30.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5
  31. ^ Green ,1990, 第252页
  32. ^ 32.0 32.1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6.
  33. ^ Green ,1990, 第258页.
  34. ^ 巴索德·格奥尔格·尼布尔. A History of Rome (Volume II), 第146页.
  35. ^ 35.0 35.1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7.
  36. ^ 36.0 36.1 Walbank ,1990, 第465页.
  37.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7
  38. ^ 38.0 38.1 Green ,1990, 第259页
  39. ^ Walbank ,1984, 第465页
  40.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8.
  41.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19
  42. ^ Walbank ,1984, 第465页; Green ,1990, 第259页.
  43. ^ Walbank ,1984, 第466页
  44.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2; Grainger ,1999, 第252页.
  45.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0; Green ,1990, 第259页.
  46.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0.
  47.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1; Walbank ,1984, 第21页.
  48.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3; Plutarch. Cleomenes, 21; Walbank ,1984, 第467页.
  49.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4; Plutarch. Life of Cleomenes, 22.
  50.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2; Green ,1990, 第258页.
  51. ^ Green ,1990, 第260页; Habicht ,1997, 第178页.
  52.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4;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3; Hammond,Walbank ,2001, 第353页.
  53.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3; Green ,1990, 第260页.
  54.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3;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5.
  55.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55;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4; Walbank ,1990, 第471页; Hammond ,1989, 第326页.
  56.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4; Walbank ,1990, 第471页.
  57. ^ 57.0 57.1 Walbank ,1990, 第471页.
  58. ^ 58.0 58.1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5; Walbank ,1990, 第471页.
  59. ^ Warry ,2000, 第57页.
  60.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6.
  61.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6; Hackett ,1989, 第133页.
  62.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7.
  63.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9.
  64.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9;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28; Hammond ,1989, 第326页; Walbank ,1990, 第472页.
  65.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69; 普鲁塔克. Cleomenes, 29; Walbank ,1990, 第472页; Green ,1990, 第261页.
  66. ^ Shipley ,2000, 第146页.
  67. ^ 波利比乌斯.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2.70;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30; Walbank ,1990, 第472页; Green ,1990, 第259页; Habicht ,1997, 第187页.
  68.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32.
  69.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33; 威廉·史密斯.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 "Cleomenes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een ,1990, 第261页.
  70.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34.
  71. ^ 普鲁塔克. Life of Cleomenes, 37; 威廉·史密斯.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 "Cleomenes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een ,1990, 第261页; Walbank ,1984, 第476页

参考文献

[编辑]

古代史料

[编辑]

现代史料

[编辑]

37°20′59″N 22°21′08″E / 37.34972°N 22.35222°E / 37.34972; 22.3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