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思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思汉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4年10月24日
日治台湾台南州新营郡白河庄
逝世1950年11月28日(1950岁—11—28)(26岁)
台湾台北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4年–1945年)
 中华民国 (1945年–1950年)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1947年7月–1950年11月28日)
学历
经历

吴思汉(1924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8日),本名吴调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父吴匀为小学教师,后勤学成为汉医并从事药材买卖,日治台南州新营郡白河庄人,台湾台南白河公学校,台南二中毕(今台南一中),京都大学医学部肄业,因对祖国的向往而投身抗战,从京都一路从沦陷区进入中国重庆,1945年光复后担任台湾新生报日文编译[1],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设启蒙书店发展组织,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台北市工作委员会担任工委,后因《光明报》曝光遭到逮捕,1950年11月28日枪决于马场町刑场。

生平

[编辑]

热血青年

[编辑]

吴思汉本名吴调和,日治台南州新营郡白河庄人,父吴匀为小学教师,后勤学成为汉医并从事药材买卖,1937年吴思汉台南白河公学校毕业考入台南二中,并于1941年考入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由于在校期间受到日本同学欺压,开始出现反日思汉的意识,同学蔡水源回忆,吴思汉民族观念很强,遇到一中日本人会骂他们:“你们是狗仔,我们是中国人。”,功课很好的吴思汉正因操行只有乙无法当班长,1941年4月,吴思汉跳级考入京都大学医学部,时值中日战争期间,因对祖国的向往而希望投身抗战苦无机会,直到碰到同校工学院中国籍学生戴振本,透过他的帮忙前往中国,1944年4月吴思汉不顾父亲的反对从京都、下关进入朝鲜釜山搭火车到鸭绿江畔,进入满州过奉天到达戴振本的老家秦皇岛,因缺少路费在天津短暂工作,1944年11月战事吃紧,日本当局开始宣布征召台籍青年入伍参军,吴思汉因此通过河南辗转进入国统区,甚至被误以为是日本的奸细,终于在1945年7月进入重庆,见到了腐败的重庆后思想逐渐改变,没多久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光复后李万居担任新闻事业专门委员接收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报改为台湾新生报,安排吴思汉台湾新生报日文编译[1]

加入共产党

[编辑]

1946年,吴思汉在台北博爱路附近开了一家启蒙书店,透过书店认识许多有志青年,结识了曾经与新四军有接触的辜金良,1946年9月透过辜金良与老台共王万德夫妇及李水井等人一同前往上海台湾同乡会见会长李应章,并进入解放区,11月苏北国军开始扫荡共军,国共内战开始,李应章医师安排吴思汉返回台湾发展,根据陈英泰回忆,省工委组织早在1946年芦洲地区开始,由老台共蔡孝乾廖瑞发洪幼樵等人发起,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量知识分子左倾,根据国安局档案显示,徐征介绍郭琇琮认识蔡孝乾加入共产党,吴思汉则于1947年7月经郭琇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成立省工委台北市工委,并共同主持领导多个支部组织,下设有台湾大学附属医院支部、草山支部、烟酒公卖局支部、台北电信局支部、士林热带医学研究所支部、双园支部、和尚州支部及第一至第五之台北街头支部等等。[1]

血溅马场町

[编辑]

1950年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变节供出大批人员名单,导致中国共产党在台组织瓦解,1950年5月10日李水井与吴思汉被捕,保密局循线逮补25人,并由此25人扩及省工委学工委及各省工委支部,台共组织面临第一次瓦解,陈英泰先生回忆即对地下党组织有详细介绍[2],1950年11月28日,台湾省保安处39安洁字第2204号判决书宣判吴思汉等14人死刑后即刻送台北市马场町枪决,行刑当日许强带领众人高呼口号及唱国际歌赶赴刑场,驾驶惊慌险些发生车祸[3],同时遭枪决者包含郭琇琮许强朱耀山加谢涌镜等14人。[4][5]

轶事

[编辑]

1950年1月中央日报有一则奇怪的启示,内容是:“庆祝蒋渭川彭德李翼中林日高等四人出任民政厅长、建设厅长、省府委员。”贺词下方21人署名同贺,名单中竟是二二八事件中失踪的林茂生陈炘宋斐如王育霖等人,陈明忠回忆,当他坐牢时才知道这是吴思汉刊的,系由于吴思汉得知这些人的遇害与蒋渭川密告有关。[6]

吴思汉的视死如归令狱友印象深刻,“吴思汉认为自己也差不多会被抓去枪杀了,每天早上睡醒后,就穿好西装,头发抹一抹,等它来叫。”吴思汉的同房难友罗庆增回忆说,“可是,点过名,外役放出去了,他就把西装脱掉,随手一丢,说:‘干您娘!还未轮到我,夭寿!……’我对这种人的这种精神,非常钦佩!”[1]

平反

[编辑]

2018年10月5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10B号函文,正式撤销受难者林庆云君等1270人之刑事有罪判决暨其刑,其中(39)安洁字第 2204 号,有关吴思汉共同意图破坏国体,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之有罪判决暨其刑及没收之宣告正式撤销[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蓝博洲. 尋找祖國三千里. 台湾人民出版社. 2010-09-01. 
  2. ^ 2.0 2.1 陈英泰.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 唐山出版社. 2009-12-01. 
  3. ^ 曾建元,曾薰慧. 《青春戰鬥曲──戰後國立臺灣大學政治事件之研究(1945-1955)》. 2006. 
  4. ^ 〈39安潔字. 第2204號〉. 国防部军法局. 1950. 
  5. ^ 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彙編〈匪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叛亂案〉. 国安局. 1991. 
  6. ^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 人间出版社. 2014-05-27. 
  7. ^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有罪判決公告. 中华民国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