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寺塔
30°53′40″N 119°25′06″E / 30.894554°N 119.418440°E
天寿寺塔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安徽省广德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宋 |
编号 | 7-1042-3-340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5日 |
天寿寺塔,原名天寿寺大圣宝塔,俗称天寺塔、天寿寺砖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广德市境内的一处宋塔,位于广德县城迎春街北侧原天寿寺内。一般认为该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毁于元符二年(1099年)。后又重建。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缮。该塔是江南风格的楼阁式宝塔,为砖木结构,现塔高42.8米,塔基面积46平方米。1956年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天寿寺塔原名天寿寺大圣宝塔[1]:1099,俗称天寺塔、天寿寺砖塔[2]:165。该塔位于天寿寺大殿西南侧[3]:165。天寿寺原名通天寺,后名开化寺,占地14400平方米,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法苑禅师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为现名[2]:165[4]:22。天寿寺内另有大雄宝殿、山门、廊庑、僧舍等建筑,但现均已不存[2]:165[5]。塔随寺名,故称天寿寺大圣宝塔[6]。天寿寺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为五层六门砖塔。元符二年(1099年)十月二十七日夜被大火焚毁。元符三年(1100年)至崇宁四年(1105年)六月,由宋荣及其弟兄领头重修为七级浮屠[1]:1099[4]:22[7]:86,89-90[注 1]。相传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金兀术占据广德州城后,将瞭望哨设在该塔最高层。岳飞为攻下广德城,用火箭将塔的飞檐和塔顶焚毁[3]:165[9]:220。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广德州知州何凤起募民重修[1]:1099[3]:165。清康熙七年(1668年)知州杨苞捐募重修[1]:1099。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知州恒豫、州判左宜重修[1]:1099。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州石应璋又修[1]:1099。嘉庆二十三年(1819年)七月一日,遭“龙卷风”袭击[3]:165。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阳节观音庙会放爆竹起火,飞檐、楼板、塔顶被毁,仅存砖制塔体[1]:1099[3]:165[5]。抗日战争初期,宝塔周围多次遭到日机轰炸,但塔身仍完好[7]:87。
1956年11月22日,该塔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1099[7]:88。1983年发现地宫,出土石碑一块,其上记录了塔的历史[10]:168。1983年8月24日,负责宝塔复原设计工作的技术干部由于不熟悉原建筑样貌与特征,因此按照北方的宝塔外形风格作了重新设计,修成后的宝塔外形不符原塔风格,引发群众议论[7]:88。1984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县文化局主持重修。至1986年4月完成修复[1]:1099[5]。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1]。2016年12月23日,天寿寺塔修缮一期工程中标[12],并于次年9月12日完成修缮,重新对公众开放[13]。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划定了天寿寺塔保护范围:塔院四周墙基外,东1米,南5米至迎春街道北侧,西3米,北5米;并划定了天寿寺塔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0米,南100米,西80米,北60米[14]。现塔侧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银杏树一株[8]:511。
结构
[编辑]现存砖塔为1984-1986年重修[10]:168。塔是江南风格的楼阁式宝塔,为砖木结构,塔身为砖砌,塔顶各层出檐及楼面则用木材。塔共七级六面,并有六角飞檐,角悬铜铃,檐铺青灰色瓦,塔顶为铁锅式[2]:165[3]:165[5][7]:87。高42.8米[13][注 2]。塔基面积46平方米,内对角线长5.4米,门对距4.6米,底座周长26.4米,底层墙厚1.5米,全部以青砖铺成[1]:1099[3]:165[5]。平面简单,仅由六边形塔外壁和直井式塔心室组成[2]:165。塔底层与上下两段合成,共设有六门:正东、东南、东北三门相通,供人出入;正西、西南、西北三门沿内壁封闭,并各设一佛龛。龛内原有佛像,现已不存[5][15]:347。这种建筑形式在皖南以外的地区尚不多见[15]:347。各层转角均置扇形倚柱,一至五层递收5厘米,六层七层稍内收,柱底置八角鼓形柱盘和柱础,每个柱头上施砖制平行方涩、混线及菱角牙子两重[5][7]:87;每面中央开设壸门(唯独西面六层之门头为圆形[7]:87),二至七层壸门两侧设假直棂窗,其间并砌出槏柱、窗额、腰串及下枋[5][7]:87。一至五层门道顶部为八角藻井,六、七两层为拱顶,塔身二至五层外廊逐层内收5-7厘米,六七两层同高,直径相同。二至五层阑额凹入,六、七两层阑额凸出,两端之角各有一道插拱[5][7]:87。各层角柱都设有转角铺作,每面设补间铺2朵,一挑出檐。各层腰檐有补间铺作及转角铺作的砖制斗拱,其栌斗、散斗均作平盘式样,栌斗宽30厘米,散斗宽17厘米,高均8厘米。泥道拱长71厘米、高15厘米[5]。戗角起翘和做法具有北方古建风格,并设计了新的龙吻,各层屋面安装一周,计800余只,每个战角悬挂一只铜铃,计42只。塔内逐层按顺时针方向安置有古式扶手板梯,与常州市文笔塔式样相似。考虑到观赏效果,底层暗楼没有恢复。每层楼面均用方砖铺砌,而且还隐藏安装了防雷设备,防雷设备是由芜湖市安装公司设计安装[5][7]:88。
参见
[编辑]脚注
[编辑]- ^ 1983年出土的《大圣宝塔地宫石盖铭文》如此记载[1]:1099。1996年版《广德县志》采用该说法[8]:511。2013年版《广德县志》在正文中也记录了这一说法,但在补遗正误表中称该说法有误,其援引明、清《广德州志》,以及明冯梦祯《开化寺重修宝塔记》,认为该塔应始建于崇宁元年(1102年)[1]:1298。亦有部分书籍与2013年版《广德县志》的说法一致[3]:165[9]:220。
- ^ 多数资料记为42米[1]:1099[2]:165[8]:511;有观点称为31.34米[6][7]:87;亦有观点称39.97米,其中塔身30.1米,塔顶4.5米,塔刹5.72米,屋面斜坡25度,各层飞檐出挑1.3米[5][10]:168
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广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陈骅; 胡修明; 张友耕; 高世民 , 编. 广德县志(1978-2005). 安徽省合肥市: 黄山书社. 2013-06. ISBN 978-7-5461-3601-1 (中文(中国大陆)).
- ^ 2.0 2.1 2.2 2.3 2.4 2.5 黄山书社编. 安徽风物志. 安徽省合肥市: 黄山书社. 1985-05. CSBN 17379·2 (中文(中国大陆)).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广德县地名委员会. 安徽省广德县地名录. 安徽省广德县: 内部发行. 1985-10 (中文(中国大陆)).
- ^ 4.0 4.1 刘政. 璀璨文物道沧桑. 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11. ISBN 978-7-81110-352-6 (中文(中国大陆)).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北宋天寿寺塔. 宣城市人民政府. 2019-05-05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中文(中国大陆)).
- ^ 6.0 6.1 6.2 天寿寺塔. 广德县图书馆.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中文(中国大陆)).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政协安徽省广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广德文史资料 第二辑. 安徽省广德县: 广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88-03 (中文(中国大陆)).
- ^ 8.0 8.1 8.2 广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孙耀东 , 编. 广德县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6-11. ISBN 7-80122-119-2 (中文(中国大陆)).
- ^ 9.0 9.1 张驭寰. 中国古塔集萃 第2卷. 天津市: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03. ISBN 978-7-5618-3371-1 (中文(中国大陆)).
- ^ 10.0 10.1 10.2 罗世平; 如常.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建筑第1册.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04. ISBN 978-7-5356-7687-0 (中文(中国大陆)).
-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22-11-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1-02) (中文(中国大陆)).
- ^ 广德县天寿寺塔修缮一期工程中标公示. 广德市人民政府. 文广新局. 2016-12-23 [2022-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中文(中国大陆)).
- ^ 13.0 13.1 广德县国保单位天寿寺塔完成修缮重新对公众开放. 广德市人民政府. 广德县政府办公室. 2017-09-12 [2022-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中文(中国大陆)).
- ^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部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 (9): 11–31. CN 34-1256/D. ISSN 1009-0746. CNKI ANZB201909002 (中文(中国大陆)).
- ^ 15.0 15.1 曾维华. 中国古史与文物考论. 上海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3. ISBN 7-5617-5866-9 (中文(中国大陆)).